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回忆:斯麦回忆录 插图珍藏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奥托·冯·俾斯麦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6028158
  • 页数:761 页
图书介绍:奥托·俾斯麦(1815~1898)是19世纪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在他当政时期,德意志从分裂割据的邦联转变成统一的帝国,从遭受强邻欺压的从属地位转变为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在这期间,俾斯麦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回忆录里,俾斯麦忠实地复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个人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和俾斯麦的生平事业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本书原书名为《思考与回忆》,这次纳入我们的《名人回忆录丛书》,采用16开轻型纸印刷,版式活泼,配有插图,将以畅销文化产品的形象,走向更广大的读者。

第一章 第一次联合省议会以前 1

第一节 1

少年时的宗教观和政治观最初的德意志民族的印象(普拉曼)与大学生协会的关系汉巴赫庆典和法兰克福暴动对于俾斯麦的德意志民族意识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少年时对于外交政策的想法上诉审法院陪审员和政府法官无人提携在职务上晋升的困难对外交生涯的向往安西隆的外交家理想普鲁士乡村贵族中缺乏适当的外交人才以及这种现象的原因法语知识成为外交职业的保荐条件当时普鲁士外交界和军队中的外国人安西隆的劝告当时普鲁士司法界的人物和制度担任刑事法庭和市法院的陪审员“我同意同事泰佩尔霍夫的意见”普腊托里乌斯先生的调解尝试颁发审议离婚条例的必要在普通案件处工作转入行政部门莱茵的行政机构、人员、事务继续作为在波茨坦行政当局的检查官对于当时官僚的发辫和假发的反感把当时的官僚制度同现代的官僚主义相比较而加以抨击的不公正邦议院的今昔以往的行政官员较为正直,今日的法官受到党派的政治影响放弃官场生涯,回乡管理波美拉尼亚庄园第二节 9

俾斯麦所谓的“容克精神”父亲和母亲俾斯麦摆脱“他的等级的偏见”旧普鲁士王权的无限权威不是他的最后信念绝对专制主义的危险在俾斯麦看来,贵族出身并不能弥补才干的不足,俾斯麦保护农业仅仅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俾斯麦的君主政权的理想不受限制的绝对专制主义不是治理德国臣民的适当方式在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宫中的观察和官僚们的冲突俾斯麦反对俾斯麦第一次联合省议会中的反对派俾斯麦由于1847年5月17日的演说引起的和反对派的冲突国王和普鲁士亲王妃的克制在婚期旅行中同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会见第二章 1848年 15

第一节 15

3月18日和19日事件的最初印象舍恩豪森农民驱逐坦格明德的代表农民准备前往柏林俾斯麦在波茨坦:和博德尔施文格、默仑多夫、普里特维茨谈话俾斯麦拜会普鲁士亲王妃拜会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俾斯麦进入柏林皇宫的尝试被拒绝俾斯麦上书国王,第一次对他表示同情在柏林的大街上和普里特维茨和默仑多夫谈论自主的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在马格德堡俾斯麦遭到逮捕的威胁俾斯麦同舍恩豪森农民代表团在波茨坦国王对近卫军团官们的讲话俾斯麦致陆军中将冯·普里特维茨的信从同警察总监冯·米努托利和冯·普里特维茨将军的谈话中获悉的关于3月运动的历史博德尔施文格是撤军命令的倡议者费利克斯·利希诺夫斯基公爵第二节 24

俾斯麦反对请愿书的声明致马格德堡一家报纸的信一篇报纸文章《来自阿尔特马克》俾斯麦反对冯·芬克关于国王逊位和任命普鲁士亲王妃摄政的建议会见正在从英国返回的普鲁士亲王和亲王的第一次会见在巴贝尔斯贝格拜会亲王士兵之歌同普鲁士亲王妃和弗里德里希-威廉亲王的最初关系第三节 30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条顿”民族感情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不在促成联合的意义上利用德意志各邦君主反对革命而要求保护的需要 30

3月21日的巡行威廉四世对革命取得的胜利会持久吗?初访无忧宫和国王的谈话国王的法制观点国王在他对待国民议会态度上可能的内心思想宫廷党列奥波德·冯·格尔拉赫和路德维希·冯·格尔拉赫冯·劳赫将军第四节 36

探索新内阁勃兰登堡伯爵接受首相职位俾斯麦说服奥托·冯·曼托伊费尔加入勃兰登堡内阁国民议会前的新的大臣们保卫他们安全的措施军队占领克尼普豪森伯爵的住处对弗兰格尔态度的批评国王迁移国民议会会址时的内心思想第三章 埃尔富特、奥尔缪茨、德累斯顿 39

第一节 39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潜在的德意志思想对1848年之后普鲁士政策的挫折负有责任关于普鲁士的德意志使命和道义上占领的说法王朝和街垒法兰克福议会的自我欺骗在普鲁士邦内王朝感情的强大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拒绝接受皇冠俾斯麦现时和1849年对当时情势的判断他当时的以党派评论为依据的观点派别活动的今昔三王同盟有利于普鲁士的形势普鲁士领导层对现实的力量对比关系的错觉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疑虑第二节 44

普鲁士军队在普法尔茨和巴登俾斯麦对于普鲁士在反对革命的斗争中的军事力量的信赖当时动摇不定的普鲁士政策冯·拉多维茨将军——国王的中世纪幻想的更衣室管理员埃尔富特议会:勃兰登堡伯爵试图争取俾斯麦赞同埃尔富特政策俾斯麦和加格恩加格恩家族和奥尔斯瓦尔德家族军政大臣施托克豪森嘱咐俾斯麦要安静普鲁士的军事上的屈服及其原因 44

1850年12月3日俾斯麦的演说演说的主导思想 44

1850年11月圣彼得堡对德国革命的比较平和的观点冯·布德贝格男爵第三节 52

德累斯顿谈判成果甚少施瓦尔岑贝格公爵和冯·曼托伊费尔先生在德累斯顿当时普鲁士政策的基本错误第四章 外交家 55

被任命为驻邦联议会公使馆参赞被任命为驻邦联议会公使冯·罗霍夫先生的不满在冯·波伊克将军处关于勋章性质的初次研究巴黎和彼得堡的佩戴勋章的先生爱好跳舞的法兰克福威廉一世国王讨厌跳舞的大臣们派到“高级外交学校”维也纳 55

1852年6月5日的介绍信维也纳的接待同奥地利签订共同关税的困难克伦策的诽谤俾斯麦厌弃在维也纳的职位和大臣职位在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统治下大臣地位的艰难处境俾斯麦拜会汉诺威国王乔治五世乔治五世的孤独一位普鲁士领事是奥地利的代理人?第五章 周报党·克里木战争 65

第一节 65

贝特曼—霍尔维克集团和普鲁士亲王卡尔·冯·德尔·哥尔茨伯爵罗伯特·冯·德尔·哥尔茨伯爵是贝特曼-霍尔维克集团的总管《普鲁士周报》鲁道夫·冯·奥尔斯瓦尔德俾斯麦拒绝加入《周报》党在普鲁士亲王感觉中的奥尔缪茨哥尔茨作为大臣候选人曼托伊费尔不愿意同奥地利决裂 65

1854年4月20日的普奥攻守同盟俾斯麦同国王建议,通过在上西里西亚集结军队的办法利用俄国同西方国家的战争之机来提高普鲁士在欧洲的威望奥法同盟压力下的德意志邦联符滕堡国王威廉一世的解说“亲爱的,这一切都很美妙,但是要我付的代价太高了”第二节 71

冯·格尔拉赫将军的书信摘录内阁顾问冯·尼布尔的信格尔拉赫书信又一些摘录曼托伊费尔反对积极的反奥地利政策内阁危机的通常过程阿尔文斯累本作为大臣候选人第三节 77

《周报》党的双重角色它的政治纲领以及对这一纲领的批评伪造的备忘录本生关于重新改制欧洲地图的备忘录普鲁士亲王同俾斯麦会谈关于普鲁士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地位特别是对俄关系什么是反对普鲁士对俄战争的理由?电报和书信被盗辛凯尔迪自露马脚第四节 80

俾斯麦致函格尔拉赫:普鲁士由于在巴黎会议大门之外听候召唤而贬黜了自己在欧洲的地位第六章 无忧宫与科布伦茨 83

在其夫人影响下的普鲁士亲王奥古斯塔亲王妃(皇后)醉心于法国和英国的一切她对俄国的一切都反感冯·施莱尼茨先生奥古斯塔亲王妃(皇后)早餐时的陈述及其影响无忧宫与科布伦茨宫的敌意伊丽莎白王后奥古斯塔亲王妃(皇后)倾向于天主教教义她在莱茵省的声望她对教皇庇乌九世的崇敬她与克莱斯特-雷措夫省长的意见分歧无忧宫的参谋总部古斯塔夫·冯·阿尔文斯累本作为科布伦茨宫中国家利益的代表者第七章 来往于法兰克福和柏林之间 89

第一节 89

俾斯麦被召来“恐吓”曼托伊费尔穆斯蒂埃侯爵按照西方国家的精神试图对俾斯麦施加影响哥尔茨和普尔塔勒斯作为国王的合适的受托人对曼托伊费尔第二节 90

曼托伊费尔在关于里诺·克韦尔问题上同《十字报》党发生冲突格尔拉赫关于这一争论的信曼托伊费尔的不满阿尔布雷希特·冯·阿尔文斯累本扮演“稻草人”,俾斯麦扮演和平使者俾斯麦使曼托伊费尔摆脱克韦尔和被利用来盗窃电报的代理人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关于一位大臣的地位的见解第三节 96

曼托伊费尔和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有关上议院的组成人选的信俾斯麦作为国王同下议院保守党谈判中的受托人国王由于俾斯麦的延宕而愤怒被软禁在夏洛滕堡的宫中重又得宠俾斯麦说服保守派改变意见上议院还是贵族院?俾斯麦主张贵族院的建议第四节 99

曼托伊费尔和宫廷党反对任命俾斯麦为大臣曼托伊费尔和宫廷党反对任命俾斯麦为大臣俾斯麦与保守派的领袖们作为外交电文起草人的俾斯麦在普特布斯起因甚小,后果甚大第八章 访问巴黎 103

第一节 103

哈茨费尔特伯爵邀请俾斯麦去巴黎国王情绪的转变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在巴黎阿尔伯特亲王和维多利亚王储妃对俾斯麦抱有偏见关于君主制的前途同王储妃的谈话维多利亚女王的立场凡尔赛晚宴;作为请帖分发人的俾斯麦法兰西第二帝国宫廷人士的平民风尚同皇帝拿破仑第三的初次会见柏林宫廷不满意俾斯麦的巴黎之行这种不满的表现俾斯麦对于拿破仑第三的评论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接受这一评论冯·卡尼茨将军论拿破仑第一第二节 109

正统主义概念从俾斯麦和格尔拉赫关于正统主义和波拿巴主义的通信中得知第九章 旅行·摄政 129

第一节 129

重新接近国王提议俾斯麦任财政大臣拿破仑考虑的普法接近以保证在和奥地利因意大利问题发生战争时普鲁士保持中立的思想俾斯麦对拿破仑建议的回答第二节 132

赴丹麦和瑞典打猎觐见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七世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人不愿意形成新的小邦国在瑞典的颠踬,返回柏林,赴库尔兰打猎国王最初的得病中风同普鲁士亲王的谈话俾斯麦奉劝亲王不能以拒绝宪法来开始执政亲王成为国王的代理人反对亲王的阴谋指定亲王为摄政曼托伊费尔关于代理问题的经过的信曼托伊费尔解职第三节 136

关于即将调离法兰克福的暗示因为出任驻彼得堡公使同普鲁士亲王会谈乌泽多姆和夫人插曲:乌泽多姆在佛罗伦萨,1869年的辞职请求威廉国王给俾斯麦的信分歧消弭第四节 141

同普鲁士亲王的会谈(继续):“新纪元”内阁是一个平庸的内阁奥古斯塔亲王妃是新内阁的奠基人和保护人施韦林伯爵强使摄政王签字第五节 143

作为奥地利的代理人和曼托伊费尔内阁中的受托人的银行家莱文施泰因仪式外交部中的腐败现象第十章 彼得堡 147

第一节 147

皇帝尼古拉一世在1849年和奥尔缪茨时期对奥地利的友好情谊沙皇不信任自己的臣民尼古拉对弗朗茨·约瑟夫的偏爱当时的彼得堡的社会再谈巴黎和彼得堡的佩戴勋章的先生彼得堡大街所见青年一代的交际风格他们在政治领域表现出来的反德情绪作为俾斯麦的保护人和对手的哥尔查科夫哥尔查科夫不满的原因德国需要同俄国打仗吗?第二节 152

皇宫中的款待无顾忌的幼小的女大公宫廷仆役的侵吞行为沙皇计量的脂油俄国的坚持:从叶卡特林娜二世时期以来的岗位第三节 153

俾斯麦对柏林的决定丧失影响培训摄政王对他的报告的准确性发生怀疑作为俾斯麦在圣彼得堡的监视者的明斯特伯爵俄国外交的政治上的对弈法破坏通信秘密是君主的权利奥地利的实践向普鲁士驻维也纳或驻彼得堡公使寄发平信是向奥地利或俄国政府暗示不愉快消息的方式图尔恩和塔克西斯邮政中的通信秘密 153

1852年以前普鲁士驻维也纳使团滥用的习惯奥地利对外交部不忠实官员的暴力行为俄国使不满意的官员满意的办法第四节 155

访问莫斯科的回忆同奥博连斯基公爵的通信第五节 157

得病和瓦尔茨大夫的医治在诺海姆疗养所感染肺炎在霍亨道夫长期因病卧床一个濒临死亡的普鲁士人关于监护的想法第十一章 过渡状态 159

第一节 159

建议摄政王任命俾斯麦为外交大臣俾斯麦阐述他的纲领冯·施莱尼茨的纲领摄政王同意施莱尼茨的观点第二节 161

鲁·冯·奥尔斯瓦尔德由于忠诚宣誓问题引起的内阁危机罗昂1861年6月27日的信俾斯麦的复信他回柏林之行罗昂1861年7月24日信中所述的危机过程俾斯麦在巴登—巴登威廉一世的加冕同奥古斯塔王后谈论普鲁士的德意志政策第三节 167

关于内阁更迭的空头支票作为内阁代理首相的霍亨洛埃-英格尔芬根 167

1862年4月俾斯麦奉召从彼得堡返回柏林他被任命前往巴黎俾斯麦致罗昂的信罗昂致俾斯麦的信俾斯麦的答复同拿破仑第三的会谈,提议缔结普法同盟奥地利向拿破仑第三的建议法国南部之行,同罗昂的通信 167

9月18日的召唤电报觐见王储在巴贝尔斯贝格的觐见任命俾斯麦为国务大臣并临时主持内阁第十二章 普鲁士政策的回顾 179

从弗里德里希大帝时代以来普鲁士对外政策和对德意志政策中缺乏独立性和能量普鲁士政策的分立主义性质波兰问题的决定性影响赖兴巴赫协定及其意义普鲁士历史上错过的种种机会 179

1805年充当调解者的错误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充当俄国的属国的普鲁士普鲁士通过它在克里木战争和1863年波兰起义期间的态度而有施于俄国柏林宫廷的依赖感的起因在军备领域内普鲁士对比俄国和奥地利的优越之处普鲁士在巴黎求告,想以大国身份参与签署条约当时政策的错误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在他的子孙手里的遗产在绝对君主制下,谁对国事负责?立宪制国家中大臣的职责在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统治时期,谁应对普鲁士的政策负责?为什么在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统治时期俾斯麦不能成为大臣?没有议会的纯粹绝对专制主义对于有顺从的议会支持的绝对专制主义的优越性意大利战争在奥古斯塔亲王妃和冯·施莱尼茨先生占优势的统治时期的普鲁士政策的无计划性反对俾斯麦指导对外政策的阴谋铁与血从尤特博克回柏林途中国王畏缩不前俾斯麦通过回忆普鲁士军官军刀上的绶带来鼓舞灰心丧气的国王局势的严重性第十三章 王朝与族 191

各王朝及其对德意志民族问题的态度普鲁士在邦联中的地位在奥地利和普鲁士达成协议情况下实行二元政治的梦想由于施瓦尔岑贝格1850年12月7日的电报而破灭:俾斯麦观点的转折点普鲁士是“名义上的”强国德意志爱国主义需要对王朝的忠诚这种媒介其他民族的民族感的力量德意志各族的分立主义韦尔芬人对王朝的忠诚在俾斯麦看来,德意志民族感是更为强大的力量德国的各王朝的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有理?俾斯麦同普鲁士分立主义的斗争各王朝的无限制的国家主权是以牺牲民族及其统一为代价的一种革命的结果各王朝的疆界不自然地分割德意志民族第十四章 冲突内阁 199

第一节 199

卡尔·冯·博德尔施文格伊岑普利茨伯爵冯·雅戈夫冯·泽尔霍夫弗里德里希·楚·欧伦堡伯爵冯·罗昂冯·缪勒楚尔·利佩伯爵第二节 203

国王给冯·芬克-奥尔本多夫谈论冲突发起人的信第十五章 阿尔文斯累本协定 205

俄国宫廷在选择波兰化和实行绝对专制制度之间的斗争俄国对波兰友好的意图亚历山大二世谈对波兰的占领的不稳固亚历山大建议俾斯麦接受俄国的职务为德意志统一的努力而利用俄国的友谊奥地利在波兰起义期间的立场哥尔茨伯爵的信普鲁士在波兰问题上的难处拿破仑第三在波兰问题上的立场阿尔文斯累本军事协定的意义哥尔查科夫结于波兰问题的态度和欣茨佩特先生第一次会见第十六章 但泽事件 211

第一节 211

俾斯麦和弗里德里希皇帝颁布报刊法王储在但泽的演说他的抱怨书和国王的答复俾斯麦劝阻国王对王储采取极端措施《泰晤士报》泄漏消息关于公布这一消息的首谋人的猜测第二节 215

在加施泰因同王储的谈话王储的新抗议国王和王储之间的紧张关系俾斯麦同王储的讨论王储的备忘录和国王为此而同俾斯麦的通信第十七章 法兰克福各邦君主大会 221

第一节 221

莱希贝格伯爵俾斯麦怎样取得莱希贝格的信任在二元政治的基础上实现全德意志统一的尝试这样一种形态的可能的作用这样的作用会确立奥地利的霸权吗?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协调一致是反对英国和欧洲干涉丹麦问题的前提条件俾斯麦和卡罗利伊之间讨论普奥关系维也纳低估普鲁士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同威廉一世在性格上的差别过高估计冲突削弱普鲁士对外政策和军事指导能力的作用相信奥地利的军事优势第二节 227

奥地利厌弃和平的二元政治邀请参加法兰克福君主大会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在加施泰因国王对于邀请的最初印象俾斯麦反对参加君主大会萨克森国王约翰在巴登普鲁士缺席对德意志中等邦国的影响莱希贝格同普鲁士接近第三节 229

丹麦弗里德里希七世的逝世二元政治尝试的顶点和转折点两位君主及其大臣在舍恩布伦的会谈威廉国王对于皇帝所提问题的回答第四节 232

莱希贝格的地位动摇了关于奥地利将来加入关税同盟的谈判俾斯麦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同意将来进行谈判的协议,但是反对关税统一博德施尔文格、伊岑普利茨和德尔布吕克反对俾斯麦的政策莱希贝格辞职,由门斯多尔夫伯爵接替梯勒、阿贝肯、哥尔茨书信摘录第五节 233

奥地利友谊的不可靠性和脆弱性第十八章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 235

在慕尼黑的宫廷王储路德维希关于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性格特征路德维希国王同俾斯麦通信摘录第十九章 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 251

第一节 251

在处理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问题上同罗·冯·德尔·哥尔茨伯爵的意见分歧俾斯麦给哥尔茨的信第二节 255

内阁会议关于丹麦问题应取的态度解决的可能性社会舆论提出的解决办法行不通自由派对德意志各邦政府和威廉国王的影响社会舆论中的奥古斯滕堡意向《周报》党最后生存标志第三节 261

签订加施泰因条约时的困难俾斯麦致国王的信自从占领劳恩堡以来国王在心理上的变化进步党在基尔港和普鲁士海军问题上的否定立场俾斯麦1865年6月1日的演说德国各政党由于党派之间的仇恨而缺乏爱国精神一个真正德意志的思想在政治和宗教中的德意志党派精神俾斯麦被封为伯爵第四节 265

对1866年以后一个时期的回顾普鲁士的不利状态和普拉滕伯爵磋商有关汉诺威的弗里德里卡公主同阿尔布雷希特亲王儿子的婚事汉诺威的军备同库尔黑森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亲王的会谈奥古斯滕堡王储拒绝二月条件韦尔芬党人的臆造王储给俾斯麦的信国王就奥古斯滕堡一事呈给俾斯麦的信王储1864年2月26日的备忘录 265

1864年6月1日同王储的谈话维也纳和约 265

1865年二月条件第五节 270

北海—波罗的海运河的意义毛奇反对开凿运河运河对军事上保障德国海岸的重要意义将运河延伸到威悉河口,亚德湾和埃姆斯将会有什么价值赫尔果兰岛第二十章 尼科尔斯堡 273

第一节 273

同在赖兴贝格的大本营在一起军人因俾斯麦干预他们管辖的事务而对他不满凯尼希格勒茨战役后法国的干涉国王模棱的拖延答复毛奇关于与奥地利交战之外可能同法国开战的见解俾斯麦主张放弃对奥地利领地的领土要求而同奥地利媾和法国军队同南德军队建立联盟的危险俾斯麦建议国王向匈牙利民族性发出呼吁第二节 276

黑山军事会议书俾斯麦建议不向佛罗里德斯多夫一线进攻而在普累斯堡渡过多瑙河总参谋部勉强服从从外交上考虑强加给奥地利的媾和条件的限度主管部门政策和国家政策相互矛盾第三节 278

和平条件的最初方案国王不断增加的要求他要求归还弗兰科尼亚的诸侯领土反对获得巴伐利亚和奥地利领土的理由是什么?卡罗利伊拒绝割让任何领土并要求以萨克森的领土完事作为签订和约的必要条件停战在布卢美瑙的战斗第四节 281

同卡罗利伊和贝内代蒂谈判预备和约的条件面对军人影响的困难局面俾斯麦为未来的形势负责任 281

7月23日的军事会议哭泣和痉挛致国王的备忘录向国王的报告国王的意见他对于俾斯麦的抵抗感到激动俾斯麦的情绪(自杀的念头)王储调解国王的眉批第五节 285

南德意志的全权代表在尼科尔斯堡冯·万布勒先生由于荷兰王后对法国的偏爱,斯图加特宫廷的亲法关系她的反对奥地利的意识万布勒在尼科尔斯堡受到拒绝,柏林对他的接待第二十一章 北德意志联邦 287

第一节 287

战后普鲁士的国内形势如果普鲁士越过美因河一线,普法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拿破仑第三回忆莱茵联邦的旧梦他对南德民族意识的错误见解俾斯麦推迟同法国交战的理由通过豁免责任法的请求消除冲突同意大利结盟的不可靠性在奥地利战争时期意大利政策的趋向法-奥-意三国同盟的可能性俄国由于普鲁士壮大而不安英国政策的柏拉图式的立场第二节 290

对国外形势的考虑结果影响俾斯麦的国内政策进步党政治家的局限性国王讨厌皇帝称号第三节 292

作为达到民族目的的手段的普选制俾斯麦对普选制的评价秘密选举有利于野心勃勃的领袖们对民众的统治并使有学识的人不能获得应有的影响有产者对野心家的优势有利于国家安全野心家的优势地位容易在旧国家的崩溃之后导致独裁、暴力统治及绝对专制制度的恢复在君主制国家内批评的必要性作为批评工具的新闻自由和国会保守党政策的任务第四节 294

保守派内部的反动企图和它在布拉格的代表修改宪法的提议插曲:建议缔结德—俄同盟,以便在1863年解决内部冲突和德国问题俾斯麦评价俄国的提议在普鲁士和保护国对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事态可能的发展趋向俾斯麦的复信草稿国王拒绝俄国的提议第五节 298

国王在1886年面对保守派急躁激烈分子的反动建议犹豫不决具有反动意义的决议会带来什么后果?对普鲁士宪法的批评国王反对豁免责任法的请求国王对俾斯麦的意见让步第六节 300

兼并——即使不是绝对必要的,但是为了普鲁士各部分领土的连接终究是需要的独立自主的汉诺威是同在普鲁士领导下实现德国统一不相容的拒绝乔治五世的信俾斯麦劝国王放弃分割汉诺威和库尔黑森的意图国王从父辈继承下来的对拿骚的憎恶同南德各邦签订的和约冯·万布勒斯先生代表符滕堡同普鲁士订立和约和同盟罗根马赫关于牺牲巴伐利亚以扩大巴登领土的提议俾斯麦拒绝这些提议遭受肢解的巴伐利亚会成为奥地利和法国的同盟者第七节 302

韦尔芬军团,它的建立和解散第八节 303

俾斯麦在休假中同萨克森谈判萨克森国王约翰和阿尔伯特的忠贞立场同奥地利结盟对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的强大压力奥地利的德国人在国会中的过火行为使德意志民族成分的权威受到威胁第二十二章 埃姆斯电报 305

西班牙内阁决定主张列奥波特·冯·霍亨索伦王储登上西班牙王位根据国际法“霍亨索伦”这一姓氏不能成为法国干涉西班牙选择国王的自由的借口俾斯麦未料到普鲁士同法国在霍亨索伦亲王候选资格问题上会发生意见分歧俾斯麦谈论在亲王被选为西班牙国王后对法国承担的义务俾斯麦对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的看法俾斯麦从霍亨索伦的当选中期望得到与其说是政治上的好处,不如说是经济上的好处西班牙面对法国干涉的消极态度王部中的会议俾斯麦给普里姆的信法国通过伪造使西班牙问题变成普鲁士问题亲王的候选只是霍亨索伦家族的问题法国政治家对德意志的民族精神估计不足法国政策中教皇权力至上主义的倾向由于选择西班牙国王问题而引起的法国对普鲁士的威胁是国际上的厚颜无耻事件格腊蒙—奥利维耶内阁的态度加强了法国责望的凌辱性质普鲁士胆怯了俾斯麦离开瓦尔辛对埃姆斯来的消息的印象王储拒绝王位的消息增强了俾斯麦离职的决心去埃姆斯之行的任务和罗昂的谈话从宪法角度看国王同贝内代蒂的谈判是不妥的王后在同法国保持和平的意义上对国王施加的影响罗昂和毛奇在俾斯麦处共进午餐(1870年7月13日)收到阿贝肯的电报同毛奇讨论德国备战情况接受法国的挑战,即使面对南德意志各邦,也是民族感情的要求编辑“埃姆斯电报”电报产生影响的原因俾斯麦的注解毛奇和罗昂对压缩了的电文的印象对毛奇的评论他渴求斗争之心有时使人不快政治家可不可以挑起几乎可以确定的战争第二十三章 凡尔赛 315

第一节 315

“斗神斗人”对俾斯麦的不满俾斯麦听到冯·波德皮尔斯基将军同罗昂关于采取措施不让俾斯麦参加军事会议的谈话部门之间的敌对给领导工作带来的损失俾斯麦在凡尔赛受到军人的抵制军事领导和外交在战争中的任务它们共同合作的必要性作为俾斯麦情报来源的大本营“第二梯队”第二节 319

巴黎面临的局势君王夫人的人道主义的影响有利于巴黎人俾斯麦担心中立国进行干涉博伊斯特伯爵为使中立国集体调停所作的努力俾斯麦从中得到什么样的警告意大利国王对拿破仑和法国的友好态度,意大利共和党人的反法情绪俄国的情绪哥尔查科夫在柏林会议上俄国对会议结果感到愤怒作为电报起草人的哥尔查科夫作为俄国宫廷调解人的库图佐夫伯爵和亚历山大大公围而不克,战事停滞俾斯麦担心最后失败第三节 330

德国人在巴黎城下的危险处境缺乏攻城重炮和机动车辆由于付出代价而产生的疑虑大本营中妇人(英国)的“人道”精神的影响第四节 335

在扩大北德意志联邦时国王接受皇帝称号是政治上的需要国王威廉一世的反对态度及其原因王储起初讨厌皇帝称号王储的政治幻想俾斯麦同王储的会谈王储的日记及其被格夫肯公布霍尔施泰因伯爵把俾斯麦的信转交给巴伐利亚国王巴伐利亚国王致威廉国王的信在皇帝称号——德国的皇帝还是德意志皇帝的措辞上的困难称帝那天俾斯麦所受的冷落第二十四章 文化斗争 343

第一节 343

列多霍夫斯基伯爵和蓬纳绍兹红衣主教在凡尔赛教皇拒绝为促进媾和对法国宗教界施加影响意大利的互相矛盾的派别普鲁士偏袒教皇引起的影响俾斯麦由于普鲁士关于教会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条文列入帝国宪法同冯·凯特勒主教谈判新的天主教派别(中央党)的形成中央党面对教皇的力量第二节 346

文化斗争中的波兰方面由于宗教事务部“天主教司”的作用波兰民族性的进步作为拉德齐维尔家族机关的“天主教司”俾斯麦力图说服国王以教皇使节代替天主教司天主教司的撤销第三节 349

俾斯麦参与颁布《五月法》法尔克的立法在法学上的错误法尔克辞职的原因第四节 350

《五月法》中不必要的和必要的东西法尔克的继任者冯·普特卡默尔各部官员的习惯使文化斗争的解决遇到困难皇帝反对同罗马媾和自由思想党的背离,同中央党结盟使文化斗争失去希望给国家带来的明确结果国家与教会之间的临时性和平第五节 354

维克多—艾曼努尔国王访问柏林镶钻石的鼻烟壶画像与雪花石膏花瓶第六节 355

摩·冯·布兰肯堡俾斯麦与民法上的婚姻第二十五章 同保守党人决裂 357

第一节 357

关于汉诺威省基金的辩论保守党在众议院和贵族院的反对立场笼络选票的手段保守党人要求俾斯麦加入他们的集团罗昂1868年2月19日和25日关于必须改组保守党的信第二节 362

俾斯麦在保守党中的对手和他们敌对的原因同侪对授予侯爵称号的嫉妒俾斯麦本人对侯爵称号是怎样想的保守党人对学校监督法令所持的反对立场俾斯麦的讲话摘录保守党同俾斯麦决裂决裂的政治后果如果问题涉及面对外国长久地保证已取得的成绩,那么党派问题无关紧要第三节 365

保守党人的敌意由于俾斯麦接近民族自由党而加深容克在罗昂处集会哈·阿尔宁伯爵冯·卡普里维先生所谓的俾斯麦对军队的敌意为事实所驳斥第四节 367

《十字报》向俾斯麦宣战诽谤浪潮在党派精神影响下的法院判决第五节 367

党派斗争像在关于宗教问题中的争论一样粗野《十字报》的诽谤和它的共谋者宣言派同老朋友决裂对俾斯麦神经的影响一个正直的大臣的责任感第六节 370

民族自由党人对俾斯麦同保守党人的斗争漠不关心党派的局限性议会的头目和他们对党派成员的控制保守党人的较大的惰性,攻击现存制度的政党的勤奋宫廷的《帝国之钟报》第二十六章 阴谋 373

第一节 373

哈里·阿尔宁伯爵他的青年时代被任命为驻巴黎大使他的出任有利于正统派他推翻俾斯麦的企图遭到失败英国宫廷对阿尔宁的评价阿尔宁企图同俾斯麦恢复以往的关系《施佩纳报》对俾斯麦的新闻攻击阿尔宁伯爵关于同“无误的”教皇进行斗争的建议对阿尔宁进行法律诉讼的目的和动机外交界的看法《帝国之钟报》同阿尔宁伯爵的关系第二节 378

罗马教廷期望法国取得胜利欧仁妮皇后袒护法国政策中的好战倾向与她忠于教皇之间的联系法国王权的复辟是对和平的威胁作为反对俾斯麦的同盟者阿尔宁和贡陶·比隆福音教派中和宫廷中人士对天主教本质的钦佩“任何一个混账小子都是新教徒”奥古斯塔皇后对天主教教义的偏爱充任皇后私人秘书的法国秘密代理人(热拉尔) 378

1875年的贡陶—哥尔查科夫滑稽剧哥尔查科夫的虚荣心和他对从前“门生”的嫉妒作为所谓的和平天使和法国保护者的哥尔查科夫亚历山大二世皇帝看透了哥尔查科夫俾斯麦厌弃无端挑起的战争德意志帝国创建的和平性质哥尔查科夫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书信的影响俾斯麦1875年8月13日致皇帝的信第三节 386

弗里德里希·楚·欧伦堡伯爵的行政改革邦议会职务的官僚化邦议会的今昔就鲁道夫·冯·卞尼格先进入内阁问题同他进行谈判民族自由党对共同管理政府的过分要求中止同卞尼格先的谈判作为消息传播者的欧伦堡伯爵皇帝对于俾斯麦的“专擅”感到愤怒冯·卞尼格先明确地拒绝民族自由党领袖们的笨拙《施陶芬堡团第109号》皇帝厌弃卞尼格先的原因民族自由党内阁中的同盟者 386

1878年6月5日的枢密院会议“使之走投无路”一语的来源民族自由党人在宫廷中的联系,冯·施托什将军是他们的同盟者第四节 393

博托·楚·欧伦堡伯爵蒂德曼、欧伦堡、俾斯麦之间的意见分歧俾斯麦给蒂德曼的信欧伦堡伯爵给俾斯麦的信俾斯麦的回信皇帝的梦皇帝同俾斯麦的通信俾斯麦同欧伦堡的意见分歧对俾斯麦健康的有害影响患荨麻疹耗尽精力的首席大臣的地位 393

70年代初俾斯麦体力衰退主持普鲁士内阁的职权交给罗昂《帝国之钟报》集团的阴谋使俾斯麦沮丧政府中的同僚缺乏诚意俾斯麦被有组织地排挤出政治领导事务之外对“格莱斯顿武内阁”的思考由于国王和王储的思想方法,这个考虑不能实现同德尔布吕克的决裂重病(施文宁格)第五节 401

副国务秘书冯·格鲁纳他被任命进入宫廷内阁并在未经责任大臣副署的情况下被任命为实际的枢密顾问俾斯麦给枢密顾问蒂德曼的信俾斯麦给冯·毕洛夫大臣的信格鲁纳的任命没有在《国家公报》上公布第二十七章 内阁各部 405

俾斯麦对各部所持的克制态度他的责难只是为了维护整体的公共利益、反对特殊利益、防止超越规则尽管俾斯麦采取了克制态度,为什么人们在他离职时却感到如释重负教育部反对由法律规定每个教区出资拉济学校的数额财政部顾问反对俾斯麦提出的税收改革者的依据农业部反对为预防牲畜病疫而禁牲畜进口俾斯麦同帝国金库的良好关系帝国金库归普鲁士财政大臣管辖俾斯麦同帝国邮局的关系冯·斯蒂凡先生第二十八章 柏林会议 409

第一节 409

受亚历山大二世的委托,冯·韦尔德尔将军询问在发生俄—奥战争时德国将采取什么立场选择的形式不寻常普鲁士全权军事代表在俄国宫廷的地位他不通过外交部而同皇帝直接联系哥尔查科夫在这一询问中所追求的目的俾斯麦的拖延答复他关于召回韦尔德尔的提议遭到威廉皇帝的拒绝俄国大使馆再次询问俾斯麦的答复它的影响俄国同奥地利的接近《赖希施塔特协定》的签订第二节 413

巴尔干出征的目的建立依附于俄国的保加利亚这一打算的失败居心叵测的虚构俄国关于召开会议的提议哥尔查科夫不顾沙皇的意愿参加了柏林会议相互对立的舒瓦洛夫和哥尔查科夫俄国政策和英国政策的虚伪性报界和国会的轻易受骗俄国抱怨德国在履行柏林条约时采取的立场哥尔查科夫居心叵测指责德国对俄国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俄国要求德国代表全部赞同俄国的一切愿望沙皇给威廉皇帝信中的战争威胁哥尔查科夫在沙皇信件中起了作用的证据俾斯麦不赞成威廉皇帝的亚历山大罗沃之行第三节 417

彼得·舒瓦洛夫伯爵建议缔结德—俄攻守同盟俾斯麦给舒瓦洛夫的信舒瓦洛夫的回信同俄国的任何同盟的个人关系性质驻柏林宫廷的俄国代表不怀好意的报告可能引起沙皇的不满外交使节耸人听闻的报告无助于整个政策俾斯麦拒绝在俄国和奥地利之间进行“选择”第二十九章 三国同盟 425

第一节 425

“三皇同盟”的目的:维护君主制度 425

1875年哥尔查科夫公爵破坏了与之结合在一起的希望作为先发制人的战争的反对者俾斯麦 425

1875年德国进攻法国可能造成的影响俄国官方人士对德国强大地位的不满哥尔查科夫政策的敌视德国的性质第二节 428

同盟的恶梦法国、奥地利和俄国结盟的可能性和危险不可预测的英国立场德国面临同俄国或同奥地利结盟的抉择对同奥地利结盟的疑虑第三节 430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信迫使做出决定德—奥同盟在德国颇得人心从国际法传统看同奥地利的结盟第四节 431

俾斯麦同安德拉西伯爵在加施泰因会晤并达成缔结反对俄国进攻的防御同盟的临时协定俾斯麦给巴伐利亚国王的信巴伐利亚国王的回信和俾斯麦的答复第五节 435

俾斯麦在从加施泰因到维也纳的旅途中所受到的接待结盟受到奥地利的德意志人的欢迎威廉皇帝厌恶同奥地利结盟同俄国结盟的不可靠性条约的效能(过去和现在)俾斯麦通过提出内阁危机问题促使皇帝同意结盟威廉皇帝对俄国皇帝的骑士情感第六节 437

俾斯麦关于使德奥同盟列入两国立法这一设想的动机大国间所有条约的稳定性都是有条件的德国在同奥地利十分友好的情况下不应切断自己通向彼得堡的道路德国在奥地利和俄国的互相竞争的欲望中间的调解人角色第七节 440

德奥同盟使德国在反对法国时没有保护德国和俄国之间没有引起争端的问题俄国伪造舆论德国同俄国的良好关系给同奥地利的结盟带来更大的保障德国同俄国疏远会使奥地利提高对盟国的要求德—奥条约的非进攻性质奥地利未来发展的不可靠性在法国恢复君主制度的情况下奥地利同法国接近的可能性德国面对奥地利同盟国采取的有远见的政策的任务个人不满不应规定我们的对俄国政策只有民族利益才应决定一切第八节 445

亚历山大三世对俾斯麦和平政策的信赖他对俾斯麦1889年是否继续担任宰相有怀疑在国家之间签订条约时事态仅限于目前状况而已时刻警惕!第三十章 俄国未来的政策 447

西部集结军队的可能目的在保证土耳其的欧洲领土的状况下俄国力图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个企图可能成功德国的利益在于把俄国人固定在君士坦丁堡在这种情况下奥地利政策的任务如果俄国向博斯普鲁斯海峡推进,德国偏袒奥地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德国政策的任务不应当是以经济上的施舍来助长友好国家的贪欲德国必须在不涉及民族的直接利益的所有问题上持克制态度德国的优越之处:它在东方没有直接的利益;德国不利之处:中心地位维护和平仍然是德国最重要的利益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的理想俄国的“解放政策”在巴尔干半岛的完全破产“被解放”民族的忘恩负义俄国政策的当前目标,由俄国封锁黑海第三十一章 枢密院 457

枢密院在1852年重新积极活动的目的由内阁拟定的法律草案的不完善性管辖各个部门的大臣的分立主义在内阁会议上各主管大臣的互相体谅议会讨论并不无条件地攻击内阁的拙劣的法律草案议会大多数成员的工作惰性和党派领袖的党派盲目性帝国国会讨论的轻率性的一个纪念碑枢密院和作为咨议机构的国民经济会议行业顾问和国会议员对其他非行业的参与意见的嫉妒枢密院会议的良好印象第三十二章 威廉一世皇帝 461

第一节 461

诺比林谋刺事件对皇帝健康状况的有利影响皇帝最后一次生病和逝世第二节 462

普鲁士威廉亲王的军事素养他对冯·格尔拉赫将军的态度谁是虔信派亲王不熟悉国家制度,特别是地主对农民的态度第三节 464

“摄政王”在处理国事时的勤勉和认真他的人类的理智坚持遵循传统威廉一世的分立主义他在职责和荣誉道路上的无畏精神同新纪元的大臣们决裂的原因第四节 466

奥古斯塔亲王妃和皇后对政府政策持原则性的反对立场作为皇后的咨询大臣的冯·施莱尼茨先生宫廷内阁关于政治的正式报告他同代理人德鲁恩·德·路易斯和《帝国之钟报》党的联系“我们温文尔雅的帝国宰相今天可真是不文雅”皇帝处于皇后的影响之下作为所有反对派的核心的奥古斯塔皇后威廉一世的帝王责任感同家庭安宁之间的冲突第五节 470

威廉一世的“国王的高尚气度”他摆脱了任何虚荣心他害怕公正的批评他对朋友以及政敌的正义感威廉一世是在王位的正人君子在争论中表现暴躁俾斯麦同威廉一世的个人关系第六节 472

威廉一世的讲演和声明,他的语调热情是由于他待人亲切以忠诚报答忠诚国王与大臣,主人与仆人 472

1885年4月1日的庆典俾斯麦的忠君思想第七节 473

威廉一世给俾斯麦的信奥古斯塔皇后给俾斯麦的最后一封信第三十三章 弗里德里希三世皇帝 481

俾斯麦同弗里德里希-威廉王储和王储妃的关系 481

1887年所谓的王储放弃统治以有利于他的儿子的说法俾斯麦干预医生对病人的治疗从国家法上讨论德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在同议会机构的权力相冲突时的权力帝国宰相要为政府的整个活动负多大责任?帝国宰相只是作为联邦会议的一个成员有出席国会的权利考虑另外分配重心的必要性高估了国会的爱国精神,低估了对王朝的忠诚我们的前途由于党派精神和党派领袖们的无能而受到损害中央党敌视帝国的性质弗里德里希三世皇帝给俾斯麦的信第三十四章 威廉亲王 487

致力于使亲王获得与他的崇高使命相应的专业修养皇帝允许亲王接触外交部的文件与事务王储在1886年9月28日一封表现了他的性格的信中表示异议俾斯麦的复信皇帝反对调亲王到柏林的原因指派文职教师:赫尔富特布兰登施泰因使亲王不受波茨坦军团影响的努力没有成效亲王以前的生活方式的局限性及其后果俾斯麦与亲王之间的最初的不协调 487

1887年11月28日亲王出席在瓦德西处召开的一次会议,为了促进柏林慈善会施特克尔的作用和性格 487

1887年12月21日亲王致函俾斯麦说明他参与慈善会事务的动机和程度 487

1887年11月29日亲王致函俾斯麦并附有亲王起草的在他登基时致德意志帝国各君主的一项谕令 487

1888年1月6日俾斯麦的综合答复建议立即烧毁谕令草案的理由皇帝同联邦各君主之间的关系在何处去寻找君主政体最牢固的支柱将亲王的名字同国内慈善会一类事业联系起来的危险一些竭力追求同王位继承人共事的人的动机对施特克尔的评述一些政治的与宗教的社团的本质及其价值:王位继承人参与上述社团的危险 487

1888年1月14日亲王仅为慈善会进行辩护的复函俾斯麦的建议的后果他同瓦德西的关系第三十五章 巴登大公 505

大公在前期对俾斯麦的支持和在俾斯麦供职晚期所施加的破坏性影响大公的政治意愿和活动与科堡兄弟的意愿和活动的区别大公需求声望的民族动机也追求资产阶级方面的赞扬大公在皇帝称号问题上以及后来的立场罗根巴赫有关巴登应成为王国的传闻促使巴登与阿尔萨斯—洛林之间建立军事和政治关系的动机巴登的行政机构,南德意志与北德意志的官僚制度巴登政府的政策同王朝联系的脆弱根基作为立宪制君主的楷模的路易·菲力浦大公的民族意识同巴登特殊利益的冲突马沙尔向卡尔斯鲁厄报告柏林对局势的见解,他亲密地同伯蒂歇尔一起施展阴谋追名逐利巴登的半官方机关报与《北德意志总汇报》之间的论战大公对北德总汇报的文章不满虽然俾斯麦实际上很少对报纸的作品施加影响,但他却被视作应对这篇文章负责俾斯麦出于对老皇帝的顾虑而采取和解态度大公在对待俾斯麦态度上情绪变化的原因巴登宫廷阴谋影响的可能性罗根巴赫、侍从长官冯·格明根、马沙尔尽管大公的好感淡薄了,但他无意对俾斯麦的解职施加影响在威廉二世放弃同国内政敌作斗争转而采用争取他们的方法上,大公对他的影响皇帝需要摆脱顾问并看到自己的帝王业绩受到正确的评价俾斯麦辞职后大公反对他的言论把俾斯麦描绘为说胡话的老头子第三十六章 伯蒂歇尔 511

威廉皇帝不需要有自己见解、专门知识和经验的合作者皇帝从各主管大臣部下或在野人士方面获得情报后对各部大臣提出倡议伯蒂歇尔的来历和在俾斯麦的帮助下他飞黄腾达的经历作为大臣的伯蒂歇尔的任务仅仅是支持和代表俾斯麦这一职务上他的两位前任:德尔布吕克和霍夫曼霍夫曼由于违背俾斯麦意图的工人政策而被免职伯蒂歇尔在同议会交往中的机灵,以及其他才能与特点俾斯麦因他多年热心而熟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对之极为信任无法确定伯蒂歇尔何时首次屈服于皇帝的诱惑 511

1890年伯蒂歇尔首次公开采取反对俾斯麦的态度偏向皇帝的提议,只是到后来才觉察到伯蒂歇尔的阴谋他的工作是使富有经验的宰相屈服于年轻皇帝的意志极力排挤俾斯麦并取而代之怀疑他有吗啡瘾在劳工保护法和反社会党人法等问题上伯蒂歇尔拥护皇帝所希望的让步俾斯麦把社会民主党理解为对于君主制和国家的战争威胁,是国内战争问题和权力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由于伯蒂歇尔知道俾斯麦的这一观点,因而1890年1月24日枢密院会议召开前皇帝不让俾斯麦来柏林俾斯麦建议将内阁中的主席职务交付给军人伯蒂歇尔保证拥护皇帝主张,反对俾斯麦,而俾斯麦则将此视为在他供职期间王权获得加强的可喜征兆第三十七章 赫尔富特 517

赫尔富特只是代理被弗里德里希三世免职的内务大臣冯·普特卡默,威廉二世打算在为遵守礼节所必要的一段时间之后恢复普特卡默的职务赫尔富特为把他的临时职务变为确定职务而迎合年轻皇帝的改革的愿望他说服皇帝在旧省份内施行《村社条例》的改革早在赫尔富特进入内阁之前俾斯麦就向他阐述过,没有必要进行此类改革虽然如此,赫尔富特仍然采取措施对村社现状进行重大改革俾斯麦从舍恩豪森的农民代表团那里才获悉此事赫尔富特在被问到背着内阁采取的这些措施时,作了缓和情况、不可捉摸的回答当时俾斯麦怀疑他背着自己已取得了皇帝对他的企图的同意第三十八章 1月24日的枢密院会议 519

当威廉还是亲王时,沽名钓誉之徒已使他产生不应让俾斯麦分享他将来治国荣誉的思想亲王因施特克尔事件引起的不满至少在表面上开始消失 519

1888年俾斯麦生日时亲王的祝酒词 519

1889年1月表示同俾斯麦继续长期合作下去的愿望只是到了1889年10月俾斯麦劝阻皇帝第二次访问俄国后不满的迹象才又显露出来俾斯麦的政敌所散布的“俾斯麦父子公司”一类谗言加深了威廉的不满如果俾斯麦预见到他很快同皇帝分手,他便会把这件事做得对皇帝较为适宜和对自己也较为体面 519

1890年1月俾斯麦得悉皇帝关心所谓的工人保护法萨克森与巴登对此的影响有关的帝国国会决议,获取选举人选票和人道主义的言词伯蒂歇尔在联邦议会以及在皇帝面前批评俾斯麦的观点,而不是维护他的观点俾斯麦阐述并论证自己的观点皇帝更加确信,俾斯麦年老固执妨碍他争取社会舆论并把君主制的敌人转变为君主制的拥护者邀请迄今不让前往柏林的宰相参加1月24日的枢密院会议在事先召开的内阁会议上伯蒂歇尔对他知悉的皇帝意图保持缄默枢密院会议前皇帝单独召见俾斯麦时也对自己的意图保持缄默枢密院会议上伯蒂歇尔宣读皇帝许诺满足社会党人要求的两份文件皇帝向他的内行的法定顾问们宣称,准备发表的文件是依据他称为权威人士的、他过去的老师欣茨佩特、道格拉斯伯爵、艺术家冯·海登和省长冯·伯勒普什的情报和建议得出的对这些人的评论俾斯麦论证他反对劳工保护法的疑虑,认为劳工保护法是一种事实上的对工人的强制,是一种对德国工业的威胁(如果没有外国工业的相同办法的话)同俾斯麦给伯蒂歇尔的指令相反,伯蒂歇尔建议国会讨论皇帝主张在将要延长的反社会党人法中自动放弃驱逐权的声明俾斯麦反对这种削弱和这种投降皇帝反对可能造成流血的局势俾斯麦反驳说,政府的抵抗越迟,这种抵抗就会越猛烈除伯蒂歇尔和赫尔富特外,大臣们都表示赞同俾斯麦声明,如果他的意见被认为没有意义,那他不知道是否还能留在自己的职位上,而皇帝认为这一声明使他处于被动的地位鉴于皇帝对1889年5月矿工罢工的态度同宰相的观点不一致孚众望的绝对专制政体是当时皇帝的理想概述法国和普鲁士的绝对专制政体的历史罢工工人由于相信最高国家当局倾向于他们而强硬起来国会党团在工人选民面前竞相阿谀奉承俾斯麦考虑到由于自己的辞职而特别担心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危险,认为自己的光荣职责是忍耐关于他的离职,听任皇帝来负责和采取主动俾斯麦为了不给皇帝造成障碍,于枢密院会议后退出了贸易部伯勒普什是这一职位的继任人威廉二世宁愿要等待君主的意见和主张而不是提出意见和主张的上流人物任大臣第三十九章 1890年2月4日皇帝敕令 533

在1月26日内阁会议上俾斯麦声称,对走在危及国家道路上的君王不提出警告,把宪法规定的关系变成供皇帝咨询的内阁,是通向叛国之路俾斯麦不得不放弃用内阁一致同意的表决同皇帝的提议相抗衡除1871年军队进入柏林的入城式一事外,这一办法往日所起的作用召集咨政院会议和国际专家会议的建议俾斯麦拟定诏令选举前夕这种严峻的公告可能产生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本人对皇帝的劝导国民代表机构的过失比君主的过失造成的危害小用“新纪元”时期的事实做比较再次提请不要公布敕令,反对在没有副署情况下签署并公布两项法令的全文俾斯麦对咨政院会议和国际会议感到迷惑不解咨政院人选及会议过程俾斯麦在首次会议上表决时弃权俾斯麦未参加随后举行的历次会议国际会议的性质及未料到的会议进行情况外国代表按帝国所有敌人遵循的原则行事:不要阻止帝国政府走上自戕的道路第四十章 变化 539

扼要地对比地说明俾斯麦辞职前皇帝的情绪和意向的变化以及俾斯麦本人的心理感受是做不到的俾斯麦本想通过辞职摆脱一切责任,但鉴于危机日益加剧,他又感到有责任、有节制地、必要时有斗争地留在皇帝身边 539

2月8日俾斯麦作出声明,表示愿意辞去普鲁士职务,只保留外交部中的“终老财产”,但仍为韦尔迪的军事需求辩护更为重要和迫切的社会党人问题普鲁士内阁必须由军人领导的理由对各个大臣的评论推荐卡普里维担任首相职务他同中央党的关系在2月9日内阁会议上表示辞职意图 539

2月12日将辞职推迟到6月 539

2月25日俾斯麦向皇帝陈述一项有关对付社会党人危险的有力的纲领,皇帝表面上表示同意这一纲领 539

3月2日的内阁会议成立一个准备同社会革命斗争的新内阁的可能性 539

3月8日对皇帝能否坚持2月25日斗争纲领的疑问皇帝建议俾斯麦对待伯蒂歇尔应更友好些并就在俾斯麦揭露伯蒂歇尔违抗命令和阳奉阴违之后紧接着授予他一枚黑鹰勋章 539

3月10日与12日直接呈报皇帝的报告及内阁讨论军事费用的会议由于巴登警告不要采取可能导致流血的政策,皇帝放弃二月纲领皇帝不是公开拒绝,却选择使俾斯麦不愿留任到约定日期的方式第四十一章 我的解职 547

俾斯麦3月14日的询问未获答复之后于3月15日被皇帝突然召见 547

3月12日关于接见文特霍尔斯特的报告受到冷遇:据称俾斯麦本应事先征询皇帝的意见据理拒绝这一要求皇帝要求撤销俾斯麦提起的1852年9月8日的内阁命令,根据这一命令各部大臣应在把新的重要的提议报告皇帝裁决之前将这些提议告诉首相,否则首相便不能对整个内阁负责根据秘密报告再次劝阻皇帝预定的出访俄国皇帝逼着要看一份这类报告,对他的人身攻击使他深感受辱向皇帝报告实质内容的必要性君主们常因受到报告的侮辱而迁怒于使者的传统皇帝想废除2月25日纲领和以冷落态度对待俾斯麦使之辞职的印象得到证实俾斯麦仍坚持不要由他这方面主动提出辞职,从而对此承担责任 547

3月16日皇帝通过冯·哈恩克将军重申废除前述1852年内阁命令的要求,再次拒绝 547

3月17日皇帝通过哈恩克要求俾斯麦立即呈递辞职申请同时在对驻俄领事馆报告的便条上严厉责备宰相阐明实际情况俄国大使为谈判延长再保险条约事宜亲自拜会俾斯麦在3月17日由俾斯麦召集的内阁会议上他申述事实过程并说明他的辞职申请的理由 547

3月17日晚皇帝通过卢卡努斯催促要求早晨就呈报辞职申请宰相的答复,强调公布辞职申请的意图 547

3月18日下午呈交的辞职申请书草稿全文当晚皇帝告诉现役将军们说,他出于什么原因不得已解除俾斯麦的职务 547

3月20日赫伯特·俾斯麦伯爵向皇帝报告同俄国大使会见的情况皇帝竭力要求俾斯麦伯爵留任皇帝对宰相申请辞职的答复赐予公爵称号和相应的一笔赠金 547

3月20日皇帝敕令全文事实表明,从那时起从未征求过俾斯麦的意见,而是在公务和社交活动上都把他隔绝起来俾斯麦因皇帝赐予御像和被晋升为上将致函皇帝表示谢忱,但拒绝公爵称号同俄国大使继续谈判已不可能,因为该大使奉命只和俾斯麦及其儿子谈判,皇帝再次尝试劝俾斯麦儿子不要辞职卡普里维同俾斯麦伯爵商谈关于阿尔文斯累本作为后者的继任人问题卡普里维通过俾斯麦伯爵熟悉外交部机密档案时声称档案编排过于繁杂同阿尔文斯累本继续谈判和马沙尔的任命巴登大公来访 547

3月26日俾斯麦亲自向皇帝告辞拒绝公布辞职申请书 547

3月29日俾斯麦被迫匆忙腾出住宅离开柏林:第一等的葬礼 547

1890年3月22日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亲笔信威廉皇帝在1890年圣诞节的赠礼,俾斯麦的感谢信第四十二章 卡普里维伯爵 567

卡普里维过去反对俾斯麦的立场,他的有关俾斯麦对军队心怀敌意的看法以及他同俾斯麦的反对者的交往宰相虽然反对任命卡普里维为海军首脑,但由于高度评价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推荐他参加总参谋部的领导工作俾斯麦概述他辞去一切普鲁士职务和任命一位将军继任其首相职务的理由卡普里维在同皇帝和俾斯麦的谈话中对他作为宰相的后继人的疑虑,他的作战理论把军事上的主张应用于立法与政策领域的危险卡普里维作战理论的有条件的正确性卡普里维顺从地听从指挥,从未询问过任何有关国家事务的状况、目标、意图和方法等问题同移交租约的情况相比较解除俾斯麦职务的原因,不论从正式场合还是从皇帝的口中,他都未曾听到过他辞职后受到排挤卡普里维除了军人的观点外,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他青年时代经受过的苦难煎熬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后果他对拥有田亩和麦穗的人所抱的成见帝国宰相花园中的百年古树被砍倒负领导责任的政治家的任务在具备一定条件下既能由君主完成,也能由帝国宰相或首相完成为宪法所规定的国王所持观点的作用第四十三章 威廉二世皇帝 575

皇帝相当多方面的天赋特点是从他的前辈继承下来的与各个前辈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前辈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威廉二世身上,如果这些特点像在其祖父与父亲时代那样复活在君臣主仆之间的那种相互信任的原则,那么就会对俾斯麦的忠诚精神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由于从霍亨索伦精神转向科堡—英国观念而丧失了某种难以替代的、不可衡量的东西对威廉一世的专门评论威廉二世的通过向敌人让步而使朋友的支持成为多余的企图同最凶恶的敌人,即同社会民主党和解的倾向的开始不通事理和人情不称职的谋士、恬不知耻的阿谀奉承者以及追名逐利之徒使威廉二世不再像往日一样重视他人的意见与经验,并使他低估治国之艰难对中央党也采取了迎合的政策讨好顽固的敌对者和威吓君主政权的传统拥护者对外国也把过分厚道看做与依靠本国力量保障安全的观念是一致的对国际心理缺乏认识对法国人的错误态度对英国和奥地利的错误态度威廉二世和亚历山大三世之间私人关系的变化,威廉二世访问俄国 575

1887年沙皇访问柏林,英国皇家对威廉亲王的看法的影响和在瓦德西伯爵的影响下对俄发动战争的倾向加强关于1888年5月10日威廉王储致俾斯麦的信皇帝登极不久,由于柏林一家报纸的文章披露皇帝与宰相之间在关于瓦德西伯爵上的分歧甚感不悦,希望通过半官方报纸予以更正 575

1888年7月皇帝访问彼得霍夫 575

1889年6月的两个事件表明皇帝把自己对俄国的不满带入政策 575

1889年10月沙皇对柏林的访问及皇帝回访的意图两国君主性格和思想方法的差别,他们之间长时间亲密交往的危险性不顾俾斯麦劝阻而于1890年8月进行的访问加剧了不满在龙恩施托克的会晤,与奥地利签订的通商条约及皇帝转向英国(海军上将)第四十四章 关于赫尔果兰和桑给巴尔的条约 593

官方企图以培植我国同英国的关系为理由替赫尔果兰条约辩解除任何大国政策具有的脆弱性外,英国的政策还取决于受议会制度制约的寿命不长的内阁放弃在桑给巴尔的平等权利乃是不能以赫尔果兰为对等补偿的一种牺牲英国的友谊对我们很可贵,但在一定情况下我们的友谊对英国更可贵不仅不能同英国缔结永久同盟,而且不能指望同它建立巩固关系培植我国同俄国关系的必要性卡普里维爱好把对不可靠的政治措施应负的责任归咎于俾斯麦他的关于俾斯麦政策的情报的可疑性质我们之所以放弃桑给巴尔而使英国人感到意外,是为了讨好英国人和占有赫尔果兰,赫尔果兰对于我们的民族感情虽然是一种满足,但是在发生战争情况下又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卡普里维力图反驳这一论点卡普里维在演说中自相矛盾,后来因为对他的政策的成功感到满意,便不再需要把一部分责任推给俾斯麦了第四十五章 和奥地利的通商条约 597

奥地利往日企图利用它同德意志的密切政治关系以获取经济上的好处,此种企图同帝国中匈牙利这一半的日益增长的地位以及加里西亚的选票有关系德意志政策的每次不妥当的迎合都被地利用来克服内部矛盾通过空洞的言词来论证德国人在维也纳建议牺牲德国农业利益在困难的关税条件下政治上的接近是可能的奥地利同德国结盟比德国同奥地利结盟更为需要对我国在欧洲的关系来说,宁可遵循自由行动的政策而不要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的长期同奥地利结盟在此类事务中奥地利负领导责任的政治家比我国的政治家具有更为成熟的经验与知识在对我们不合意的时刻由我国民族的舆论重审德国账目的危险回顾1866年战争的前史通常须经过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才能使社会舆论了解对外政策中所犯的错误政策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正确地预见到别人在既成情况下会采取什么行动在这方面的天赋才能同实际经验和个人见识之间的关系,我国的领导阶层严重地丧失了这些特质附录 603

一、弗里德希-威廉王储给俾斯麦的信 603

二、1890年3月17日内阁会议记录 605

三、皇帝侍从武官冯·比辛致赫伯特·俾斯麦伯爵的信 609

注释 611

人名索引 717

后记 759

目录前俾斯麦像(1871年)  1

“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一生  2

俾斯麦的父亲费迪南和母亲  3

俾斯麦和乔安娜  3

普奥对丹麦战争  4

俾斯麦和拿破仑三世  4

一幅讽刺普奥关系的漫画  5

凯尼希格勒茨战场的场景  5

普奥战争的决战  6

1866年的俾斯麦  6

普法关系  7

柏林和巴黎的黑色恐惧  7

色当战役中(1870年9月1—2日)的拿破仑三世  8

战斗的巴黎  8

德皇加冕  9

签订合约 9

凯旋  10

新德国  10

文化斗争结果的讽刺漫画  11

俾斯麦把箭射向社会民主党  11

柏林大会与德法联盟  12

法国人眼中的三国同盟  12

克里木战争战场  13

俾斯麦在向威廉一世解释问题  13

1888年3月16日威廉一世的送葬队伍  14

新皇帝和老首相  14

1884年的一幅俾斯麦漫画  15

1889年初在德意志帝国国会的俾斯麦  15

《领港员离船了》  16

为俾斯麦撰述《思考与回忆》一书的情景  16

序一俾斯麦纪念碑  2

序二易北河上的舍恩豪森庄园  8

一个七零八落的帝国  11

克里木战争  18

普法关系  26

“色当日”  27

战斗的巴黎  30

德国外交战略  32

凯旋 36

订立再保险条约  39

德意志民族英雄俾斯麦  41

第一章1836年的俾斯麦  2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  4

费迪南·冯·俾斯麦  10

威廉·冯·俾斯麦  12

威廉·冯·俾斯麦(1823年)  12

11岁的俾斯麦  13

第二章1848年2月法国革命中的街垒  16

路易·菲利普和他的卫士  17

梅特涅外逃  19

1848年三月革命  23

埃德温·冯·曼托伊费尔  27

无忧宫  33

列奥波德·冯·格尔拉赫将军  35

第三章法兰克福议会  41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  49

第四章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56

拿破仑三世的夫人欧仁尼皇后  57

弗朗茨·约瑟夫  59

第五章俄土战争的爆发  68

赴克里木战争前线  70

第六章1880年,威廉一世和奥古斯塔皇后出席科隆大教堂的竣工典礼  86

第八章凡尔赛宫的镜廊  105

凡尔赛宫后花园  106

1855年的乔安娜·冯·俾斯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