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与疾病概论 1
第一节 绪论 1
一、病理学的任务 1
二、病理学的范围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1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 1
第二节 疾病概论 2
一、疾病的概念 2
二、疾病的原因 2
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4
四、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4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6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6
一、萎缩 6
二、肥大 7
三、增生 8
四、化生 8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9
一、变性 9
二、坏死 11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14
一、再生 14
二、纤维性修复 16
三、创伤愈合 17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0
第一节 充血 20
一、动脉性充血 20
二、静脉性充血 21
第二节 血栓形成 23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23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24
三、血栓的转归 25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5
第三节 栓塞 26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26
二、栓塞的类型及后果 27
第四节 梗死 28
一、梗死的原因 28
二、梗死的形态特点 29
三、梗死的类型 29
四、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30
第四章 炎症 32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32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32
一、变质 32
二、渗出 33
三、增生 36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36
一、局部表现 36
二、全身反应 37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38
一、炎症的临床分类 38
二、炎症的病理分类 38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41
一、痊愈 41
二、迁延不愈 41
三、蔓延扩散 41
第五章 肿瘤 44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44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44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组织结构 44
二、肿瘤的异型性 45
三、肿瘤的生长特点 46
四、肿瘤的扩散 46
五、肿瘤的复发 47
六、肿瘤的代谢特点 47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7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7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7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8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48
一、命名原则 48
二、肿瘤的分类 49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50
一、癌前病变 50
二、原位癌 51
三、早期浸润癌 51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51
一、上皮组织肿瘤 51
二、间叶组织肿瘤 52
第八节 肿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54
一、肿瘤的原因 54
二、肿瘤的发生机制 55
第六章 常见疾病 57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5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57
二、基本病理变化 57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8
第二节 高血压病 6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60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60
第三节 风湿病 6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62
二、基本病理变化 62
三、心脏的病理变化 63
第四节 肺炎 63
一、大叶性肺炎 64
二、小叶性肺炎 65
三、间质性肺炎 66
第五节 慢性胃炎 67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67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67
第六节 消化性溃疡病 68
一、病理变化 68
二、病理临床联系 68
三、并发症 69
第七节 肝硬化 6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69
二、病理变化 69
三、病理临床联系 69
第八节 肾小球肾炎 71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72
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72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73
第九节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74
一、慢性子宫颈炎 74
二、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75
三、子宫颈癌 76
四、乳腺癌 77
第十节 糖尿病 7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78
二、病理变化 79
第十一节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8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80
二、病理变化 80
第七章 传染病 83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83
一、病因与传染途径 83
二、基本病理变化 83
三、分类、各型病变特点及病理临床联系 84
第二节 结核病 85
一、结核病概述 85
二、原发性肺结核病 87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 88
四、肺外器官结核病 89
第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90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90
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9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91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91
第五节 伤寒 9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92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93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9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93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94
第八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96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96
一、高渗性脱水 96
二、低渗性脱水 97
三、等渗性脱水 97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98
一、低钾血症 98
二、高钾血症 100
第九章 水肿 103
第一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103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103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 104
第二节 常见水肿举例 104
一、心源性水肿 104
二、肾性水肿 105
三、肝性水肿 105
第三节 水肿的病理变化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105
第十章 酸碱平衡紊乱 107
第一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检测指标 107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107
二、检测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107
第二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108
一、代谢性酸中毒 108
二、呼吸性酸中毒 109
三、代谢性碱中毒 110
四、呼吸性碱中毒 111
第三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13
第十一章 发热 115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115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115
一、发热的原因 115
二、发热的发生机制 116
第三节 发热的过程、分期与分类 116
一、发热的过程 116
二、发热的分期 116
三、发热的分类 117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功能的变化 117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 117
二、机体功能的变化 118
第十二章 缺氧 121
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 121
第二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121
一、血氧分压 121
二、血氧容量 121
三、血氧含量 121
四、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121
第三节 缺氧的类型 121
一、乏氧性缺氧 122
二、血液性缺氧 122
三、循环性缺氧 123
四、组织性缺氧 123
第四节 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124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124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24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125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125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125
第十三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28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128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128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 128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 128
第三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130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130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130
三、血液高凝状态 130
四、微循环障碍 130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及分型 130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130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131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的变化 131
一、出血 131
二、器官功能障碍 131
三、休克 132
四、贫血 132
第十四章 休克 134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134
一、休克的原因 134
二、休克的分类 134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微循环变化 135
一、微循环缺血期 135
二、微循环淤血期 136
三、微循环衰竭期 136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代谢、功能变化 136
一、机体代谢变化 136
二、机体器官功能变化 137
第十五章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39
第一节 心力衰竭 139
一、心力衰竭的概念 139
二、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139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139
四、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40
五、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141
第二节 呼吸衰竭 142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143
二、呼吸衰竭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143
三、呼吸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145
第三节 肝性脑病 145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 146
二、肝性脑病的原因和分类 146
三、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146
四、肝性脑病的诱因 147
第四节 肾衰竭 147
一、肾衰竭的概念 147
二、急性肾衰竭 147
三、慢性肾衰竭 149
四、尿毒症 150
实验指导 152
实验一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152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53
实验三 炎症 154
实验四 肿瘤 155
实验五 常见疾病 155
实验六 传染病 157
实验七 缺氧 158
实验八 休克 159
实验九 急性肾衰竭 160
主要参考文献 162
学习资源介绍 163
一、常用病理学杂志 163
二、常用病理学专业网站 163
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