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文献导读 3
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
2.曾庆红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5
3.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7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8
5.胡锦涛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
6.吴邦国考察三峡库区时的讲话 11
7.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11
8.温家宝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上的讲话 13
9.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15
10.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16
1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7
12.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
13.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2
14.胡锦涛看望朱光亚、杨乐时的谈话 23
1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4
16.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5
17.曾庆红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26
18.吴邦国在宁夏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27
19.胡锦涛在河南、江西、湖北三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28
20.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28
21.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30
22.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32
2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3
24.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6
25.胡锦涛给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的书面致辞 38
2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39
27.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41
28.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42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3
30.温家宝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形势报告 46
第二编 论点解析 49
一、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49
1.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 49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50
3.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51
4.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52
5.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53
6.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55
7.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 56
8.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 57
9.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来源和思想内涵 58
10.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源 60
11.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61
12.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62
1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63
14.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64
1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66
16.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66
17.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67
1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68
19.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基于我国国情做出的必然选择 69
20.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69
2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国际发展经验教训的合理借鉴 70
22.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特别做到“三个着力” 71
23.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工作中 72
24.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五个转变” 73
25.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 75
26.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 75
27.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认识 76
28.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认识 77
29.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78
30.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79
3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做到“六个必须” 80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83
1.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83
2.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84
3.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有着本质区别 85
4.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86
5.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 86
6.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87
7.以人为本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相一致的 88
8.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89
9.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90
10.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91
11.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 92
12.以人为本是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进一步完善 93
13.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94
14.以人为本,意味着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 95
15.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 96
16.“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 97
17.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对人的动能的全面开发 98
18.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99
19.坚持以人为本,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深度开发 100
20.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 102
2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103
22.以人为本要求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性战略 104
23.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105
24.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107
25.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08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09
1.科学发展必须是全面发展 109
2.我国发展的目标是“四个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109
3.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0
4.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势头 112
5.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112
6.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GDP增长 113
7.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 114
8.“五个统筹”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 116
9.“五个统筹”深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116
10.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118
11.稳步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出路 119
12.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 120
13.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 121
14.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122
15.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123
16.统筹区域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125
17.区域协调发展须加大对欠发达和困难地区的扶持 126
1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6
19.西部地区面貌的根本改变,需要许多代人的持续努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128
20.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129
21.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关键是转变发展观念 130
22.中部地区是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战略支点 131
2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32
24.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 133
25.东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高,要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135
26.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发展全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136
2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138
28.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38
29.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139
30.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社会保障、就业、人民健康、教育和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140
31.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141
32.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142
33.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143
34.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44
35.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145
36.构建和谐社会是长期的历史任务 146
37.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47
38.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 149
39.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150
40.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151
41.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 152
42.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53
43.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的阶段性,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53
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56
1.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156
2.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57
3.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158
4.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158
5.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60
6.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61
7.注重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62
8.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发展、改善和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同保障劳动者就业有机结合 164
9.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164
10.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165
11.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166
12.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67
1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167
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 168
15.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 169
1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70
17.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 171
18.进一步坚定信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72
19.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173
20.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174
21.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175
22.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养创新精神 176
23.坚持节约优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177
24.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179
25.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180
26.建立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181
27.树立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 182
28.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直接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83
29.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基础 184
30.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185
五、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187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87
2.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188
3.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189
4.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0
5.要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190
6.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 192
7.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192
8.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193
9.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194
10.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195
11.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196
12.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97
1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98
1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99
15.形成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201
1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攻坚的一项基本任务 201
17.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02
18.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04
19.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4
20.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206
21.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客观需要 207
2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指导方针 208
23.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09
2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210
25.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1
26.“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212
27.企业自身要增强“走出去”的实力 213
28.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 214
29.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 216
30.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16
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18
1.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18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18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220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221
5.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22
6.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223
7.建立巩固的国防和现代化军队 224
8.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225
9.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26
10.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27
11.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27
12.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228
1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29
14.不断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水平 230
15.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31
16.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32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33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234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35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235
2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36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238
23.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238
2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239
25.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241
26.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242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44
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45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45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是关键 246
3.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 246
4.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47
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49
6.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必须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 250
7.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250
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51
9.以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的精神创造政绩 252
10.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52
11.正确的政绩观,就是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253
1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 254
13.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实施党的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 255
14.真正的政绩,是符合政策和法律的政绩,是群众需要的政绩 256
15.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 256
16.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258
17.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 258
18.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 259
19.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主要内容 260
20.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 261
21.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262
2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63
2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端正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 264
24.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激励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265
25.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 265
26.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266
27.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 267
28.贯彻正确政绩观有利于促进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化 268
2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 269
30.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270
31.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271
32.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273
33.把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 274
34.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274
35.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75
36.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领导水平 276
37.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77
38.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278
第三编 词语汇释 281
1.人才强国战略 281
2.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81
3.人的全面发展 282
4.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282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83
6.“三农”问题 283
7.三贴近 284
8.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 284
9.天然林保护工程 285
10.五个统筹 285
11.五要五不 286
12.区域协调发展 286
13.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87
14.中部崛起 287
15.六个坚持 287
16.文化产业 288
17.文化体制改革 288
18.以人为本 289
19.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90
20.节约发展 290
21.可持续发展战略 290
22.四个尊重 291
23.四位一体 291
24.生态补偿机制 292
25.生态修复 292
26.外向型经济 293
27.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93
28.“走出去”战略 294
29.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94
30.再就业援助 295
31.协调发展 295
32.西部大开发 296
33.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296
34.先进制造业 297
35.自主创新 297
36.自主知识产权 298
37.行政许可 298
3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98
39.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299
40.农业产业化 299
41.多予、少取、放活 300
4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00
43.关键技术创新 301
44.劳动密集型产业 301
45.两个根本性转变 302
46.求真务实 302
47.县域经济 302
48.宏观调控 303
49.社会公平和正义 303
50.社会主义新农村 304
51.社会主义荣辱观 304
52.社会医疗救助 305
53.社会保障 306
54.社会信用体系 306
55.社会预警体系 307
56.社会救济 307
57.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307
58.环境友好型社会 308
59.环境保护 308
60.现代企业制度 309
61.现代农业 309
62.现代产权制度 310
63.现代服务业 310
64.转移支付 311
65.国家创新体系 311
66.和谐社会 312
67.学习型社会 313
68.经济安全 313
69.政治文明 314
70.政治参与 314
71.政绩观 315
7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315
73.科学发展观 316
74.科教兴国 316
75.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317
76.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17
77.原始创新能力 318
78.党的执政能力 318
79.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19
80.党的先进性建设 319
81.资源节约型社会 320
82.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321
83.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321
84.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 322
85.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22
86.绿色GDP 323
87.集成创新能力 323
88.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23
89.循环经济 324
90.新型工业化道路 325
9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25
附录 科学发展观研究部分专著、文章目录 326
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