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水产养殖业与水产养殖学 1
第二节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2
一、主要水产经济动植物的一般营养成分 2
二、主要水产经济动物的氨基酸组成与特点 3
三、主要水产经济动物的脂肪酸含量与组成特点 5
四、主要水产经济动物的胆固醇含量 7
第三节 水产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8
一、改善人类食物营养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8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 8
三、广开生产门路,增加农民收入 8
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 9
五、促进与水产养殖业有关的产业发展,推动相关学科的科技进步 9
第四节 我国水产养殖的自然资源条件 9
一、养殖水域广阔且潜力大 9
二、养殖种类丰富且具特色 10
三、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 10
第五节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0
一、水产养殖业简史 10
二、水产业及其养殖业的发展 11
三、水产业及其养殖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13
第六节 水产养殖科技成就与展望 17
一、科技成就 17
二、展望 24
主要参考文献 25
第二章 我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27
第一节 概述 27
第二节 内陆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28
一、内陆水域渔业分区 28
二、水域自然环境条件与渔业关系 34
三、河流生态环境 35
四、淡水湖泊生态环境 44
五、水库生态环境 54
六、淡水池塘生态环境 61
七、盐湖生态环境与卤虫资源 65
八、盐碱地池塘生态环境 72
第三节 河口湾生态环境 76
一、概况 76
二、生态环境 76
第四节 浅海、滩涂生态环境 78
一、概况 78
二、生态环境 81
主要参考文献 90
第三章 水产动物育种 92
第一节 概述 92
第二节 种质资源的保护 99
一、群体大小的保护 100
二、群体遗传结构的保护 101
三、种质纯洁性的保护 103
四、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104
第三节 选择育种 106
一、选择育种的性状指标 106
二、质量性状的选择 108
三、数量性状的选择 109
四、选择育种的方法 109
五、选择育种的几项准则 111
六、选择育种的应用 112
第四节 杂交育种 113
一、杂交育种的原理 113
二、杂交育种的方法 113
三、杂交育种的关键技术 117
四、杂交育种的程序与准则 119
五、杂交育种的应用与成果 121
第五节 水产生物多倍体育种 123
一、多倍体育种原理 124
二、多倍体的人工诱导方法与研究成果 124
三、多倍体的鉴定 127
四、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及前景 128
第六节 雌核生殖和雄核生殖 129
一、雌核生殖 129
二、雄核生殖 133
第七节 性别控制 135
一、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的意义 135
二、性别决定及其控制原理 135
三、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的途径与技术要点 136
四、性别控制的应用与前景 139
第八节 育种的生物技术 139
一、细胞核移植技术 139
二、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144
三、细胞融合技术 149
四、核酸诱导技术 153
五、重组DNA技术 157
第九节 综合育种 166
一、建鲤的综合育种技术路线 166
二、高寒鲤的综合育种技术路线 167
三、颖鲤的综合育种技术路线 167
第十节 水产生物引种 168
一、概述 168
二、引种的条件 169
三、引种的实施 170
四、引种工作的教训 173
第十一节 水产动物育种展望 174
一、水产动物育种的特点 174
二、水产动物育种工作的趋势 175
主要参考文献 176
第四章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184
第一节 概述 184
一、发展概况 184
二、营养研究与饲料业的展望 186
三、水产动物营养、饲料与畜禽的异同 187
第二节 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189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 189
二、脂类和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 198
三、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 202
四、矿物盐的需要量与缺乏症 206
五、维生素的需要 211
第三节 水产动物能量需求 215
一、能量的分类与需要量 215
二、能量收支 217
第四节 饲料营养研究方法 219
一、饲料营养价值与评价 219
二、试验水槽中的饲养研究 222
三、试验饲料 226
四、饲养试验方法 231
五、试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232
第五节 饲料添加剂 233
一、概述 233
二、营养性添加剂 235
三、改善饲料质量的添加剂 247
第六节 饲料原料与抗营养因子及外源毒素 257
一、饲料原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257
二、抗营养因子 261
三、外源性毒素 265
第七节 配合饲料配制原理与技术 267
一、概述 267
二、配合饲料配方设计 269
三、不同类型配合饲料的主要差异和适宜规格 269
第八节 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271
一、饲料质量管理体系 271
二、配合饲料的储藏保管 272
三、水产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 274
主要参考文献 275
第五章 鱼类养殖 285
第一节 概述 285
一、发展概况 285
二、科技成就 288
第二节 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289
一、养殖种类及其自然分布 289
二、栖息习性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317
三、摄食 327
四、生长 338
五、繁殖 343
第三节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350
一、人工繁殖生物学原理 351
二、人工繁殖生物学技术 377
第四节 鱼苗鱼种培育 397
一、主要养殖鱼类鱼苗、鱼种的生物学特征 397
二、天然鱼苗的捕捞 418
三、鱼苗培育 421
四、鱼种培育 434
五、鱼苗鱼种运输 438
六、北方地区鱼类冰下安全越冬 440
第五节 食用鱼养殖 443
一、静水土池塘养殖 443
二、流水池塘养鱼 463
第六节 低洼盐碱地池塘养鱼 465
一、概述 465
二、低洼盐碱地鱼塘台田生态工程 467
三、低洼盐碱地池塘鱼类养殖的关键技术 467
第七节 稻田养鱼 468
一、概述 468
二、养鱼稻田的生态环境与稻鱼双丰收的原理分析 470
三、稻田养鱼方式及基本设施 472
四、水稻栽培与水产动物养殖的关键技术 473
五、稻田养鱼过程管理的综合技术 475
第八节 综合养鱼 478
一、概述 478
二、综合养鱼的生态学原理和意义 479
三、综合养鱼的主要类型 481
第九节 鳗鲡养殖 486
一、概述 486
二、生物学特点 488
三、鳗鲡苗的捕捞、暂养和运输 492
四、鳗鲡养殖场建设的技术要点 493
五、苗种培育 494
六、食用鳗鲡饲养 497
第十节 鲑鳟养殖 500
一、概述 500
二、生物学特点 501
三、养殖场的建设与养殖设施 501
四、人工繁殖 505
五、苗种培育 510
六、当年鱼饲养 512
七、食用鱼饲养 515
八、鲑鳟网箱养殖 516
第十一节 工厂化养鱼 516
一、概述 516
二、封闭式循环流水养殖工程设施与技术要点 520
三、封闭式循环流水养殖水系统工艺流程和水处理关键技术 527
四、封闭式循环流水养殖的运行与饲养管理 531
五、工厂化养殖类型的综合比较与半封闭式循环流水养殖 533
第十二节 网箱养鱼 534
一、概述 534
二、网箱养鱼高产和波浪、水流对网箱作用的理论分析 537
三、网箱养殖设施结构 538
四、水产养殖网箱的类型 540
五、网箱的设置 546
六、鱼种放养 548
七、饲养管理 549
八、网箱养鱼效益评估 552
第十三节 围栏养殖 552
一、概述 552
二、围栏设施与施工 553
三、鱼种放养 559
四、饲养管理 560
五、捕捞 561
第十四节 淡水湖泊渔业开发 561
一、概述 561
二、淡水藻型湖泊鱼类养殖 568
三、草型湖泊水产动物规模化养殖 580
四、淡水湖泊水产资源增殖 591
第十五节 水库渔业开发 599
一、概述 599
二、水库鱼产力的评估及其对投饵网箱的负荷力 602
三、大中型水库渔业的开发利用 610
四、小型水库养鱼 616
五、水库水产资源增殖 616
六、水库的拦鱼防逃设施 619
主要参考文献 620
第六章 虾蟹类养殖 633
第一节 概述 633
一、发展概况 633
二、科技成就 636
三、面临的问题 637
第二节 主要养殖种类及其生物学 638
一、主要养殖种类与分布及养殖状况 639
二、栖息习性与对环境条件适应 644
三、摄食 646
四、蜕皮与生长 649
五、繁殖 653
第三节 苗种繁育原理与关键技术 659
一、苗种繁育设施 659
二、亲体培育 664
三、产卵与孵化 668
四、幼体培育环境因子的调控 671
五、幼体的食性、营养与饵料 677
六、幼体常见病与防治 683
七、日常检测工作 687
八、出池与计数 689
九、无特异病原苗种繁育原理与方法 690
第四节 成体养殖原理与关键技术 691
一、虾蟹类养殖的几种模式 692
二、池塘标准及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694
三、饵料生物培养 698
四、苗种放养 700
五、摄食与投饲 703
六、池塘水环境调控 708
七、可控生态养虾技术 723
八、虾蟹类与贝类、鱼类、藻类、海参混合养殖 724
九、疾病的防治 729
十、收获 734
主要参考文献 735
第七章 贝类养殖 739
第一节 概述 739
一、贝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739
二、简史和现状 740
三、科技成就 740
四、前景及展望 742
第二节 主要养殖种类及其生物学 744
一、匍匐型贝类 744
二、固着型 748
三、附着型 751
四、埋栖型 760
第三节 苗种繁育原理及关键技术 771
一、工厂化人工育苗 772
二、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 789
三、土池人工育苗 796
四、采捕野生贝苗 799
第四节 成贝养殖原理与关键技术 800
一、匍匐型贝类养殖 801
二、固着型贝类养殖 805
三、附着型贝类养殖 808
四、埋栖型贝类养殖 810
五、河蚌养殖 814
六、珍珠的人工培育与加工 814
主要参考文献 820
第八章 其他水产动物增养殖 822
第一节 腔肠动物增养殖 822
一、概述 822
二、海蜇的生物学特性 823
三、育苗原理与关键技术 826
四、食用海蜇养殖关键技术 832
五、增殖技术 832
六、腔肠动物增养殖展望 834
第二节 棘皮动物增养殖 835
一、概述 835
二、主要养殖种类的生物学特性 837
三、人工育苗原理与关键技术 844
四、增养殖原理与关键技术 849
五、棘皮动物增养殖展望 851
第三节 两栖类养殖 852
一、概述 852
二、主要养殖种类生物学特性 854
三、人工繁殖原理与关键技术 862
四、蝌蚪培育 872
五、稚蛙、幼蛙和幼鲵培育 873
六、食用蛙和食用鲵养殖 874
七、越冬管理 875
八、蝌蚪和活蛙运输 875
第四节 爬行类养殖 876
一、概述 876
二、主要养殖种类生物学 878
三、人工繁殖原理与关键技术 889
四、养殖方式与温室类型 896
五、稚体、幼体培育和食用个体养殖 897
六、绿毛龟培育 901
主要参考文献 904
第九章 藻类养殖 910
第一节 概述 910
一、历史与现状 910
二、展望 910
第二节 微藻养殖 912
一、概述 912
二、经济微藻的种类及其生物学 913
三、微藻的培养 919
四、微藻培养的展望 945
第三节 海带养殖 946
一、概述 946
二、生物学特点 948
三、幼苗培育 969
四、成体养殖技术 972
五、新品种培育 977
六、病害防治 981
第四节 裙带菜养殖 983
一、养殖种类及形态特征 984
二、生活史和繁殖 985
三、新品种培育 986
四、苗种生产及关键技术 987
五、成体养殖技术 995
六、收获与加工 997
七、病害防治 998
第五节 紫菜养殖 999
一、养殖种类及其生物学特征 1000
二、养殖技术 1007
第六节 其他经济红藻养殖 1021
一、养殖种类及其生物学 1021
二、养殖技术要点 1036
主要参考文献 1046
第十章 水产养殖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1052
第一节 概述 1052
一、现状 1052
二、发生态势 1052
三、发展简史 1053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 1054
一、疾病与病原生物的关系 1054
二、疾病与养殖环境的关系 1055
三、疾病与机体(宿主)的关系 1056
四、饲养管理与疾病的关系 1057
第三节 常见病害 1057
一、病毒性疾病 1057
二、细菌及其他原核生物性疾病 1067
三、真菌性疾病和某些藻类引起的病害 1103
四、原虫病 1107
五、蠕虫类引起的病害 1125
六、寄生甲壳动物引起的病害 1142
七、肿瘤 1148
八、其他原因引起的病害 1148
第四节 常用渔药及其机理 1150
一、我国渔药业的发展概况 1150
二、常用渔药及其机理 1152
三、渔药选择 1157
四、给药途径与用药注意事项 1157
主要参考文献 1161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164
附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1170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水质标准 1173
附录D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1174
附录E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渔用药残留限量 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