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概况 1
1.1.1 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6
1.2 研究动态 8
1.2.1 文献综述 8
1.2.2 相关理论 11
1.3 研究内容 14
上篇 总释——技术理念的生成发展第2章 技术理念的求本溯源 19
2.1 历史述评 19
2.1.1 原始时期 20
2.1.2 前现代时期 20
2.1.3 现代主义时期 21
2.1.4 后现代时期 22
2.2 哲学思考 23
2.2.1 两大走向 24
2.2.2 多元批判 25
第3章 技术理念的时代转型 29
3.1 异化 29
3.1.1 均质与同一 31
3.1.2 冲突与对立 33
3.1.3 唯我与冷漠 35
3.2 复归 37
3.2.1 软化与模糊 38
3.2.2 和谐与共生 41
3.2.3 多元与诗意 43
第4章 技术理念的后化扬弃 46
4.1 理念整合 47
4.2 理念层次 51
4.2.1 环境层面 52
4.2.2 文化层面 52
4.2.3 时代层面 53
中篇 表达——技术理念的体系重构第5章 技术理念的环境观 57
5.1 环境的功能性协调 58
5.1.1 健康目标 58
5.1.2 气候逻辑 61
5.1.3 自然脉络 67
5.2 环境的结构性整合 74
5.2.1 系统观念 75
5.2.2 缘地对策 77
5.3 环境的时空段持续 82
5.3.1 节能意向 83
5.3.2 类生命体特征 89
第6章 技术理念的文化观 97
6.1 文化的场所认同 98
6.1.1 关注需求 98
6.1.2 引入原型 105
6.2 文化的地域契合 109
6.2.1 时地特质 110
6.2.2 契合途径 113
6.3 文化的时代表征 119
6.3.1 再现和抽象 120
6.3.2 对比和调和 123
6.3.3 隐喻和象征 126
第7章 技术理念的时代观 131
7.1 功能内涵的时代拓展 133
7.1.1 组成变革 133
7.1.2 智能取向 137
7.2 空间模式的时代跃迁 143
7.2.1 规模延展 144
7.2.2 虚实整合 150
7.3 形态审美的时代重构 156
7.3.1 思维转型 157
7.3.2 形式创新 166
下篇 体验——技术理念的实践感悟第8章 建筑作品评析 177
8.1 东方与西方 177
8.2 低技与高技 186
第9章 创作纲略启示 197
9.1 灰色建筑到绿色建筑 197
9.2 普适设计到特色设计 200
9.3 高新技术到适宜技术 203
结语 207
参考文献 210
后记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