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疾病及其原因 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5
第二节 病因学概述 5
第二章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8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8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10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的变化 12
第四节 损伤的修复 18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6
第一节 充血和瘀血 26
第二节 出血 28
第三节 血栓形成 29
第四节 栓塞 34
第五节 梗死 36
第四章 炎症 39
第一节 炎症概述 39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40
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 47
第四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50
第五章 肿瘤 52
第一节 概述 52
第二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54
第三节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54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55
第五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58
第六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58
第七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59
第八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60
第九节 肿瘤的分类与命名 61
第十节 常见肿瘤举例 63
第十一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68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7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72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6
第三节 高血压病 79
第四节 风湿病 83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85
第六节 心瓣膜病 86
第七节 心肌炎和心肌病 88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91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91
第二节 肺气肿 93
第三节 支气管扩张症 95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96
第五节 肺炎 97
第六节 肺尘埃沉着症 102
第七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 106
第八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07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112
第一节 胃炎 112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114
第三节 阑尾炎 116
第四节 非特异性肠炎 117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 118
第六节 肝硬化 122
第七节 胆囊炎与胆石症 125
第八节 胰腺炎 127
第九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129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136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137
第二节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148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151
第十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155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155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157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肿瘤 159
第四节 卵巢常见肿瘤 162
第五节 乳腺疾病 164
第六节 前列腺疾病 166
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68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 168
第二节 白血病 173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 175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175
第二节 糖尿病 179
第十三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81
第一节 结核病 181
第二节 伤寒 189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191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92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93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194
第七节 流行性出血热 195
第八节 性传播疾病 197
第九节 阿米巴病 201
第十节 血吸虫病 203
第十一节 肺吸虫病 205
第十二节 丝虫病 206
第十三节 疟疾 208
第十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210
第一节 正常水和电解质代谢 210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212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215
第十五章 酸碱平衡紊乱 221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221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的指标及其意义 222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224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230
第五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30
第十六章 水肿 232
第一节 水肿的分类及特点 232
第二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233
第三节 常见水肿的类型及特点 236
第十七章 发热 241
第一节 发热原因 241
第二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 242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245
第四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防治原则 247
第十八章 缺氧 248
第一节 概述 248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及特点 249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252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54
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 255
第十九章 应激 256
第一节 概述 256
第二节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257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59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261
第五节 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263
第六节 应激的防治原则 264
第二十章 休克 265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265
第二节 微循环的组成和生理特点 266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生机制 266
第四节 休克时各器官功能改变 272
第五节 各种类型休克的特点 274
第六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275
第二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76
第一节 DIC的病因 276
第二节 DIC的发病机制 277
第三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280
第四节 DIC时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281
第五节 DIC防治原则 283
第二十二章 心力衰竭 284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和分类 284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86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288
第四节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 290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293
第二十三章 呼吸衰竭 294
第一节 概述 294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94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298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301
第二十四章 肝性脑病 302
第一节 概述 302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分类 302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03
第四节 肝性脑病诱发因素 308
第五节 肝性脑病防治原则 309
第二十五章 肾功能不全 310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310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311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314
第四节 尿毒症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