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 1
1.1.2 可行性分析的步骤 2
1.2 案例分析 3
1.2.1 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4
1.2.2 系统目标和范围分析 6
1.2.3 可行性分析 8
1.2.4 演示系统原型与开发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 10
1.3 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 11
1.4 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12
1.4.1 引言 12
1.4.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问题的提出) 12
1.4.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2
1.4.4 建议选择的系统方案的描述 13
1.4.5 投资、成本及效益分析 13
1.4.6 技术风险评价 13
1.4.7 社会、法律因素方面的可能性 13
1.4.8 结论及其他 13
1.5 小结 14
1.6 评价标准 14
第2章 用例建模 15
2.1 基本概念 15
2.1.1 用例视图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地位 15
2.1.2 用例图的基本描述图符 16
2.1.3 需求工程过程 16
2.1.4 用例建模的过程 17
2.2 案例分析 17
2.2.1 确定企业总体业务需求 18
2.2.2 “进销存管理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20
2.2.3 “采购管理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2.2.4 “库存管理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23
2.2.5 “销售管理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24
2.2.6 “销售合同管理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27
2.3 系统用例建模 31
2.3.1 建立初始模型 31
2.3.2 Rose主界面的组成 32
2.3.3 系统用例图的创建 33
2.4 小结 37
2.5 评价标准 37
第3章 活动图建模 38
3.1 基本概念 38
3.1.1 活动 39
3.1.2 活动迁移 39
3.1.3 条件分支 39
3.1.4 并发分劈与并发接合 40
3.1.5 泳道 41
3.2 案例分析 42
3.2.1 标识用例 42
3.2.2 建模主路径 43
3.2.3 建模从路径 43
3.2.4 添加泳道 45
3.2.5 改进高层活动 45
3.2.6 对细节进行完善 46
3.3 系统建模过程 46
3.3.1 创建活动图 46
3.3.2 活动图工具栏按钮简介 47
3.3.3 添加泳道 48
3.3.4 添加初态活动 49
3.3.5 添加新活动 49
3.3.6 同步活动 50
3.3.7 添加转移动作 51
3.3.8 分支判断 51
3.4 小结 52
3.5 评价标准 52
第4章 客户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 53
4.1 基本概念 53
4.1.1 包的作用 53
4.1.2 包的图符 54
4.1.3 包中的元素 54
4.1.4 包的层次结构 54
4.2 案例分析 55
4.2.1 系统结构包图分析 55
4.2.2 用户界面初步设计 56
4.2.3 客户提供的报表格式 58
4.2.4 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 58
4.3 系统建模过程 59
4.3.1 创建一个新包图 59
4.3.2 修改包的属性 60
4.3.3 在包中添加元素 61
4.3.4 增加包的信息 62
4.3.5 增加包之间的依赖关系 63
4.3.6 删除包 63
4.3.7 建立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包模型 64
4.4 撰写客户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 66
4.4.1 引言 66
4.4.2 软件产品一般性描述 67
4.4.3 系统功能行为需求 68
4.4.4 性能需求 68
4.4.5 运行需求 69
4.4.6 其他要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 69
4.4.7 附录 69
4.5 小结 69
4.6 评价标准 69
第5章 对象类建模 71
5.1 基本概念 71
5.1.1 名词/动词法确定对象类 72
5.1.2 采用CRC技术确定对象类 72
5.2 案例分析 74
5.2.1 销售管理的业务需求描述 74
5.2.2 库存管理的业务需求描述 75
5.2.3 抽象出系统对象类 76
5.2.4 销售管理子系统中类的属性和操作 78
5.2.5 库存管理子系统中类的属性和操作 79
5.2.6 类的模型符号描述 80
5.3 系统建模过程 82
5.4 小结 86
5.5 评价标准 86
第6章 类的继承建模 87
6.1 基本概念 87
6.1.1 继承 87
6.1.2 多重继承 88
6.1.3 多态性 89
6.2 案例分析 89
6.3 系统建模过程 91
6.3.1 类的图符建模 91
6.3.2 类之间继承关系建模 91
6.3.3 类的继承方式建模 92
6.4 小结 94
6.5 评价标准 94
第7章 对象类关联关系建模 95
7.1 基本概念 95
7.1.1 类的关联关系 95
7.1.2 依赖关系 98
7.1.3 关联和依赖关系的区别 98
7.2 案例分析 99
7.2.1 销售管理子系统中的关联 99
7.2.2 销售合同类中的对象成员与组合关联 99
7.2.3 依赖关系 100
7.3 系统建模过程 101
7.3.1 销售管理子系统中一般关联关系的创建 101
7.3.2 销售管理子系统中组合关联的创建 103
7.3.3 销售管理子系统中依赖关联的创建 105
7.4 小结 106
7.5 评价标准 107
第8章 顺序图建模 108
8.1 基本概念 108
8.1.1 交互图 108
8.1.2 顺序图 108
8.2 案例分析 110
8.2.1 销售管理子系统中的处理付款单流程 110
8.2.2 处理付款单流程涉及的对象 110
8.2.3 处理付款单流程中对象之间的交互 111
8.3 处理付款单顺序图的创建 113
8.3.1 创建顺序图 113
8.3.2 添加对象 114
8.3.3 添加消息 116
8.4 撰写系统分析规格说明书 119
8.4.1 引言 119
8.4.2 软件产品的一般性描述 120
8.4.3 系统功能行为分析 121
8.4.4 系统性能分析 122
8.4.5 系统运行要求分析 123
8.4.6 附录 124
8.5 小结 125
8.6 评价标准 125
第9章 合作图建模 126
9.1 基本概念 126
9.2 案例分析 127
9.2.1 库存管理子系统中的货物入库流程 128
9.2.2 货物入库流程涉及的对象 128
9.2.3 货物入库流程中对象之间的交互 129
9.2.4 货物入库流程的合作图 130
9.3 合作图建模过程 130
9.3.1 创建合作图 130
9.3.2 添加执行者和对象 131
9.3.3 添加链接和消息 132
9.3.4 完成合作图 134
9.4 小结 134
9.5 评价标准 134
第10章 状态图建模 135
10.1 基本概念 135
10.2 案例分析 137
10.2.1 销售合同的生命周期 137
10.2.2 销售合同产生的状态和动作 138
10.2.3 销售合同的状态迁移及触发迁移的事件 138
10.2.4 销售合同类的状态图 140
10.3 系统建模过程 140
10.3.1 创建状态图 140
10.3.2 添加状态 141
10.3.3 编辑状态属性 141
10.3.4 添加迁移 142
10.3.5 编辑迁移属性 142
10.3.6 完成状态图 143
10.4 小结 144
10.5 评价标准 144
第11章 构件图建模 145
11.1 基本概念 145
11.1.1 构件基本概念 145
11.1.2 构件的设计原则 146
11.2 案例分析 147
11.2.1 仓库管理子系统中涉及的类及其关系 147
11.2.2 仓库管理子系统中类的关系 147
11.2.3 设计构件 148
11.2.4 仓库管理子系统的构件图 149
11.3 系统建模过程 150
11.3.1 打开构件图 150
11.3.2 添加构件 151
11.3.3 编辑构件属性 152
11.3.4 添加依赖 153
11.3.5 完成构件图 154
11.4 小结 154
11.5 评价标准 154
第12章 部署图建模 155
12.1 基本概念 155
12.2 案例分析 156
12.2.1 进销存管理子系统中的节点 156
12.2.2 进销存管理子系统中节点间的连接 157
12.2.3 进销存管理子系统部署图 157
12.3 系统建模过程 157
12.3.1 打开部署图 157
12.3.2 添加节点 158
12.3.3 编辑节点属性 158
12.3.4 添加连接 160
12.3.5 编辑连接属性 160
12.3.6 完成部署图 161
12.4 小结 162
12.5 评价标准 162
第13章 设计模式建模 163
13.1 基本概念 163
13.1.1 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 163
13.1.2 设计模式遵循的原则 164
13.1.3 设计模式分类 165
13.1.4 工厂模式 165
13.2 案例分析 167
13.3 系统建模过程 168
13.3.1 准备工作 168
13.3.2 应用“工厂方法”模式 169
13.3.3 生成模式 172
13.4 小结 172
13.5 评价标准 172
第14章 正向/逆向工程建模 173
14.1 基本概念 173
14.1.1 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 173
14.1.2 Rose VC++的正向工程 174
14.1.3 代码生成属性 174
14.1.4 代码生成工具 176
14.2 案例分析 177
14.3 系统建模过程 178
14.3.1 检查模型 178
14.3.2 创建构件及类到构件的映射 178
14.3.3 设置代码生成属性 180
14.3.4 生成代码 183
14.3.5 生成的代码 185
14.3.6 逆向工程 187
14.4 小结 190
14.5 评价标准 190
第15章 数据库设计建模 191
15.1 基本概念 191
15.1.1 对象类映射 192
15.1.2 类间关系映射 192
15.1.3 数据库开发环境的建立 193
15.2 数据库需求设计案例分析 195
15.2.1 “进销存管理系统”数据库需求分析 195
15.2.2 对象类映射 195
15.2.3 类之间关系映射 196
15.3 数据库设计建模 197
15.3.1 创建数据库关系模式生成器 197
15.3.2 泛化关系映射的关系模式 198
15.3.3 关联关系映射的关系模式 199
15.3.4 前向工程——代码生成 201
15.3.5 数据库实现 202
15.3.6 数据库访问设计 202
15.3.7 数据库访问实现 204
15.4 系统设计报告 206
15.4.1 引言 207
15.4.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07
15.4.3 子系统设计(模块设计) 207
15.4.4 数据库系统设计 208
15.4.5 网络通信设计 208
15.4.6 信息编码设计 208
15.4.7 关键技术 209
15.4.8 系统配置 210
15.4.9 限制 210
15.4.10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210
15.4.11 参考和引用资料 210
15.4.12 附录 210
15.5 小结 211
15.6 评价标准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