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 3
1 城市基础设施的界定 3
1.1 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 3
1.2 城市基础设施的内容 3
1.3 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 4
1.4 城市基础设施的分解 5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5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绩 7
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8
4.1 城市基础设施存量不足 8
4.2 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压力巨大 11
4.3 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完善 12
2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 17
5 基础设施的政府投融资 17
5.1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理论分析 17
5.2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定位思考 18
5.3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融资渠道 19
5.4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主要方式 22
5.5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反思 24
6 基础设施的项目投融资 26
6.1 BOT投融资研究 26
6.2 ABS投融资研究 35
6.3 TOT投融资研究 40
7 基础设施的债券投融资 45
7.1 市政债券的概念 45
7.2 市政债券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47
7.3 中国发行市政债券的方案 51
7.4 中国发行市政债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3
8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选择 55
8.1 国外典型的两种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比较 55
8.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选择 57
3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法律保障 63
9 BOT投融资方式法律保障 63
9.1 BOT现行适用的法规 63
9.2 BOT的法律障碍 72
9.3 完善BOT的法律保障体系 76
10 ABS投融资方式法律保障 79
10.1 ABS现行适用的法规 79
10.2 ABS的法律障碍 90
10.3 完善ABS的法律保障体系 95
11 市政债券投融资方式法律保障 97
11.1 市政债券现行适用的法律 97
11.2 市政债券的法律障碍 111
11.3 完善市政债券的法律保障体系 115
12 产业基金投融资方式法律保障 116
12.1 投资基金的法律特征 116
12.2 投资基金现行适用的法律 120
12.3 投资基金的法律障碍 131
12.4 完善基础设施基金的法律保障体系 135
4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 139
13 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体制性障碍 139
13.1 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行政垄断 139
13.2 基础设施投融资产权约束失灵 140
13.3 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法律障碍 141
14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动因 142
14.1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不均衡的原因 142
14.2 基础设施投融资外部收益的驱动 145
14.3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压力 148
15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主体 150
15.1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主体界定 150
15.2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初级行为团体 151
15.3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次级行为团体 151
15.4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制度装置 152
16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方式选择 152
16.1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制性制度变迁 152
16.2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定位 153
16.3 基础设施投融资强制性制度变迁 154
17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155
17.1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155
17.2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双轨制” 156
17.3 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为主体的市场化 158
17.4 基础设施投融资产权的制度变迁 159
17.5 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演进 160
5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构建 165
18 构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思想 165
18.1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基本思路 165
18.2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必要性 167
18.3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社会效益 169
19 现有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借鉴 171
19.1 上海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的创新 171
19.2 沈阳市城投公司的运作模式 174
19.3 杭州市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 176
19.4 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的构建 179
20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方案设计 181
20.1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设计目标 181
20.2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主体设计 182
20.3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功能定位 184
20.4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融资方式 187
21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政策建议 191
21.1 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 192
21.2 给予合理的财政贴息 193
21.3 建立财政专项资金 194
21.4 实施部分项目的收费制度 195
21.5 加强重点项目的特许经营 195
参考文献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