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者平,孙元荣著
  • 出 版 社: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38914764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了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规律、基本规律、规律体系及客观要求等。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一、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的对象和现状 3

(一)研究对象 3

(二)研究现状 4

二、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方法 16

(一)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方法 16

(二)我们的研究方法 17

三、科学体系及其意义 18

(一)科学体系 18

(二)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意义 19

第二章 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规律 23

一、共产党执政的本质 23

(一)执政和执政党 23

(二)共产党执政的质 24

(三)共产党执政的本质 25

二、共产党执政规律 25

(一)规律和执政规律 25

(二)共产党执政规律体系 30

三、共产党执政规律与社会规律 33

(一)共产党执政与政党执政及其规律 33

(二)政党执政与执政及其规律 34

(三)执政与社会运动及其规律 34

第二篇 共产党执政主体论 39

第三章 共产党执政主体的重要性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39

一、共产党执政主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0

(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40

(二)客观实际依据 40

二、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47

(一)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47

(二)思想建设为政治路线提供保证 48

(三)思想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 48

(四)思想建设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 49

(五)思想建设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源泉 49

(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 50

(七)思想建设必须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50

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52

(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52

(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54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60

(一)应用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60

(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三次理论飞跃 60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 61

(四)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 62

(五)对实际问题要有客观全面的了解 62

(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62

(七)理论联系实际 63

五、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65

(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 65

(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必要性 70

(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72

第四章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77

一、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要性 77

(一)适应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要求 77

(二)在即将到来的经济时代抢占先机的需要 78

(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78

(四)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78

(五)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 78

二、改革干部制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79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79

(二)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原则的确立 80

(三)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和“四化”方针 85

(四)改革、完善干部管理方式 85

第五章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95

一、领导班子建设的必要性 95

(一)领导班子的建设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96

(二)领导班子建设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96

(三)领导班子的状况对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重要作用 97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客观要求 97

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98

(一)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99

(二)坚持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及协调各方的原则 104

(三)不断优化领导班子整体结构 106

第六章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11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111

(一)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的一条主要原则 111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112

(三)新的历史阶段的迫切要求 114

二、调整党的基层组织设置 115

(一)调整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5

(二)科学调整基层组织设置必须遵循的原则 118

(三)科学地设置党的基层组织 119

三、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23

(一)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124

(二)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 126

(三)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27

(四)创建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9

(五)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29

(六)以创新组织模式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 130

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 137

(一)把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很好地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137

(二)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和机制 138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人才机制相结合 139

(四)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141

(五)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 142

五、加强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42

(一)构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网络格局 143

(二)构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格局 144

(三)构建城市边缘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144

第七章 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 149

一、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149

(一)民主集中制是根本组织制度 149

(二)民主集中制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151

(三)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154

(四)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合理、有效率的制度 156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意义 157

二、发展党内民主 160

(一)党内民主的涵义、原则及其构成 161

(二)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162

(三)健全制度体系 164

四、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167

(一)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168

(二)严守党的纪律 170

(三)加强党内监督 172

第八章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75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175

(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 176

(二)关系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176

(三)关系到党的性质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77

(四)关系到政风民风和社会和谐与稳定 178

(五)党风存在的问题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78

二、解决党的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179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180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181

(三)坚持和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183

(四)坚持任人唯贤 184

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86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87

(二)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 189

(三)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191

(四)自觉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和方法 192

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193

(一)建立健全教育防范机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194

(二)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机制,着力构建权力规范运行的制度防线 196

(三)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着力构建防止权力滥用的监督防线 200

(四)建立健全查处惩戒机制,着力构建惩治腐败的法纪防线 205

第三篇 共产党执政方式论 211

第九章 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客观规律性 211

一、执政方式的地位和作用的客观性 211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11

(二)实现执政目的的重要保证和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条件 212

(三)执政能力的表现形式 212

二、共产党执政方式内在规律的客观性 213

(一)前苏共执政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213

(二)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模式的形成与改革 216

三、共产党执政方式规律的客观要求 222

(一)必须正确处理政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223

(二)必须正确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223

(三)必须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和其它社会团体的关系 225

(四)必须对新闻媒体进行引导和控制 226

(五)必须协调地发展经济 227

(六)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和解决党内民主问题 227

四、共产党执政方式规律客观要求借鉴西方政党执政方式的科学成果 229

(一)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29

(二)西方执政党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229

(三)西方执政党正确处理党民关系 235

(四)西方执政党正确处理权力与监督的关系 236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客观规律性 239

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方式的艰难探索 239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对执政方式的初步探索 239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执政方式的深入探索 240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和成因 242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 242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形成的原因 246

三、执政方式规律的客观要求 249

(一)改善党的执政方式现状的客观要求 249

(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必然要求 250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 251

四、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252

(一)解放思想,创新理论,向历史和全人类学习 252

(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53

第四篇 共产党执政客体、目的与“三个代表”论第十一章 共产党执政客体规律的客观性 273

一、执政客体的地位、作用及其规律性 273

(一)执政客体的地位和作用 273

(二)执政客体的内在规律性及要求 278

二、共产党执政客体的形成和发展 283

(一)执政客体形成的特殊性 283

(二)客体政治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 284

(三)客体政治民主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297

(四)共产党执政的曲折和客体选择 299

三、保持执政客体适应性的途径 303

(一)教育引导,强化执政客体的民主意识 303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 307

(三)执政客体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经验 312

第十二章 共产党执政目的的客观规律及要求 315

一、共产党执政目的及其意义 315

(一)共产党执政目的的内涵 315

(二)共产党执政的目标是执政目的的具体化 316

(三)明确共产党执政目的的意义 316

二、共产党执政目的的内在规律及其客观性 318

(一)任何政党都有一定的政治活动目的 318

(二)共产党执政目的的形成 318

(三)共产党执政目的的规律性 321

三、共产党执政目的规律的客观要求 322

(一)必须把目的具体化 323

(二)必须不断制定和实现新的具体执政目标 323

(三)共产党执政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24

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与共产党执政规律 331

一、“三个代表”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331

(一)“三个代表”的提出、涵义和本质 331

(二)共产党执政规律本质的特殊性 332

(三)“三个代表”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紧密联系 333

二、加强执政主体建设的客观要求 334

(一)执政主体建设之根 334

(二)执政主体建设之魂 335

(三)执政主体建设之本 336

三、“三个代表”是实现党的执政目的的客观要求 338

(一)“三个代表”是执政理念更加科学、系统、完整的标志 338

(二)科学发展观是执政理念的重大判断 339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