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孔雨,聂培尧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5836781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为读者提供系统的网络理论基础知识,可使读者实际动手组建局域网、企业网、校园网以及接入Internet的技术水平。本书既可以为计算机与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完成课程的学习提供详实、规范的教学内容,也可为社会上各界人士自学网络技术原理提供良好的教材和参考书。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1.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1

1.1.2 计算机分组交换网络 2

1.1.3 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化 3

1.1.4 Internet与高速通信网络 4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6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6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8

1.3.1 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 8

1.3.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9

1.3.3 现代网络结构的变化 10

1.4 公用数据通信网及其服务 11

1.4.1 X.25网(X.25Net) 11

1.4.2 帧中继(Frame Relay) 11

1.4.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2

1.4.4 异步传输模式(ATM) 13

1.5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 13

1.5.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作用 13

1.5.2 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应用 14

1.6 网络计算的概念及研究简介 15

1.6.1 移动网络计算 15

1.6.2 多媒体网络计算 16

1.6.3 并行网络计算 17

1.6.4 存储区域网络 18

习题 18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9

2.1 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协议 19

2.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9

2.1.2 通信协议与协议分层 22

2.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24

2.2.1 ISO的OSI/RM 24

2.2.2 开放系统互连环境 26

2.2.3 有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27

2.2.4 接口、服务访问点和数据单元 28

2.2.5 服务原语 29

2.2.6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 29

2.3 TCP/IP参考模型 30

2.3.1 TCP/IP模型及分层 30

2.3.2 TCP/IP协议简介 31

2.4 OSI/RM与TCP/IP的比较 34

2.4.1 OSI/RM的缺点 35

2.4.2 TCP/IP的缺点 36

2.4.3 两种模型的比较 37

2.5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38

习题 39

第3章 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 41

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41

3.1.1 数据通信及其分类 41

3.1.2 信道及其工作方式 42

3.1.3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43

3.1.4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44

3.1.5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44

3.2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45

3.2.1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 46

3.2.2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分析 47

3.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49

3.2.4 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51

3.3 传输介质 52

3.3.1 双绞线 52

3.3.2 同轴电缆 53

3.3.3 光纤 54

3.3.4 无线介质 57

3.4 数据信息编码 59

3.4.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59

3.4.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61

3.4.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63

3.4.4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64

3.5 多路复用技术 65

3.5.1 频分多路复用(FDM) 65

3.5.2 时分多路复用(TDM) 66

3.5.3 波分多路复用(WDM) 67

3.5.4 码分多址访问(CDMA) 69

3.6 交换技术 71

3.6.1 电路交换 71

3.6.2 报文交换 72

3.6.3 分组交换 73

3.7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 75

3.7.1 无线寻呼和无绳电话 75

3.7.2 蜂窝移动通信 76

3.7.3 卫星通信简介 79

3.8 物理层 80

3.8.1 物理层功能定义 80

3.8.2 流行物理层标准 82

习题 84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86

4.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 86

4.2 差错控制 88

4.2.1 差错的产生及分类 88

4.2.2 差错控制编码 89

4.2.3 差错控制方式 94

4.3 流量控制 96

4.3.1 停止-等待协议 96

4.3.2 连续ARQ(Go-back-N)协议 98

4.3.3 滑动窗口机制 99

4.3.4 选择重传协议 102

4.4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103

4.4.1 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规程(BSC) 104

4.4.2 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规程(HDLC) 106

4.5 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协议 108

4.5.1 串行线路互连网协议(SLIP) 109

4.5.2 点对点协议(PPP) 110

习题 112

第5章 介质访问控制与局域网技术 113

5.1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模型 113

5.2 局域网拓扑结构与介质访问控制 114

5.2.1 拓扑结构 114

5.2.2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15

5.3 IEEE 802标准 126

5.3.1 IEEE 802.2标准(LLC) 126

5.3.2 IEEE 802.3标准(CSMA/CD) 126

5.3.3 IEEE 802.4标准(Token-Bus) 126

5.3.4 IEEE 802.5标准(Token-Ring) 127

5.3.5 IEEE 802.6~802.12标准简介 127

5.4 以太网组网技术 128

5.4.1 10Base以太网 128

5.4.2 交换式以太网 131

5.4.3 100Base以太网 132

5.4.4 1000Base以太网 132

5.4.5 10GigaBit以太网 133

5.5 其他高速局域网组网技术 134

5.5.1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134

5.5.2 100VG-AnyLan 134

5.5.3 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 135

5.5.4 光纤通道(FC) 136

5.6 局域网扩展和互连设备 136

5.6.1 局域网互连 136

5.6.2 网络接入设备 137

5.6.3 中继器和集线器 138

5.6.4 网桥 139

5.6.5 交换机 140

习题 141

第6章 网络层与广域网技术 142

6.1 网络层功能定义 142

6.1.1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和功能 142

6.1.2 数据报和虚电路 142

6.2 路由选择算法 144

6.2.1 路由选择概述 144

6.2.2 非自适应路由选择 145

6.2.3 自适应路由选择 148

6.3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156

6.3.1 流量和拥塞控制概述 156

6.3.2 流量控制 158

6.3.3 拥塞控制方法 160

6.4 广域网技术 162

6.4.1 广域网的构成 162

6.4.2 广域网中的路由选择机制 163

6.5 X.25建议书 165

6.5.1 X.25建议 165

6.5.2 X.25分组与控制 166

6.6 帧中继 168

6.6.1 帧中继是对X.25建议的简化和改进 168

6.6.2 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169

6.6.3 帧中继的帧格式 170

6.6.4 帧中继的永久虚电路 171

6.6.5 帧中继的呼叫控制 171

6.7 路由器 172

6.7.1 路由器及其功能 172

6.7.2 路由器的工作过程 174

6.7.3 路由器协议 176

6.7.4 路由器性能与分类 177

6.7.5 Cisco路由器 178

6.8 ATM技术 179

6.8.1 ATM基本原理 180

6.8.2 ATM协议参考模型 182

6.8.3 ATM交换机 186

6.8.4 服务质量 188

习题 189

第7章 网络互连及Internet协议 192

7.1 网络互连的概念 192

7.2 Internet的互连网协议(IP) 194

7.2.1 IP协议 194

7.2.2 IP数据报格式 195

7.2.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 199

7.3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202

7.3.1 ICMP报文分类 202

7.3.2 ICMP差错报文 203

7.3.3 ICMP控制报文 205

7.3.4 请求/应答报文 206

7.4 Internet地址解析协议 207

7.4.1 地址解析协议(ARP) 207

7.4.2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209

7.5 IP数据报的转发过程 209

7.5.1 路由表的构成及查找 209

7.5.2 IP数据报转发过程 210

7.6 IP路由选择协议 211

7.6.1 两类路由选择协议 211

7.6.2 路由信息协议(RIP) 212

7.6.3 开放最短通路优先协议(OSPF) 214

7.6.4 边界网关协议(BGP) 219

7.7 IP的其他重要协议与技术 220

7.7.1 IP数据报的分段与重组 220

7.7.2 组播和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 222

7.7.3 无类型域间路由选择(CIDR) 223

习题 225

第8章 传输层及Internet传输控制协议 226

8.1 传输层功能与服务 227

8.1.1 传输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 227

8.1.2 服务质量(QoS) 227

8.1.3 传输服务原语 228

8.2 传输层协议的分类和基本要素 230

8.2.1 传输层协议的分类 230

8.2.2 传输层协议的基本要素 230

8.3 Internet传输层协议及用户数据报协议 231

8.3.1 传输层协议概述 231

8.3.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33

8.4 传输控制协议(TCP) 234

8.4.1 TCP可靠性的获得 235

8.4.2 TCP报文格式 236

8.4.3 TCP连接管理 238

8.4.4 TCP的流量与拥塞控制 240

8.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问题 242

8.5.1 网络性能评价 242

8.5.2 网络性能测量 243

8.5.3 优化性能设计 243

8.5.4 千兆位网络协议 244

习题 246

第9章 应用层及Internet应用 248

9.1 域名系统(DNS) 248

9.1.1 域名空间和域名规则 249

9.1.2 域名服务器 249

9.2 文件传输协议(FTP) 250

9.2.1 FTP工作原理及应用 250

9.2.2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251

9.3 电子邮件 252

9.3.1 电子邮件概述 252

9.3.2 体系结构和服务 253

9.3.3 因特网邮件协议 255

9.3.4 邮件内容的格式与编码 256

9.4 万维网(WWW) 258

9.4.1 万维网概述 258

9.4.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259

9.4.3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260

9.4.4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260

9.4.5 万维网上的信息检索系统 261

9.5 网络安全 263

9.5.1 网络安全的概念 263

9.5.2 数据加密算法 264

9.5.3 防火墙技术 268

9.6 网络管理 271

9.6.1 网络管理的内容 271

9.6.2 网络管理模型 271

9.6.3 网络管理协议 273

9.7 网络编程 275

9.7.1 Winsock的组成 275

9.7.2 使用Winsock API编程 276

习题 276

第10章 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 278

10.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278

10.2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 279

10.2.1 Windows 2000概述 279

10.2.2 Windows 2000目录服务 280

10.3 Windows 2000的网络规划与安装 282

10.3.1 网络规划 283

10.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装 285

10.3.3 配置服务器 287

10.4 域控制器管理 287

10.4.1 设置域控制器属性 288

10.4.2 查找域控制器目录内容 290

10.4.3 连接到其他域 290

10.4.4 配置DNS服务 291

10.5 管理Windows 2000 Server 293

10.5.1 用户和计算机管理工具 293

10.5.2 添加组织单位到域中 294

10.5.3 创建用户 295

10.5.4 管理用户 297

10.5.5 创建组 298

10.5.6 添加组成员并进行管理 300

10.5.7 在单位中创建其他成员 300

10.6 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 301

10.6.1 TCP/IP协议的安装与配置 301

10.6.2 添加新的IP地址 302

10.6.3 TCP/IP实用命令 302

10.6.4 DHCP服务简介 303

10.7 创建Internet信息服务器(IIS) 304

10.7.1 IIS简介 304

10.7.2 创建Web和FTP服务器 305

10.7.3 管理Web和FTP服务器 308

10.7.4 管理Internet信息服务器 312

10.8 UNIX/LINUX网络操作系统简介 314

10.8.1 UNIX系统概述 314

10.8.2 Linux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317

习题 325

第11章 网络系统集成 326

11.1 网络系统集成概述 326

11.1.1 网络系统集成的定义 326

11.1.2 为什么需要网络系统集成 326

11.1.3 网络系统集成商应具备的条件 328

11.2 网络规划与设计 329

11.2.1 规划与设计原则 330

11.2.2 规划与设计规范 331

11.2.3 实施步骤 331

11.2.4 网络工程的组织与质量保证 333

11.3 网络系统集成的实施 334

11.3.1 园区网及企业内部网 335

11.3.2 网络整体设计 335

11.3.3 网络硬件选型 337

11.3.4 网络系统软件选型 339

11.4 结构化综合布线 340

11.4.1 概述 340

11.4.2 综合布线的硬件与体系结构 340

11.4.3 主干网设计 341

11.4.4 布线与测试 341

11.5 网络系统集成实例 342

11.5.1 校园网整体规划 342

11.5.2 硬件选型与软件配置 342

11.5.3 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集成 342

习题 343

第12章 计算机网络未来发展与NGI 344

12.1 “三网融合”简介 344

12.2 多媒体通信网络 345

12.2.1 多媒体通信的特性 346

12.2.2 多媒体对通信网络的要求 346

12.2.3 理想的多媒体网络 347

12.3 第三代移动通信简介 347

12.3.1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348

12.3.2 第三代手机 348

12.4 IP电话 349

12.4.1 IP电话的发展及特点 349

12.4.2 IP电话的网络配置 350

12.4.3 IP电话系统结构简介 352

12.5 IPv6 353

12.5.1 IPv6的主要变化和首部格式 353

12.5.2 IPv6的地址空间及结构 356

12.5.3 IPv6的网络安全 358

12.6 下一代Internet(NGI) 358

12.6.1 NGI关键技术分析 359

12.6.2 NGI的功能扩展 362

12.6.3 IPv4向IPv6演进技术 363

习题 365

参考文献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