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理论框架的建立 5
一、文化结构 6
二、国家身份 7
三、国家利益 8
四、外交行为 10
第二节 演进模型的建立 11
第一章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历史分期——文本分析(1949—2006) 15
第一节 确定历史坐标: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分期问题 16
第二节 联合国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 18
第三节 文本内容验证 20
一、1949-1971年中国对联合国的“不满、批评、谴责”态度明显 20
二、1972-1989年政治利益向经济利益转向,中国与联合国的经济合作日益活跃 25
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联合国步入深层次互动阶段,各项事务全面展开 33
小结 38
第二章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 39
第一节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背景分析——文化结构特点 39
一、国际体系文化结构特点:冷战开始及美苏阵营激烈对峙 40
二、中国与联合国间文化结构特点:互动起点充满敌意 45
三、行为体内部文化结构特点:政治运动成为国内政局主流 53
第二节 中国领导人对文化结构的认知及中国的身份定位 58
一、对时代主题的认知——“战争与革命” 59
二、对世界格局的认知——从“两大阵营”到“两个中间地带” 63
三、“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份定位与“四面受敌”的客观结果 65
第三节 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 69
一、中国国家利益突显政治利益 69
二、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挑战 70
小结 86
第三章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 88
第一节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背景分析——文化结构特点 88
一、国际体系文化结构特点:美苏关系开始缓和 89
二、中国与联合国间文化结构特点:互动起点始于关系“正常化” 90
三、行为体内部文化结构特点:政治问题逐步解决,经济问题日益突出 93
第二节 中国领导人对文化结构的认知及中国的身份定位 96
一、对时代主题的认知——“和平与发展” 96
二、对世界格局的认知——“世界多极化” 98
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定位与“重要一极”的客观结果 101
第三节 中国国家利益及其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 103
一、中国国家利益突显经济利益 103
二、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参与、合作 105
三、中国否决权实践(Ⅰ):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113
小结 128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 129
第一节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背景分析——文化结构特点 129
一、国际体系文化结构特点: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 130
二、中国与联合国间文化结构特点:互动起点充满“好感” 132
三、行为体内部文化结构特点:安定团结、政通人和 135
第二节 中国领导人对文化结构的认知及中国的身份定位 138
一、坚持“和而不同”构建“和谐世界” 138
二、“负责任的大国”的身份定位 140
第三节 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 148
一、中国国家利益突显“责任利益”,重视国家形象 148
二、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维护、扩展 158
三、中国否决权实践(Ⅱ):以负责任大国身份慎用否决权 171
四、“收敛锋芒”与“施展抱负”的角色冲突 181
小结 187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中国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189
第一节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概述 189
一、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基本内涵 189
二、“两代维持和平行动” 191
第二节 中国对维和行动观念的转变 192
一、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将“联合国军”看做是帝国主义的警察部队 192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维和行动采取了冷静观察的态度 196
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认同维和作用,主动参与维和行动 197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维和行动成为世界和平支柱;中国在维和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199
第三节 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制约因素及国家利益分析 204
一、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制约因素 204
二、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国家利益分析 207
第四节 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类型及地域分析 214
一、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类型分析 214
二、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地域分析 219
第五节 主权原则与道义原则结合的典范——解析中国参与苏丹维和 225
一、履行国际道义:充分发挥大国在缔造和平方面的特殊作用 225
二、捍卫主权原则:苏丹政府同意是达尔富尔维和的前提 226
第六节 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行为趋向分析 229
小结 231
终章 232
后记 246
参考文献 247
图1 文化结构与外交行为的核心解释模型 5
图2 文化结构程度分级示意图 12
图3 文化结构区间示意图 13
图4 层次分析法与本书的分析层次 14
图5 《人民日报》有关联合国三类文章比重示意图(1946-2006年) 17
图6 《人民日报》涉及联合国文章数目(1946-2006年) 18
图7 《人民日报》联合国文章数年度变化图(1949-2006年) 19
图8 《人民日报》涉及对联合国不满、批评、谴责文章示意图(1949-1971年) 21
图9 两类国家数值差变化图(1950-1971年) 27
图10 20世纪50、60年代文化结构特点与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 87
图11 20世纪70、80年代文化结构特点与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 128
图12 中国与联合国建立“信任机制”要素图 168
图13 常任理事国会费缴纳比例图(1971-2007年) 186
图14 中国缴纳的联合国会费比例——与苏/俄比较(1971-2007年) 187
图15 20世纪90年代至今文化结构特点与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 188
图16 中国1985年后裁减军队过程 203
表1 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组织、国家利益、国家外交行为的认知 4
表2 《人民日报》联合国类文章所占文章总数比重(1946-2006年) 19
表3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情况 26
表4 1971-1976年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的发言(内容分析) 29
表5 中国在联合国大会的影响力资源 30
表6 1999-2004年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的发言(内容分析) 34
表7 中共中央政治报告体现的外交战略思想 36
表8 中国周边地区战争、冲突一览表(1950-1971年) 60
表9 中国的否决权使用情况统计表(1971.10-2007.3) 119
表10 S/10771提案表决情况 121
表11 S/10786提案第2段表决情况 124
表12 安理会决议数及协商一致情况 133
表13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人权公约的批准 134
表14 有关中国“大国身份”的文献整理 141
表15 S/1997/18提案表决情况 173
表16 S/1999/201提案表决情况 176
表17 S/2007/14提案表决情况 180
表18 常任理事国与其他国家对联合国的自愿捐款情况(1991-1999年) 184
表19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人数统计(2001.7-2006.7) 202
表20 常任理事国维和人员的月度统计(2006.7) 203
表21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类型统计表(至2006年11月30日) 215
表22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人员构成统计表(至2006年11月30日) 218
表23 五大国参与苏丹维和的人员数量统计表(至2006年11月30日) 226
附表1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会费缴纳情况(1971-2007年) 235
附表2 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情况总计(1946-2007年) 237
附表3 五大国行使否决权情况(1946年2月-2007年3月)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