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部长 李学举 1
第一编 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若干问题 4
第一篇 指导思想 4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思想 4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论述 12
邓小平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论述 19
江泽民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论述 2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论述 32
第二篇 基本概念 39
社会 39
和谐社会 4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6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53
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格局 55
社会公平 58
社会公正 63
社会控制 74
社会整合 78
社会政策 84
社会排斥 93
社会工作 100
第三篇 历史回顾 108
我国历代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机构及其职能的演变 108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管理的主要特点 112
我国古代和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及其作用 115
第四篇 他山之石 126
“公民社会”理论 126
新公共管理运动 132
“治理”理论 138
“善治”理论 145
第五篇 研究探索 151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1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实践探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显著成效 156
加快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59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对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完善 165
民政部门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167
加快发展现代慈善事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171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178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紧迫性 19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重解决好的几大社会矛盾 199
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五个管理体系” 204
创新我国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215
第二编 和谐社会大家谈 222
第一谈 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 222
对“和谐社会”的初步认识 222
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41
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政府与社会双向互动 243
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服务能力”建设 245
完善社会协商制度迫在眉睫 249
完善社会化机制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51
构建和谐社会需加强政策评估 253
以政府管理职能转型促进社会和谐 255
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58
和谐社会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260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和谐稳定社会 262
有些基础设施就应由政府“埋单” 265
第二谈 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68
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纲” 268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和拓展 270
农村也应刮起“环保风暴” 273
减少农民 培训农民 富裕农民 275
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277
构建和谐社会须走共同致富之路 279
第三谈 履行民政职能 构建和谐社会 282
构建和谐社会民政工作责任重大 282
履行民政职能 构建和谐社会 284
开展社区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289
和谐社会的社区基础 294
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基石 296
发展慈善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 299
第四谈 构建和谐社会 人人有责 302
构建和谐社会 人人有责 302
和谐社会需要的四种人文素质 305
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307
做一个和谐的自我 309
参与是硬道理——和谐社会的一个逻辑 311
和谐社会需要全民树立良好心态 313
社会大众应更理性地面对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 314
第五谈 发展社会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 317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17
必须关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利益协调 319
“动态”的和谐与和谐的“过程” 321
构建和谐社会要把握好实践中的着力点 323
建立和谐社会当先发展社会事业 325
构建和谐社会需有“风险”意识 327
生态平衡: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329
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正 331
建设多层次的道德体系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333
和谐社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335
“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多元的利益诉求机制 337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339
和谐社会应该是博弈均衡的社会梦寐 341
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汲取构建和谐社会的智慧 343
后记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