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1
二、我国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 2
三、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4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5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5
一、原生质体 6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9
三、细胞壁 13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 16
一、无丝分裂 16
二、有丝分裂 16
三、减数分裂 17
四、染色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18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21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种类 21
一、分生组织 21
二、基本组织 22
三、保护组织 23
四、分泌组织 26
五、机械组织 28
六、输导组织 30
第二节 维管束及其类型 32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34
第一节 根 34
一、正常根的形态 34
二、变态根的类型 35
三、根的显微构造 36
四、根的生理功能 43
第二节 茎 44
一、正常茎的形态 44
二、正常茎的类型 46
三、变态茎的类型 48
四、茎的显微构造 48
五、茎的生理功能 56
第三节 叶 57
一、叶的组成 57
二、叶的各部形态 58
三、单叶与复叶 63
四、叶序 65
五、叶的变态 66
六、叶的显微构造 68
七、叶的生理功能 72
第四节 花 73
一、花的组成部分与形态 73
二、花的类型 80
三、花程式与花图式 81
四、花序 82
五、孢子和花粉粒的形态构造 85
六、花的生理功能 89
第五节 果实 91
一、果实的形成和特征 91
二、果实的类型 91
三、果实的生理功能 95
第六节 种子 95
一、种子的形态结构 95
二、种子的类型 97
三、种子的生理功能与寿命 97
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述 99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目的意义 99
第二节 植物分类简史 100
第三节 植物分类的等级 101
第四节 植物的学名 103
一、植物的物种命名法 103
二、种以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 104
第五节 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105
第六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 106
一、定距式检索表 106
二、平行式检索表 107
三、连续平行式检索表 107
第五章 藻类植物 Algae 108
第一节 蓝藻门 Cyanophyta 108
第二节 绿藻门 Chlorophyta 110
第三节 红藻门 Rhodophyta 111
第四节 褐藻门 Phaeophyta 113
第六章 菌类植物 Fungi 116
第一节 菌类植物概述 116
第二节 真菌门 116
一、真菌的通性 116
二、真菌的分类和主要药用种类 117
第七章 地衣植物门 Lichenes 125
第一节 地衣植物概述 125
第二节 地衣的形态结构和主要药用种类 125
第八章 苔藓植物门 Bryophyta 128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特征 128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 129
一、苔纲 Hepaticae 129
二、藓纲 Musci 131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132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32
一、蕨类植物的孢子体 132
二、蕨类植物的配子体 135
三、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135
四、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 136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 137
1.石杉科 Huperziaceae 137
2.石松科 Lycopodiaceae 139
3.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139
4.木贼科 Equisetaceae 140
5.瓶尔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 141
6.紫萁科 Osmundaceae 142
7.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142
8.蚌壳蕨科 Dicksoniaceae 143
9.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144
10.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145
11.槲蕨科 Drynariaceae 146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147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47
一、植物体特征 147
二、裸子植物的化学成分 148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148
1.苏铁科 Cycadaceae 149
2.银杏科 Ginkgoaceae 150
3.松科 Pinaceae 150
4.柏科 Cupressaceae 151
5.三尖杉科(粗榧科) Cephalotaxaceae 152
6.红豆杉科(紫杉科) Taxaceae 153
7.麻黄科 Ephedraceae 154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156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56
一、具有真正的花 156
二、胚珠包在子房内 156
三、双受精现象 156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 156
第二节 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 157
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158
一、恩格勒系统 158
二、哈钦松系统 158
三、塔赫他间系统 159
四、克朗奎斯特系统 159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及重要药用植物 159
一、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160
(一)原始花被亚纲 160
1.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160
2.胡椒科 Piperaceae 161
3.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162
4.桑科 Moraceae 162
5.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 164
6.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164
7.蓼科 Polygonaceae 166
8.苋科 Amaranthaceae 167
9.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168
10.睡莲科 Nymphaeaceae 169
11.毛茛科 Ranunculaceae 170
12.小檗科 Berberidaceae 173
13.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174
14.木兰科 Magnoliaceae 175
15.樟科 Lauraceae 177
16.罂粟科 Papaveraceae 178
17.十字花科 Cruciferae(Brassicaceae) 179
18.景天科 Crassulaceae 180
19.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181
20.杜仲科 Eucommiaceae 182
21.蔷薇科 Rosaceae 183
22.豆科 Leguminosae(Fabaceae) 187
23.芸香科 Rutaceae 191
24.楝科 Meliaceae 193
25.远志科 Polygalaceae 194
26.大戟科 Euphorbiaceae 195
27.漆树科 Anacardiaceae 197
28.冬青科 Aquifoliaceae 198
29.卫矛科 Celastraceae 199
30.鼠李科 Rhamnaceae 201
31.锦葵科 Malvaceae 202
32.藤黄科 Guttiferae(Clusiaceae) 203
33.瑞香科 Thymelaeaceae 204
34.桃金娘科 Myrtaceae 205
35.五加科 Araliaceae 206
36.伞形科 Umbelliferae(Apiaceae) 209
37.山茱萸科 Cornaceae 214
(二)后生花被亚纲 215
38.杜鹃花科 Ericaceae 215
39.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216
40.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217
41.木犀科 Oleaceae 218
42.马钱科 Loganiaceae 220
43.龙胆科 Gentianaceae 221
44.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222
45.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224
46.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226
47.紫草科 Boraginaceae 228
48.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229
49.唇形科 Labiatae(Lamiaceae) 231
50.茄科 Solanaceae 234
51.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236
52.紫葳科 Bignoniaceae 238
53.爵床科 Acanthaceae 239
54.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240
55.茜草科 Rubiaceae 241
56.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243
57.败酱科 Valerianaceae 244
58.葫芦科 Cucurbitaceae 246
59.桔梗科 Campanulaceae 247
60.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249
二、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253
61.香蒲科 Typhaceae 253
62.泽泻科 Alismataceae 254
63.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 254
64.莎草科 Cyperaceae 256
65.棕榈科 Palmae(Arecaceae) 257
66.天南星科 Araceae 258
67.百部科 Stemonaceae 260
68.百合科 Liliaceae 261
69.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264
70.薯蓣科 Dioscoreaceae 265
71.鸢尾科 Iridaceae 266
72.姜科 Zingiberaceae 267
73.兰科 Orchidaceae 269
第十二章 植物分类的主要研究方法 272
第一节 形态分类学 272
第二节 实验分类学 272
第三节 细胞分类学 273
一、染色体的数目 273
二、染色体形态和核型分析 274
三、细胞学资料在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274
第四节 超微结构分类学 275
第五节 数量分类学 275
一、确定研究对象 276
二、选择性状 276
三、性状编码 276
四、相似性测定 276
五、聚类运算 277
第六节 化学分类学 278
第七节 分子系统学 279
一、DNA-DNA杂交法 279
二、DNA分子标记法 280
三、DNA序列测定法 281
第十三章 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 283
第一节 植物组织培养 283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283
二、培养基的组成和配制 284
第二节 植物细胞培养 285
一、植物细胞悬浮培养 285
二、单细胞克隆 286
三、单细胞培养的技术 286
第三节 花药培养 287
一、花药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287
二、花药培养的一般条件和方法 287
第四节 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288
一、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 288
二、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289
三、原生质体融合及体细胞杂交 289
第五节 毛状根培养 290
第六节 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 291
第七节 应用植物生物技术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292
一、超低温种质保存法 292
二、超低温种质保存的用途 292
第八节 应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和生产药用成分 293
一、用细胞培养方法生产药用次生代谢产物 293
二、探索药用成分的生物合成路线 295
第十四章 药用植物基因工程 297
第一节 植物基因工程概述 297
第二节 植物基因重组 298
第三节 基因工程研究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技术策略 299
一、转基因器官培养 299
二、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关键酶的基因工程 299
第四节 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 301
第十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303
第一节 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303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濒危状况及保护现状 303
第三节 有关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 304
第四节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305
附录一 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 308
附录二 药用植物拉丁学名索引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