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祖熙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00044901
  • 页数:6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着力从农奴制度和贵族民主制度两方面揭示波兰共和国在16~18世纪从鼎盛走向衰亡的过程和原因,讴歌波兰在9~20世纪初为争自由、独立而发动的多次民族起义和革命斗争。

第一章 波兰国家的建立和早期封建社会(从远古到1138年) 1

第一节 波兰土地上的原始公社制度 1

波兰境内的早期人类社会 1

古代斯拉夫人 2

第二节 封建关系的产生和国家雏形的出现 5

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关系的产生 5

国家雏形的出现 8

第三节 波兰国家的建立 10

梅什科—世统—波兰 10

接受基督教 12

鲍莱斯瓦夫一世 13

第四节 封建早期的波兰国家 15

经济的发展 15

最早的农民起义 17

封建割据局面的形成 18

早期封建君主制 21

10—12世纪的波兰文化 23

第二章 封建割据时期的波兰(1138—1333) 25

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变化 25

移民运动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5

城市的发展 27

等级社会的开始形成 30

第二节 政治分裂局面的加深和外敌的入侵 32

国家制度的变化 32

争夺克拉科夫王位的斗争 33

政治分裂局面的加深 34

条顿骑士团的引进和鞑靼蒙古的入侵 36

走向统一 38

第三节 波兰王国的建立 41

波兰王国的建立 41

瓦迪斯瓦夫一世继续为统一事业而斗争 43

第四节 13世纪的波兰文化 45

第三章 波兰的等级君主制(1333—1505) 47

第一节 波兰王国的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 47

波兰王国的版图 47

卡齐米日三世的对外政策 48

波兰和匈牙利的王朝联合 51

第二节 波兰和立陶宛的王朝联合 52

联合前的立陶宛 52

波兰和立陶宛的联合 54

格伦瓦尔德战役 56

第三节 波兰和捷克的胡斯运动 58

波兰和胡斯运动 58

波兰和捷克、匈牙利的王朝联合 59

第四节 13年战争和东波莫瑞的收复 62

卡齐米日四世加强王权的努力 62

十三年战争(1454—1466) 63

托伦和约和东波莫瑞的收复 65

卡齐米日四世的王朝政策 65

第五节 等级君主制 67

等级君主制 67

两院制议会的形成 70

1505年宪法 71

第六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 72

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72

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 73

第七节 14至15世纪的波兰文化 75

第四章 波兰贵族共和国(1505—1618) 79

第一节 16世纪的欧洲和波兰 79

16世纪欧洲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 79

“黄金时代”的波兰 81

波兰的领土和人口 82

第二节 贵族民主制的发展 82

贵族权力的增长和“执行法律”运动 82

自由选王制的确立 85

第三节 宗教改革 87

宗教改革的原因 87

路德宗 89

加尔文宗 90

阿里安宗(波兰兄弟会) 91

反宗教改革的胜利 92

第四节 劳役制庄园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94

劳役制庄园的产生及其实质 94

劳役制庄园经济的发展 97

劳役制庄园经济发展时期的城市、手工业和商业 100

第五节 波兰的对外政策和多民族的波兰贵族共和国的建立 105

16世纪初波兰的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 105

波兰和立陶宛的合并 107

立沃尼亚战争 108

齐格蒙特三世的对外政策 110

第六节16世纪的波兰文化 112

第五章 大贵族统治下的波兰贵族共和国(1618—1733) 117

第一节 17世纪的欧洲和波兰 117

17世纪的欧洲形势 117

波兰国际地位的削弱 119

第二节 波兰的对外战争 119

乌克兰问题和波俄战争(1654—1667) 119

波瑞战争(1655—1660) 122

波土战争(1672—1699) 125

波兰和第三次北方战争(1700—1721) 126

第三节 大贵族统治下的波兰 129

自由否决权 129

地方议会权力的增长 130

第四节 波兰经济的衰退 131

农业生产的下降 131

城市的衰落 133

第五节 17世纪的波兰文化 134

第六章 启蒙和改革时期的波兰(1733—1795) 139

第一节 18世纪的欧洲和波兰 139

18世纪的欧洲形势 139

受三个强国包围的波兰 140

第二节 第一次瓜分(1772) 142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5) 142

最初的革新运动 143

第一次瓜分(1772) 145

第三节 波兰经济的发展 148

农业生产的发展 148

手工工场的发展 151

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153

第四节 革新运动和第二次瓜分(1793) 155

革新运动 155

《五·三宪法》 159

第二次瓜分(1793) 160

第五节 科希秋什科起义和第三次瓜分(1795) 163

科希秋什科起义 163

第三次瓜分(1795) 168

第六节 18世纪的波兰文化 169

第七章 拿破仑时期的波兰(1795—1815) 173

第一节 瓜分国的政策 173

瓜分的后果 173

瓜分国的政策 174

第二节 波兰人民恢复独立的尝试 177

最早的秘密组织 177

波兰军团 178

第三节 华沙公国 182

华沙公国的建立 182

华沙公国的经济状况 186

1809年对奥战争 188

1812年对俄战争和华沙公国的覆灭 189

第八章 波兰王国和1830年十一月起义(1815—1831) 195

第一节 波兰王国的建立 195

维也纳会议上的波兰问题 195

波兰王国宪法 198

波兰王国的政治 199

第二节 波兰王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03

农业生产的发展 203

工业的发展 207

第三节 1830年十一月起义 212

秘密组织 212

十一月起义的爆发 214

波俄战争 216

起义中的农民问题 217

欧洲各国政府对起义的态度 219

起义的失败 221

第九章 革命年代(1832—1849) 225

第一节 伟大的流亡运动 225

流亡运动的规模和政治派别 225

“波兰民主协会”和“波兰人民村社” 229

“朗贝尔旅馆派” 231

第二节 国内的革命运动 232

瓜分国的政策和波兰社会 232

30年代的革命运动 234

40年代的革命运动 235

第三节 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 238

克拉科夫起义的爆发 238

克拉科夫起义的失败 242

加里西亚农民起义 243

第四节 1848年革命 244

欧洲革命运动中的波兰问题 244

1848年波兹南起义 247

1848年加里西亚的革命运动 250

欧洲革命运动中的波兰革命者 252

第十章 1863年起义时期(1850—1864) 257

第一节 封建社会末期的农民问题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57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问题 257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59

第二节 1863年一月起义 261

起义前夕欧洲的革命运动 261

“红党”和“白党” 263

起义的爆发和起义初期的战况 266

“白党”和起义 270

欧洲各国政府和人民对起义的态度 271

起义的失败 275

第三节 19世纪30—50年代的波兰文化 278

浪漫主义诗歌 279

音乐和戏剧 281

历史学和哲学 282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864—1900) 285

第一节 国际形势和瓜分国的民族压迫政策 285

国际形势 285

瓜分国的民族压迫政策 290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92

俄占区 292

普占区 296

奥占区 298

第三节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工人政党的建立 299

最初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宣传 299

“无产阶级党”的建立及其活动 302

“第二无产阶级党”和波兰工人联合会 304

波兰工人运动的分裂: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和波兰社会党的建立 306

普占区波兰社会党、加里西亚和切欣西里西亚波兰社会民主党和“崩得” 309

第四节 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农民政党的建立 310

最初的农民运动 310

农民党的建立 311

第五节 19世纪后半期的波兰文化 312

文化发展的条件和思想倾向 312

自然科学的发展 313

社会科学的发展 313

文学艺术的发展 314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时期的经济和政治。1905—1907年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01—1918) 319

第一节 20世纪初期波兰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化 319

社会经济的变化 319

波兰王国的政治状况 322

第二节 波兰王国的1905—1907年革命 326

革命的开始 326

罗兹工人的武装起义 329

革命高潮 332

1906—1907年的革命退却 334

革命对奥占区和普占区的影响 337

革命的意义 339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波兰问题 341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波兰问题 341

1916年11月5日宣言 343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波兰问题 345

十月革命为波兰独立创造前提 347

波兰国家的重建 350

第十三章 波兰第二共和国(1918—1926) 353

第一节 边界的形成 353

波苏战争和东部边界 353

西部边界的划定 359

第二节 社会经济和民族结构 362

领土与人口 362

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政府的政策 362

格拉布斯基政府的财政改革 365

第三节 1921年宪法和议会民主制度 366

1921年宪法 366

1922年的总统选举 368

第四节 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波兰社会党和波兰农民党 371

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的建立及其早期活动 371

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374

统一的波兰社会党的建立及其活动 379

波兰农民党 381

第五节 波兰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 382

波兰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的任务 382

波德关系和波苏关系 384

波兰同其他邻国的关系 387

洛迦诺会议及其对波兰的影响 388

第十四章 波兰第二共和国(1926—1939) 391

第一节 “五月政变”的原因、过程和性质 391

第二节 修改1921年宪法和镇压反对派 395

修改1921年宪法 395

1928年的国民议会选举 397

上校政府和反对派的集结——中左联盟的形成 398

镇压反对派和1930年的选举 399

第三节 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1935年宪法 400

经济危机 400

工人运动 402

农民运动 408

1935年宪法 409

第四节 国际形势和波兰的对外政策 412

波苏互不侵犯条约和波德互不侵犯宣言 412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会议期间的波兰对外政策 4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波兰的对外政策 419

第五节 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文化 423

教育 423

文学 424

自然科学 428

第十五章 波兰人民反对法西斯德国占领者的民族解放战争(1939—1945) 431

第一节 1939年的卫国战争。法西斯德国的占领政策和最初的抵抗运动 431

1939年的卫国战争 431

法西斯德国的占领政策 435

最初的抵抗运动 436

第二节 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政策和波苏关系 438

“两个敌人”的政策 438

波苏外交关系的建立 441

波苏关系的破裂 443

第三节 波兰工人党的建立和抵抗运动的壮大。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的建立 444

波兰工人党的建立 444

波兰爱国者联盟和人民军队的诞生 446

国内抵抗运动的壮大 447

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的建立 451

第四节 波兰东部的解放和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建立。华沙起义。全国的解放 454

波兰东部的解放和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建立 454

华沙起义 456

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波兰共和国临时政府 458

全国的解放 460

第十六章 波兰人民共和国(1945—1955) 461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1945—1949) 461

民族统一临时政府的建立和边界的最后确定 461

土地改革和工业国有化 463

波兰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466

1946年的全民投票和1947年的立法议会选举 468

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 471

1948年的转折和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建立 474

大清洗 479

第二节 发展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六年计划(1950—1955) 481

六年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481

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的政治生活 485

波兰的对外政策 488

第十七章 波兰人民共和国(1956—1970) 491

第一节 1956年的转折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1960) 491

1956年的政治形势和波兹南事件 491

二届八中全会 494

第二届议会的选举和国家的政治生活 498

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502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1960)及其执行情况 504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 505

第二节 第二个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经济和政治(1961—1970) 506

国民经济的发展 506

1968年三月事件 512

1970年十二月事件 514

第十八章 波兰人民共和国(1971—1989) 519

第一节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和第六届议会的选举 519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党的新方针 519

第六届议会的选举 522

第二节 1971—1980年经济和政治的变化 522

新方针的成就 522

新方针的失败和1976年6月事件 524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529

第三节 1980年危机 531

危机的爆发 531

“团结”工会 533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九次非常代表大会 535

协商路线的失败 536

波兰进入战时状态 538

人民波兰的最后岁月 540

第四节 人民波兰的文化 548

第十九章 波兰第三共和国(1989—2001) 553

第一节 马佐维耶茨基政府 553

政府的组成 553

巴尔采罗维奇的改革计划 554

政治制度的变革 556

新的政治舞台 556

团结工会阵营的分裂 558

第一任总统选举:瓦文萨当选 559

外交政策 560

第二节 别莱茨基政府 561

政府的组成 561

经济衰退 563

政党的演变 563

天主教会的扩张 565

第一届议会选举 566

外交政策 567

第三节 从奥尔谢夫斯基政府到苏霍茨卡政府 568

少数派联合政府 568

组阁未成的帕夫拉克总理 571

苏霍茨卡政府 571

1992年小宪法 573

反堕胎法 574

解散议会 574

通向西方的道路 575

第四节 民主左翼联盟和波兰农民党执掌政权 576

第二届议会选举 576

帕夫拉克联合政府的组成 577

政府内部的冲突和政府同总统的冲突 579

奥莱克西政府 581

经济增长 583

第二任总统选举:克瓦希涅夫斯基当选 584

齐莫谢维奇政府 586

第五节 波兰共和国宪法。从布泽克右翼政府到米莱尔左翼政府 588

波兰共和国宪法 588

第三届议会选举 592

布泽克右翼联合政府和行政区改革 593

第三任总统选举:克瓦希涅夫斯基连任 597

第四届议会选举 597

左翼重新掌权——米莱尔政府 598

大事年表 603

附录一 彼雅斯特王朝世系表 615

附录二 雅盖洛王朝世系表 616

附录三 自由选王名单 617

附录四 波兰第二共和国国家元首、总统和总理名单(1918—1939) 618

附录五 波兰第二共和国流亡政府总统和总理名单(1939—1945—1990) 620

附录六 波兰人民共和国总统、国务委员会主席和总理名单(1944—1989) 621

附录七 波兰第三共和国总统和总理名单(1989—2001) 623

人名译名对照表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