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学说史 明清卷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岂之主编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3366059
  • 页数:516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23

第一篇 心学篇 23

第一章 明代朱学 23

第一节 程朱理学在明初思想统治地位的形成 23

第二节 明代朱学的发展与心性说的萌生 26

第三节 明代经学 39

第二章 明代王学 44

第一节 王学的思想渊源 44

第二节 王阳明其人其事与其书 49

第三节 阳明学的基本特征辨析 52

第四节 陆王异同 60

第三章 王学的发展与分化 64

第一节 明代的反理学思潮 64

第二节 王学的分化及现成良知派 73

第三节 江右诸子及王学的守成派 78

第四节 王学与明代学术 83

第五节 王、湛之学与明代讲学书院 88

第四章 泰州学派 98

第一节 王艮、王襞父子 98

第二节 王艮的“良知”新说 102

第三节 王艮之学与宗教思想的相互融合 110

第四节 王艮之学与早期启蒙思潮的关系 114

第五章 泰州学派后学 118

第一节 泰州学派的后继者 118

第二节 后继者对阳明学的修正 125

第三节 后继者对王艮之学的阐扬 131

第四节 后继者对文化传统的取舍 139

第六章 东林学派 144

第一节 东林书院 144

第二节 东林学者的讲学、结社活动 150

第三节 东林学者的经世思想 159

第四节 东林学者的学术造诣 168

第七章 明代宗教 179

第一节 明代佛教与心学 179

第二节 明代道教与心学 191

第三节 明代回教与心学 203

第四节 明代民间宗教 212

第二篇 启蒙篇 227

第一章 启蒙思想的兴起 227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历史变革 227

第二节 程朱理学的消沉与世风、士风的转变 237

第二章 体用一贯的南北大儒 243

第一节 刘宗周思想论析 243

第二节 清初大儒孙奇逢 250

第三节 李颙的思想与学术 254

第三章 黄宗羲的工夫本体论 259

第一节 “盈天地皆心”的哲学精神 260

第二节 《明夷待访录》的启蒙思想 270

第三节 《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 281

第四章 王夫之的思辨之学与学术贡献 288

第一节 王夫之的思想渊源与学术精神 289

第二节 生化的自然唯物论 300

第三节 道器、知行与人性 308

第四节 《读通鉴论》与王夫之的历史观 315

第五章 顾炎武的经学与史学 323

第一节 顾炎武对理学的批评 324

第二节 顾炎武的学术精神与治学方法 330

第三节 “明道救世”的经史之学 342

第六章 颜李学派的习行经济之学 352

第一节 颜元对宋明理学的全面批判 352

第二节 颜元的实事、实物、实动、实行之学 363

第三节 李塨、王源之学 370

第七章 朱之瑜与傅山的异端风骨 379

第一节 一南一北的爱国者 379

第二节 朱之瑜的学术特色 384

第三节 傅山诸子学研究的学术意义 391

第八章 明清之际的特立独行之士 398

第一节 陈确对理学的批评 398

第二节 唐甄思想探研 401

第九章 明末清初的质测通几之学 405

第一节 方以智思想的哲学与科学精神 405

第二节 徐光启、李之藻会通中西的学术主张及学术贡献 418

第三节 王征——信仰天主教与传播西方科技的一个个案 429

第三篇 考据篇 442

第一章 阎若璩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史意义 442

第一节 阎若璩的学术成就:以《尚书古文疏证》为中心 444

第二节 阎若璩学术成就的思想史意义 453

第二章 江永易学与音韵学 457

第一节 江永生平与著述 457

第二节 《河洛精蕴》与江永的义理之学 459

第三节 江永的音韵学 467

第四节 江永考据学理念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480

第三章 惠栋的考据学与义理学研究 482

第一节 惠栋的家世 482

第二节 惠栋的易汉学 488

第三节 惠栋的其他学术 497

第四节 惠栋的学术影响 503

第四章 戴震的考据学与义理学研究 507

第一节 戴震的早期著述与义理倾向 507

第二节 戴震中晚期的义理思想 517

第三节 戴震的生命观与考据学体系 532

第四节 戴震的义理之学与清代政治的关联 541

第五章 焦循的经学与天算学 550

第一节 焦循的生平与思想倾向 550

第二节 《加减乘除释》的思想史意义 555

第三节 焦循易学:《几何原本》世界构图的吸收与超越 561

第六章 阮元的学术思想 581

第一节 阮元的学术宗旨与方法 581

第二节 阮元的汉宋学术史观 589

第七章 乾嘉三大考史学家 593

第一节 王鸣盛的学术造诣 593

第二节 钱大昕的学术造诣 598

第三节 赵翼的考史功夫与学术造诣:立足于《廿二史札记》的考察 604

第八章 章学诚对考据学的反思 608

第一节 章学诚的生平著述与学术倾向 608

第二节 章学诚的史学义例之学 619

第三节 章学诚的文史校雠之学 636

第四节 章学诚学术的内在矛盾 660

第四篇 新学篇 672

第一章 学术界透入的新气息 672

第一节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672

第二节 经世致用学派的崛起 675

第三节 汉学与宋学会通 680

第四节 学者对西学的初步感知 687

第五节 清代今文公羊学的兴起与衍变 691

第二章 “中体西用”学派的学术评估 695

第一节 冯桂芬的学术新思路 695

第二节 郭嵩焘对中西之学的感悟 705

第三节 张之洞对“中体西用”的理论化 717

第三章 严复对西学的介绍及其学术价值 731

第一节 对进化论的选择和创新 731

第二节 对自由学说的深层理解 741

第三节 逻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 750

第四章 康有为融通中西的努力及其大同理想 756

第一节 今文经学的研究成果 756

第二节 对西学的思考和研究 764

第三节 “大同”社会的理想 768

第四节 中西新旧之学的思考 774

第五章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贡献 779

第一节 西学研究的视角 779

第二节 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792

第三节 启蒙民众的“新民说” 800

第六章 章太炎的思想与学术 810

第一节 哲学思想的理论框架 810

第二节 传统学术研究的成就 822

第三节 深厚的佛学造诣 834

第七章 孙中山对中西思想的研究和选择 845

第一节 孙中山对儒学的研究与改造 845

第二节 三民主义的思想学术价值 853

第三节 融会中西的哲学思想 875

第四节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885

第八章 一代学人王国维的学术建树 895

第一节 对西方哲学的介绍和研究 895

第二节 史学思想和方法的创新 902

第三节 传统学术的研究及其成就 910

第四节 王国维的学术地位 925

第五篇 天算篇 938

第一章 明代的数学 938

第一节 吴敬与王文素的数学成就 938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其他几位数学家及其著作 942

第三节 程大位与珠算的发展和普及 945

第四节 西方数学的传入 948

第五节 明末学者对西方数学的初步研究 951

第二章 明代的天文学 953

第一节 明代的天文政策 953

第二节 朱载堉和邢云路的天文历法工作 958

第三节 明末耶稣会士传入的西方天文学知识 962

第四节 明末的历法改革与《崇祯历书》的编撰 965

第三章 清代的数学 972

第一节 王锡阐、梅文鼎的数学成就 972

第二节 通贯集成:《数理精蕴》的编撰 980

第三节 返古归今:对传统数学的梳理 984

第四节 蓄势待发:中国传统数学向新领域的过渡 998

第五节 中算重建:中国近代数学的肇始 1006

第六节 清末期的数学研究与翻译工作 1018

第四章 清代的天文历法 1023

第一节 《历学会通》与《天步真原》 1023

第二节 王锡阐的天文历法工作 1028

第三节 梅文鼎的天文历法工作 1031

第四节 《历象考成》和《历象考成后编》 1034

第五节 乾嘉学派的天文工作 1037

第六节 鸦片战争后西方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1038

主要参考文献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