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府对山地民族的政策及其评价&玉溪师范学院 赵永胜 1
来自景栋的“真缅甸”化的回声——景栋掸族和迁居清莱掸族人口的研究&清莱皇家大学 安帕嘎·马塔 30
花腰傣“赶花街”习俗传承与品牌定位&玉溪市民宗局 皮国富 45
巴龙些—苗族文化与自然资源保护之地&少数民族文化人士联合会 尤·塔隆龙棱 53
旱地轮歇制——自然资源管理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人士联合会 蒙昆·拉应巴色 63
现代化背景下田野生态的平衡性与民族艺术的多样化——以湄公河次区域为例&兰州铁路局 鲁明军 72
大湄公河次区域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玉溪师范学院 程斌 111
泰国北部拉祜族村落宗教及其仪式中的舞蹈形态探究&玉溪师范学院 岳春 123
目脑舞典礼——克钦(景颇)族思维与想象的表现&泰国少数民族知识人士联合会 唐明·尼拉德 130
云南民族美术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云南艺术学院 武俊 140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的音乐形态&玉溪师范学院 李庆荣 148
歌曲和音乐——反映傈僳族生活方式的声音&少数民族文化人士联合会 素拉洒·李 163
湄公河流域民族经济政治的发展&朱拉隆功大学 窝拉撒·马哈他罗文 175
泰国社会学中湄公河次区域邻国社会文化研究初探&清莱皇家大学 宋把·蒙康英 183
帕依的傣泐:旅游对象的应变&清莱皇家大学 散堤蓬·常白 202
工业化、城镇化界面下的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玉溪师范学院 马子辉 224
大营街社区发展模式:基于治理机制的视觉&玉溪师范学院 李春海 郑玲 234
傣、泰民族谚语比较研究&云南民族大学 刘晓荣 255
元江白族与周边哈尼族的语言接触&玉溪师范学院 许鲜明 282
从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角度看毕苏语的存活与发展&云南玉溪师范学院 季红丽 四川成都师范学院 张云晖 293
哈尼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维持&玉溪师范学院 白碧波 305
论傣、泰民族语言关系——《论十三世纪傣、泰语言的语音系统》的论证构思&云南民族大学 杨光远 316
苗语(滇东北次方言)音位研究&玉溪师范学院 张雅音 326
寨心:永坚傣泐人的传统继承——对清莱府永坚县波乡冈寨的研究&傣泐联谊会 艾嘎腊·勒茶 357
中国毕苏人宗教信仰初探&玉溪师范学院 杨文学 赵永胜 白碧波 365
莫列威(拉祜族新年祭祀仪式):拉祜族的自然资源处理仪式&泰国拉祜族联谊会 扎努·盖莱 375
叫魂仪式:阿卡族对不稳定生活的处理方式&泰国少数民族知识人士联合会 阿义·墨莱 381
泰国优勉(瑶)族的传统宗教信仰和生活的安定&泰国少数民族知识人士联合会 基拉撒·邓 390
人类学视野中的傣族婚姻仪礼——以云南盈江傣族为例&云南民族大学 赵洪云 400
湄公河流域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问题和幻景与东南亚的特性&泰国艺术大学 巴拉妮·旺帖 418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服饰审美研究——以阿卡族服饰为例&玉溪师范学院 王飚 423
论现代文化对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承传的冲击——以云南新平建兴乡挖窖村委会挖窖大寨哈尼族传统习俗为例&新平县文联 陶贵学 442
附录: 451
一、探讨合作空间 共促提高发展——在“首届湄公河次区域民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和福生 451
二、笑迎四方宾客 寻求合作空间——在“首届湄公河次区域民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玉溪市常务副市长 冷明德 453
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共谋发展——在“首届湄公河次区域民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高等 教育促进会副主席、大理学院副院长 李翔 455
四、民族和教育方式及湄公河次区域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在“首届湄公河次区域民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摘要)&泰国教育部部长 查图龙·差桑 457
五、理解异文化: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永久合作&清莱皇家大学校长 马诺·帕锡威莱坛博士 462
六、湄公河次区域高校学术联盟:《玉溪宣言》 465
七、首届湄公河次区域民族研究: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玉溪师范学院 杨文学 468
后记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