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与东亚安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锋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300087280
  • 页数:6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通过长期跟踪研究和多元的分析视角,为读者了解纷繁复杂的东亚安全局势,尤其是朝核试验等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精辟的专家见解。

第一部分 变革中的东亚安全:理论视野的拓展 3

国际安全:后冷战时代的争论与变革 3

安全概念的界定:从沃尔弗斯到“哥本哈根学派” 3

定义“安全”:威胁的性质和种类 13

三个世界,五种安全 20

安全的概念和定义:争论性的理论范式 29

结论 72

东亚安全:问题变化、范式多样化与理论创新 91

“问题变化”进程中的东亚安全 92

东亚安全:“问题变化”进程中的“中国因素” 99

东亚安全:“问题变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 106

东亚安全:“问题变化”进程中的“日本因素” 116

东亚安全:“问题变化”进程中的“朝核因素” 123

“问题变化”与“地区转型”:安全治理是东亚的未来吗? 128

东亚地区安全:问题、范式与理论 146

范式的折中主义与未来东亚安全研究 150

区域安全治理:理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154

第二部分 东亚安全与朝核问题 175

布什政府的半岛政策与朝鲜核危机 175

布什政府对朝核计划问题的对策选择 175

布什政府的朝核危机对策与克林顿政府的差异 178

布什政府朝核危机对策的现实制约因素 181

对当前美国核危机对策的评估与展望 186

六方会谈:“朝核问题”还是“朝鲜问题”? 193

什么是“朝核问题”背后的“朝鲜问题”? 193

布什政府的政策:眼睛盯着“朝核问题”,心里想着“朝鲜问题” 196

“朝核问题”与“朝鲜问题”:哪一个更容易解决? 198

结论 202

第一轮六方会谈后的朝核危机:问题与前景 206

“六方会谈”的作用与意义 206

“六方会谈”与美国的战略选择 209

“六方会谈”机制的问题与前景 214

伊拉克战争后布什政府的朝核政策:变化和调整 221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朝核政策的发展 221

美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政策选择 225

朝核危机今后的走向 231

朝核问题第二轮会谈后的前景分析 238

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朝核政策 238

六方会谈复会的障碍 241

六方会谈的前景 244

结论 248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美国的策略开始转变了吗? 253

第三轮六方会谈的成果评估 253

第三轮六方会谈所展示的分歧与争议 256

美国提出新方案的原因分析 258

美国的让步是策略性的,而非战略性的 262

第四轮六方会谈后的朝核问题:新前景、老问题 268

《共同声明》标志着六方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268

第四轮六方会谈取得突破的原因分析 271

“轻水反应堆”:阻碍六方会谈的下一个“瓶颈”? 275

六方会谈未来的工作:为“路线图”进一步弥合分歧 278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与外交斡旋——为什么外交解决朝核问题这么难? 286

外交斡旋理论与六方会谈中的外交斡旋 286

外交斡旋在六方会谈机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作用 289

六方会谈机制中“外交斡旋”的困境 292

结论 295

导弹试射、六方会谈与多边谈判中的“安全困境” 299

朝鲜为什么要进行导弹试射:“习惯行为”背后的“认同僵化”? 300

朝鲜导弹试射:认同对立下恶化的“安全困境” 303

降低六方会谈中的“安全困境”:问题与挑战 307

朝核试验带来的威胁与东亚区域安全的前景 315

朝鲜核试验的动机分析 315

朝鲜核试验所带来的危害 318

朝核六方会谈与东亚大国关系——朝鲜弃核进程能推动建立东亚大国协调吗? 330

朝鲜核试验与大国关系的复杂性 330

大国合作、危机管理与“后核试验时代”的朝鲜半岛局势 338

朝核问题的长期化与大国协调 345

六方会谈的“制度建设”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 354

六方会谈与东北亚多边安全 354

朝核问题的紧迫性及其关联性 358

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与解决朝核问题 363

结论 366

六方会谈与朝鲜弃核——多边主义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371

多边主义与问题解决能力:理论的分析 373

美国的政策调整与六方会谈的进展 376

朝韩北南首脑会晤与六方会谈中的“次级国家”角色 380

朝鲜的“切香肠”战术与未来的东北亚安全机制 383

第三部分 区域主义与东亚安全 395

东亚需要什么样的区域主义?——兼析区域主义的基本理论 395

回顾区域主义的理论发展 395

区域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内容 401

东亚的现实:召唤什么样的区域主义 406

结论 413

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冲突还是兼容? 418

什么是区域主义? 418

什么是全球主义? 422

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关系 426

结论 432

区域主义与亚太安全——东亚需要安全方面的区域主义吗? 436

区域主义对区域安全的作用 436

亚太安全区域主义的现状 440

亚太多边安全机制:问题与前景 445

多边机制与东亚安全 448

多边安全机制的概念 448

目前东亚安全面临的挑战 451

多边安全机制在东亚建立的可能性 455

结论 459

区域合作与东亚安全保障——安全区域主义在东亚的前景 462

区域合作对于区域安全的意义和作用 462

东亚地区安全合作:问题与前景 465

结论 468

全球化:定义与动力 470

什么是全球化? 470

全球化的基本定义问题 473

全球化的动力 477

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战略格局的新态势 485

以“极”为分析方法的国际体系权力结构 485

单极体系下的权力制衡 487

伊拉克战争为什么无法阻止? 491

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战略格局的新态势 494

“核态势评估报告”与布什政府的新核战略 501

核态势评估报告在美国防务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501

布什政府的核态势评估报告:美国核战略的新变革 504

布什政府新的核战略出台的原因 510

结论 513

“核态势评估报告”与中国——美国为什么要重新推行对中国的“核威慑”政策? 517

“核态势评估报告”的中国部分 517

“核态势评估报告”与布什政府的中国战略 521

美国新核战略对美中关系可能产生的冲击 526

权力变更、认同对立与战略选择——中日关系的战略未来 532

中日关系:最复杂的大国关系? 533

东亚的权力变更与日本的战略选择 538

国内政治、决策过程与中日关系模式 542

结论 546

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552

美国对两岸关系政策的历史研判 553

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两岸关系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560

第三次台海危机:对美国政策的检讨 569

结论 578

东亚多边安全体系与两岸关系 586

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的基本格局 586

东亚地区安全的现状与两岸关系:从两岸关系看地区安全 591

东亚地区安全的现状与两岸关系:从地区安全看两岸关系 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