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发展概述 1
1.1 接入网概念和分类 1
1.1.1 定义 1
1.1.2 分类 1
1.2 有线接入 2
1.2.1 xDSL技术 2
1.2.2 Cable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 4
1.2.3 以太网接入技术 4
1.2.4 光接入 5
1.3 传统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6
1.3.1 参考模型 7
1.3.2 技术特性 8
1.3.3 应用情况 9
1.4 国内的SCDMA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10
1.5 IEEE 802家族介绍 11
1.5.1 IEEE 802标准组织基本情况 11
1.5.2 IEEE 802中从WPAN到WWAN的工作组概况 12
1.6 WiMAX论坛的发展 19
1.6.1 WiMAX论坛的宗旨 19
1.6.2 IEEE 802.16与WiMAX的关系 19
1.6.3 WiMAX论坛的发展 20
1.7 802.16技术的特征 24
1.7.1 802.16技术的主要特点 24
1.7.2 802.16技术的主要应用 25
1.7.3 802.16网络发展的特征 26
1.8 新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28
第2章 新型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30
2.1 OFDM技术 30
2.1.1 OFDM的技术原理 30
2.1.2 OFDM技术的优势 31
2.1.3 OFDM系统的设计 32
2.1.4 OFDM技术的具体实现 36
2.2 MIMO技术 39
2.2.1 MIMO技术的分类 39
2.2.2 空间复用 40
2.2.3 空间分集 41
2.2.4 波束赋形(Beamforming)技术 43
2.2.5 预编码(Precoding) 43
2.2.6 空分多址(SDMA) 44
2.2.7 智能天线 45
2.2.8 MIMO系统的设计 45
2.3 MIMO/OFDM技术 47
2.3.1 MIMO/OFDM系统 47
2.3.2 空频码技术 47
2.3.3 基于PARC的MIMOOFDM技术 48
2.4 链路自适应 48
2.4.1 链路自适应的标准 49
2.4.2 对反馈的要求 49
2.4.3 链路自适应的具体实现问题 50
2.5 HARQ 52
2.5.1 HARQ的类型 52
2.5.2 异步HARQ和自适应HARQ 53
2.6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53
2.6.1 LDPC编码 54
2.6.2 LDPC译码 54
2.6.3 非规则的LDPC码 54
2.6.4 用于MIMO信道的LDPC码的设计 55
2.6.5 LDPC的优缺点 55
第3章 802.16d空中接口技术 56
3.1 拓扑结构 56
3.1.1 PMP(点到多点)拓扑结构 56
3.1.2 Mesh拓扑结构 57
3.2 协议模型 57
3.3 物理层 58
3.3.1 物理层技术分类 58
3.3.2 OFDM物理层系统参数 59
3.3.3 OFDM物理层的特性 60
3.4 MAC层 67
3.4.1 特定服务汇聚子层 67
3.4.2 公共部分子层 71
3.4.3 安全子层 88
第4章 802.16e空中接口技术 95
4.1 协议模型 95
4.2 物理层 96
4.2.1 OFDMA物理层系统参数 96
4.2.2 OFDMA物理层的特性 100
4.3 MAC层 107
4.3.1 汇聚子层 107
4.3.2 公共部分子层 113
4.3.3 安全子层 117
4.4 为支持移动性的增强技术 119
4.4.1 与802.16d相比的特点 119
4.4.2 为支持移动性的增强技术 120
第5章 WiMAX网络应用技术 128
5.1 基于802.16技术的网络架构的目标 128
5.1.1 设计基本原则 128
5.1.2 网络性能 129
5.1.3 支持的业务 129
5.1.4 移动性与切换 129
5.1.5 服务质量(QoS) 129
5.1.6 安全与保密 130
5.1.7 互操作 130
5.1.8 系统可扩展性和覆盖要求 130
5.1.9 互联互通 130
5.1.10 网管 131
5.2 基于802.16技术的应用场景 131
5.2.1 固定 132
5.2.2 游牧 132
5.2.3 便携 132
5.2.4 简单移动 132
5.2.5 自由移动 132
5.3 基于802.16技术的网络参考模型 132
5.3.1 概述 132
5.3.2 参考点 133
5.3.3 接入网络ASN 134
5.3.4 连接服务网络CSN 140
5.3.5 接入网到核心网 140
5.4 WiMAX网络功能和实现 140
5.4.1 网络发现与选择/重选择 140
5.4.2 IP地址规划和路由策略 143
5.4.3 QoS 148
5.4.4 无线资源管理 152
5.4.5 寻呼和IDLE模式操作 155
5.4.6 移动性管理 158
5.4.7 ASN内部安全 175
5.4.8 AAA 180
5.4.9 计费 183
5.4.10 功率管理 189
5.5 网络演进 189
第6章 WiMAX其他相关标准介绍 191
6.1 802.16f标准介绍 191
6.1.1 标准概述 191
6.1.2 标准内容介绍 191
6.2 802.16g标准介绍 195
6.2.1 与802.16d/e的关系 195
6.2.2 适用范围 195
6.2.3 主要内容介绍 195
6.3 802.16h标准介绍 199
6.3.1 与802.16d/e的关系 199
6.3.2 适用范围 199
6.3.3 主要内容介绍 199
6.4 802.16设备认证标准 201
6.4.1 802.16d设备认证标准 203
6.4.2 802.16e 210
第7章 WiMAX与其他IEEE标准之间的关系比较 217
7.1 WiMAX与Wi-Fi 217
7.1.1 技术特点 217
7.1.2 应用场景 219
7.1.3 WiMAX与WLAN的结合与互通 222
7.2 802.16e与802.20 223
7.2.1 技术特点 223
7.2.2 应用场景 224
第8章 WiMAX未来的定位 225
8.1 无线通信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 225
8.1.1 无线化、宽带化和IP化的发展趋势 225
8.1.2 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 225
8.2 802.16e与3G 227
8.2.1 技术特征比较 228
8.2.2 核心技术比较 228
8.2.3 应用场景的比较 231
8.2.4 WiMAX与3G之间的互通 231
8.3 802.16e与LTE/AIE 232
8.3.1 标准化进程对比 233
8.3.2 需求指标对比 235
8.3.3 核心技术对比 237
8.3.4 WiMAX和E3G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关系 238
8.4 WiMAX技术的发展 239
8.5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将是各种技术的融合 240
附录 缩略语 241
参考文献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