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 第5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少青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7090193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版于1986年出版,上版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4版),2004年出版,后经过调研,本版教材将《药用植物学》内容和《生药学》内容分开,独自编写为两本教材。

第一篇 总论 1

绪论 1

一、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2

二、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3

三、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 4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7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7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 9

一、记载项目 9

二、生药的拉丁名 10

第二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11

第一节 生物的初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 11

第二节 生药的化学成分 11

一、糖类及苷类 11

二、皂苷类 17

三、强心苷类 19

四、生物碱类 20

五、醌类 24

六、香豆素类 26

七、黄酮类 27

八、萜类 29

九、挥发油类 31

十、木脂素类 32

十一、其他成分 32

第三节 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 34

一、概述 34

二、生源与生物合成研究的基本方法 37

三、基本生源生物合成途径 41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48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48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49

一、生药的取样 49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50

三、生药的限量检查 53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54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55

第五节 生药的显微鉴定 57

一、显微鉴定的方法 57

二、显微鉴定的要点 57

三、中成药的显微鉴定 61

四、扫描电镜等的应用 62

第六节 生药的理化鉴定 62

一、物理常数 63

二、一般理化鉴别 63

三、色谱法 64

四、分光光度法 65

第七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 66

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方法与原理 66

二、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69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71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 71

一、采收期的确定 71

二、一般采收原则 72

三、采收方法 72

四、采收中注意事项 73

第二节 生药的产地加工 73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73

二、产地加工的任务 73

三、产地加工的方法 74

四、各类生药的产地加工 75

第三节 各类生药的贮藏与保管 76

第五章 中药材的炮制 80

第一节 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80

第二节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82

一、提高净度 82

二、增强药物疗效 82

三、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82

四、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 82

五、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83

六、矫味矫臭 83

七、便于调剂制剂 83

八、利于贮运 83

第三节 中药材炮制的方法 84

一、一般修制 84

二、水制 84

三、火制 85

四、水火共制 87

五、其他炮制法 87

第四节 中药材炮制的机制 88

第六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90

第一节 影响生药品质的因素 90

一、自然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90

二、人为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94

第二节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95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95

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96

三、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101

第三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102

一、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简介 103

二、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优良种植及采收规范(GACP)指导原则》及日本和欧洲的GACP和GAP简介 104

第七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106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106

第二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106

第三节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 109

一、中药及天然药物开发的意义 109

二、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说明 109

三、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注册的程序及要求 110

第四节 天然保健食品的开发 113

一、概述 113

二、保健食品的适用范围与要求 113

三、国产保健食品的申报 114

第五节 海洋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115

一、海洋生药的发展概况 115

二、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及应用 115

第六节 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121

第二篇 各论 125

第八章 藻、菌类生药 125

第一节 藻类 125

昆布 125

海藻 126

第二节 菌类 126

冬虫夏草 127

茯苓 129

灵芝 129

第九章 蕨类生药 131

绵马贯众 132

骨碎补 135

第十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136

一、银杏科 Ginkgoaceae 137

银杏叶(附:白果) 137

二、松科 Pinaceae 138

松花粉(附:松香) 138

三、柏科 Cupressaceae 139

侧柏叶(附:柏子仁) 139

四、三尖杉科(粗榧科) Cephalotaxaceae 140

三尖杉 140

五、红豆杉科(紫杉科) Taxaceae 140

紫杉 141

六、麻黄科 Ephedraceae 141

麻黄(附:麻黄根等) 141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 146

第一节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147

一、桑科 Moraceae 147

火麻仁(附:大麻) 147

桑白皮(附:桑椹) 148

二、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148

细辛 149

马兜铃(附:天仙藤) 151

三、蓼科 Polygonaceae 151

大黄 152

何首乌(附:夜交藤) 157

虎杖 161

四、苋科 Amaranthaceae 161

牛膝(附:川牛膝) 161

五、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162

银柴胡 162

王不留行 162

六、毛茛科 Ranunculaceae 162

黄连 163

川乌(附:附子、草乌) 167

白芍(附:赤芍) 171

威灵仙 174

七、小檗科 Berberidaceae 175

淫羊藿 175

三颗针 179

八、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179

木通(附:川木通、关木通) 179

九、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180

防己(附:木防己、广防己) 180

北豆根 183

十、木兰科 Magnoliaceae 183

厚朴(附:厚朴花) 184

辛夷 187

五味子(附:南五味子) 188

十一、樟科 Lauraceae 191

肉桂(附:桂枝) 191

乌药 194

十二、罂粟科 Papaveraceae 194

延胡索 195

阿片 198

十三、十字花科 Cruciferae(Brassicaceae) 199

板蓝根(附:大青叶、青黛等) 199

芥子 201

十四、景天科 Crassulaceae 201

红景天 202

垂盆草 202

十五、杜仲科 Eucommiaceae 202

杜仲 203

十六、蔷薇科 Rosaceae 203

山楂(附:野山楂) 203

苦杏仁(附:桃仁) 205

木瓜 207

枇杷叶 208

十七、豆科 Leguminosae(Fabaceae) 208

黄芪 208

甘草 213

葛根(附:粉葛) 217

番泻叶 217

山豆根 218

十八、芸香科 Rutaceae 218

黄柏(附:关黄柏) 219

枳实(附:枳壳) 222

白鲜皮 222

十九、橄榄科 Burseraceae 223

乳香 223

没药 223

二十、楝科 Meliaceae 224

川楝子(附:苦楝皮) 224

二十一、远志科 Polygalaceae 225

远志 225

二十二、大戟科 Euphorbiaceae 226

京大戟 226

巴豆(附:巴豆霜) 226

狼毒 227

二十三、漆树科 Anacardiaceae 227

五倍子 227

二十四、卫矛科 Celastraceae 228

雷公藤 228

二十五、鼠李科 Rhamnaceae 228

大枣 229

酸枣仁 229

二十六、藤黄科 Guttiferae 229

贯叶金丝桃 229

二十七、瑞香科 Thymelaeaceae 230

沉香(附:进口沉香) 230

芫花 233

二十八、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233

使君子 233

诃子 234

二十九、桃金娘科 Myrtaceae 234

丁香(附:丁香油) 234

三十、五加科 Araliaceae 236

人参(附:西洋参) 237

三七 241

五加皮 243

刺五加 243

三十一、伞形科 Umbelliferae 244

当归 244

柴胡 247

川芎 251

白芷 254

小茴香 255

三十二、山茱萸科 Cornaceae 255

山茱萸 256

三十三、木犀科 Oleaceae 256

秦皮 256

连翘 257

三十四、马钱科 Loganiaceae 257

马钱子 257

三十五、龙胆科 Gentianaceae 260

龙胆 260

秦艽 263

三十六、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263

萝芙木 264

三十七、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264

香加皮 265

白薇 265

三十八、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266

菟丝子 266

牵牛子 266

三十九、紫草科 Boraginaceae 267

紫草 267

四十、唇形科 Labiatae(Lamiaceae) 267

薄荷(附:薄荷油等) 268

黄芩 270

丹参 274

益母草 277

紫苏叶 277

广藿香 277

四十一、茄科 Solanaceae 278

洋金花 279

枸杞子(附:地骨皮) 281

四十二、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282

地黄 282

玄参 285

毛花洋地黄叶(附:洋地黄叶) 287

四十三、茜草科 Rubiaceae 288

钩藤 288

栀子 289

四十四、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289

金银花(附:忍冬藤、山银花) 290

四十五、败酱科 Valerianaceae 292

甘松 293

缬草 293

四十六、葫芦科 Cucurbitaceae 293

天花粉 294

瓜蒌 296

四十七、桔梗科 Campanulaceae 296

桔梗 297

党参 301

南沙参 301

半边莲 302

四十八、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302

青蒿 303

红花(附:白平子) 304

苍术(附:白术) 307

木香(附:川木香、土木香、越西木香、青木香) 310

茵陈 313

菊花 313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314

四十九、香蒲科 Typhaceae 314

蒲黄 314

五十、泽泻科 Alismataceae 314

泽泻 315

五十一、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 315

薏苡仁 316

白茅根 316

五十二、莎草科 Cyperaceae 316

香附 316

五十三、棕榈科 Palmae(Arecaceae) 317

槟榔 317

血竭 317

五十四、天南星科 Araceae 318

半夏(附:水半夏等) 318

天南星 321

五十五、百部科 Stemonaceae 321

百部 322

五十六、百合科 Liliaceae 322

川贝母(附:浙贝母) 323

麦冬(附:山麦冬等) 326

芦荟 328

知母 329

五十七、薯蓣科 Dioscoreaceae 329

穿山龙 329

山药 330

五十八、鸢尾科 Iridaceae 330

西红花 330

五十九、姜科 Zingiberaceae 332

砂仁(附:砂仁壳等) 333

莪术(附:姜黄、郁金) 336

豆蔻 340

草果 340

六十、兰科 Orchidaceae 341

天麻 341

石斛 344

白及 344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346

第一节 动物类生药概论 346

一、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 347

二、动物的命名与分类 349

三、动物类生药的分类 351

四、动物类生药的活性成分 352

第二节 重要生药 356

全蝎 356

鹿茸(附:鹿角、鹿角胶等) 358

麝香(附:人工合成麝香等) 362

牛黄(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等) 365

蟾酥 368

地龙 370

水蛭 371

珍珠 371

海螵蛸 371

桑螵蛸 372

僵蚕 372

斑蝥 372

龟甲(附:鳖甲) 373

蛤蚧 373

阿胶 374

羚羊角 374

哈蟆油 375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 376

第一节 概述 376

一、矿物的性质 376

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378

第二节 矿物类生药 380

一、重要矿物类生药的分类 380

二、重要矿物类生药 380

朱砂 380

芒硝(附:玄明粉) 382

石膏 383

雄黄(附:雌黄) 383

滑石(附:软滑石) 383

信石(附:砒霜) 384

生药中文名索引 385

生药原植(动)物学名索引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