导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1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特点 5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发展阶段 1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一、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发展思想 18
色诺芬的经济发展思想 19
柏拉图的经济发展思想 22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发展思想 24
奥略里·奥古斯丁的经济发展思想 26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发展思想 27
二、重商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 29
威廉·斯塔福德的经济发展思想 30
托马斯·孟的经济发展思想 31
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发展思想 33
弗朗斯瓦·魁奈的经济发展思想 33
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 35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发展思想 39
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发展思想 42
圣西门的经济发展思想 42
傅立叶的经济发展思想 44
欧文的经济发展思想 47
简短评述 51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 54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54
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 56
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57
社会需要对劳动时间按比例分配和积累都有着决定的意义 59
按社会需要调节社会生产 61
二、自然资源是社会财富的第一源泉 63
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多方面的重大作用 63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所呈现的趋势 67
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一般措施 70
三、劳动力资源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74
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 74
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般作用 77
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趋势 79
合理节约、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 83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88
科学技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一般作用 88
科学技术资源在运用过程中呈现的一般趋势 90
发展科学技术应该采取的一般措施 93
五、资本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 98
资本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般特点 98
资本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般作用 100
资本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趋势 102
广泛筹集、合理使用资本资源 105
六、资源储备是生产过程赖以进行的必要前提 108
生产资料储备的必要性和数量规定性 108
增加活劳动的来源 110
资本储备的必要性和来源 111
七、协作、分工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13
协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13
分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19
八、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 124
各种生产要素在质量上的结合 124
各种生产要素在数量上的结合 126
各种生产要素在时间上的结合 129
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结合 132
九、企业资本在不停顿运动中增值 134
企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就是企业经济增长的过程 134
企业资本循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36
企业资本周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141
十、在尽量少的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 146
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 146
利润率平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49
利润率趋向下降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后果 151
十一、市场机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54
市场机制的一般特点 154
市场机制的运行机理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55
十二、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 168
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 168
市场配置方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70
直接计划配置方式的特点和必要条件 174
十三、对外贸易使整个生产有了巨大的发展 176
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176
等价交换,各国都获利 177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79
影响对外贸易的因素 181
只有实行自由贸易,生产力才能够获得充分的发展 184
十四、国家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作用 187
国家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187
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 189
国家承担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 191
社会经济管理有三种不同的体制 194
国家管理社会经济的手段 200
简短评述 203
第三章 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一、要重视经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6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吸引人们参加劳动 206
设法把一个戈比变成两个戈比 212
无论如何都要采用科学和技术上的一切宝贵的成就 217
二、资源配置不能追求官僚主义空想 223
大机器工业和以前各个阶段不同,它坚决要求有计划地调整生产和对生产实行社会监督 223
社会经济&以市场、商业为基础 231
完整的、完善的、真正的计划,目前对我们来说=官僚主义的空想 239
三、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来分配不利于提高生产 244
把个人收入分配看成提高生产的一种方法、工具和手段 244
按劳分配 246
所有生产部门无条件地实行计件工资 250
在那些无法实行计件工资的工种中实行奖励制度 252
用非常高的薪金来吸收资产阶级专家 253
四、一定要比以前更严更紧地进行企业管理 255
要毫不犹豫地进行管理,要比以前资本家管得更严 255
要取得成绩就必须拥有全部权力 258
要使每个国营企业扭亏为盈 260
必须采取一长制 262
要管理就要懂行 264
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 265
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 267
各个托拉斯和企业建立在经济核算制基础上 269
管理艺术是任何书本上都找不到的 273
五、消除工农业发展的差距,使其达到现代技术水平 274
我们不是要造成旧日那种工农业的相互隔绝状态 274
我们最弱的一环就是农民经济,就是农民经济的危机;这一环必须加强 278
消除穷乡僻壤那种落后、愚昧、粗野、贫困、疾病丛生的状态 280
恢复整个国民经济并使它达到现代技术水平 282
六、重点增长和优先增长 287
应该开始逐步而坚决地从重点制转到平均制 287
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293
首先就要保证大工业的物质基础:发展燃料、铁、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的生产 298
七、把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 301
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 301
我们乐于接受一切关于睦邻关系的条款和经济协定 305
实行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308
对资本主义的西方在经济上要千方百计地加以利用,加强和加紧利用 313
八、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监督、监察、计算和调节 321
管理国家的任务现在首先是归结为纯粹的经济任务 321
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贸易自由 327
不应过分醉心于行政手段 330
简短评述 335
第四章 布哈林的经济发展思想一、经济发展的真正杠杆是消费 338
群众的需求可以产生最快的经济增长率 338
扩大消费最迫切的是扩大农民的消费 339
农民的购买力越强,工业就发展得越快 340
关键在于增加国民收入总额 341
二、国家工业化是全部经济政策的轴心 342
国家工业化也就意味着农业工业化 342
工业化资金主要不应来自对农民的剥夺 344
工业化速度不能过分提高 345
三、在加快周转、扩大市场的基础上扩大生产 347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承认市场的存在 347
用农民的切身利益吸引农民参加流转 349
工业品的高价政策不利于经济增长 349
强制推行计划而取代市场关系必然束缚生产力发展 350
四、国民经济的比例平衡 351
劳动消耗规律是经济平衡的普遍的和万能的规律 351
经济计划是精确地估计现实相互关系的结果 353
过渡时期的经济具有相对计划性 355
经济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和现实 356
五、只有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经济增长 358
在一定范围内,资产阶级被允许进行经济活动 358
我们的真正的宝押在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增长上 360
没有大量小经济的高涨,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高涨 361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是有利的 363
简短评述 364
第五章 斯大林的经济发展思想一、高速度地实现工业化 367
实现工业化的极端重要性 367
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 369
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370
必须高速度地实现工业化 370
工业化要量力而行 371
实现工业化必须主要依靠本国积累 372
掌握技术的人才决定一切 377
二、制度变革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 379
把出产商品最少的个体农民经济联合为出产商品最多的集体经济 379
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必要前提 381
农业全盘集体化所遵循的原则 382
使全体集体农庄庄员成为生活富裕的人 384
三、“斯大林模式” 385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 385
“斯大林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88
四、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以利于社会 390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 390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39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94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 396
在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的存在和作用 398
简短评述 400
第六章 李大钊、陈独秀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李大钊的经济发展思想 403
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 404
中国实业之振兴,必在社会主义之实行 405
好意的前资产阶级自当许与合作 406
经营方法渐由粗放的向集约的,则耕地自敷而效率益增 406
社会主义毫无竞争,岂不令人枯死么 408
二、陈独秀的经济发展思想 410
“收获递减法则”批判 411
我们不能不承认马尔萨斯在社会经济学上有很大的贡献 412
中国生活资料不足是增加生活资料的方法赶不上人口增加的结果 413
经济的生活不进步,所谓人民的幸福,仍只是一句空话 414
增加富力、开发实业非资本集中不可 416
简短评述 417
第七章 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思想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某种发展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420
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 420
如果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广大部分的社会生产力就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合理的发展 422
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424
应该利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来促进生产的发展 424
价值规律是一个大学校 426
三、发展工业必须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427
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生产 427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427
重工业的优先发展不能够脱离农业 428
四、经济制度改革 429
边区经济改革 429
土地改革 431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某些环节上的缺陷,仍然需要及时加以调整 434
五、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436
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 436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437
学外国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437
简短评述 438
第八章 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的经济发展思想一、刘少奇的经济发展思想 440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 441
你们有本事多剥削,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大家赞成 442
只搞计划,没有灵活性,没有多样性是不行的 444
恐怕还是以公司组织管理企业对发展生产更为有利 446
提倡生育,我们可能永远不能搞 447
积累过多,反而会妨害生产的发展 449
我国应该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450
二、周恩来的经济发展思想 452
不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 452
我们这样的大国,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454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455
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 457
在增加生产和计划生育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生活 458
必须保留必要的后备力量 459
财政计划应该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 459
三、陈云的经济发展思想 460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461
做经济工作既要算大账,也要算小账 462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 463
先挖潜、革新、改造,后新建 465
必须坚决扭转通货膨胀的趋势 466
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 467
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营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469
让鸟在笼子里飞 470
简短评述 471
第九章 孙冶方、薛暮桥的经济发展思想一、孙冶方的经济发展思想 473
用最小的社会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 474
利润是“牛鼻子” 476
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477
企业扩权是改革原有经济体制的突破口 479
二、薛暮桥的经济发展思想 480
社会主义存在一个没有完全成熟的不完善的低级阶段 481
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483
判断哪一种所有制最优越,主要标准应当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487
不发展商品经济,不利用市场的作用,就不能发展社会化的大生产 489
通过国家计划把宏观控制好,通过市场调节把微观经济搞活 490
过早地废弃按劳分配原则,不利于保证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492
简短评述 495
第十章 兰格、卡莱斯基、布鲁斯的经济发展思想一、兰格的经济发展思想 498
只有在很特殊的条件下价格弹性才能导致自动维持恢复生产因素供求的均衡 499
公有制基础上开展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 500
兰格模式 500
科学计划理论 503
二、卡莱斯基的经济发展思想 505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 506
r、m、k、a、u都不变条件下的匀速经济增长 508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加速增长 509
劳动有限供给条件下的加速增长 511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加速增长 514
存在对外贸易条件下的加速增长 516
三、布鲁斯的经济发展思想 517
人们应该选择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 518
布鲁斯模式 522
经济的发展同政治体制民主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 524
简短评述 525
第十一章 南斯拉夫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发展经济的工具 529
国家所有制是初级的最不发达的公有制形式 529
生产资料的直接公有制是社会所有制 531
二、商品生产和自治制度 533
自治是劳动者的统治权 533
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自治共同构成了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可分割的社会进程 536
计划与市场是自治商品经济中不可分割的两种机制 538
自治社会中工人应该自治地支配收入 541
简短评述 543
第十二章 锡克、考斯塔的经济发展思想一、锡克的经济发展思想 545
经济利益的差别与矛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546
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549
坚定地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困难 554
宏观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 558
二、考斯塔的经济发展思想 559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继续存在的原因必须从工业发展的有限程度中寻找 560
计划体系的选择立足于促进经济增长 564
计划—市场模式是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 568
简短评述 571
第十三章 科尔内、里斯卡的经济发展思想一、科尔内的经济发展思想 573
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是短缺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573
短缺的根源是父爱主义 576
短缺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模型 577
和谐增长 580
牺牲、延期和忽视是提高近期增长率的三种方式 581
二、里斯卡的经济发展思想 582
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同私有制一样,也对效率的提高有限制作用 583
社会主义的真正所有制模式是个人社会所有制 584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必须建立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之上 584
在社会主义承包经营中,社会公有资产会作为新的力量解放出来 585
社会财产这个足球要始终控制在最会踢球、竞技状态又最佳的球员脚下 586
简短评述 587
第十四章 苏联经济学家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改革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 589
“计划—经济核算”新计划机制 590
“利润率—奖金”新动力机制 591
供货量和利润是企业同国家相互关系的两个渠道 592
二、数理经济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 593
资源的最优利用 593
某种产品的国民经济级差耗费 595
三、西伯利亚改革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 597
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 597
社会经济行为是经济发展的自发性根源之一 599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社会机制起作用的结果 600
商品货币关系是计划经济的必然属性 601
实行完全的经济核算制 603
简短评述 605
第十五章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一、发展是硬道理 608
应该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608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自己发展 610
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611
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 611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612
三、要发展得快一些 614
发展速度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 614
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 615
发展要适度,经济过热容易出毛病 616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616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618
四、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是波浪式前进 619
我国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619
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 620
过分强调稳定就有可能丧失经济跳上台阶的机遇 621
五、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 622
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 622
中国人不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少关心和平和世界局势的稳定 625
六、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 626
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 626
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看农村能不能发展 627
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的发展 630
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 632
七、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 633
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633
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加速经济发展 635
对妨碍我们前进的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有系统的改革 637
八、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640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640
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 642
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 643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小心谨慎 644
九、允许先富是一个大政策 648
在政策上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648
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650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651
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5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53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655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655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657
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智力 658
简短评述 659
第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正确处理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662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662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663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665
二、关键是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 668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668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669
三、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671
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671
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673
应该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674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676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678
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80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80
加快经济发展关键要靠科技进步 68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684
五、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686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86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87
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691
要在优化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引进外资的稳定增长 691
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 692
经济特区要适应新形势,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693
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也需要中国 693
简短评述 694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 696
主要参考文献 702
后记 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