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传统的张力——对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模式的反思 1
一 研究缘起 2
二 学术史回顾 4
三 基本思路 11
第一章 “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龚自珍的经世思想与近代文化传统 15
一 “抱小”与“追大” 17
二 “虫鱼学”与“卖饼家” 22
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27
四 “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 32
五 文化传统的复杂性 39
第二章 “义理与经济初无两术之可分”——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 43
一 思想来源 44
二 现实表现 59
三 理学经世与倡导洋务 73
第三章 “经世致用”与“中体西用”——张之洞对儒学的调适与锢蔽 81
一 “经世致用”的双重意蕴 82
二 “中体西用”的矛盾内涵 91
三 对张之洞文化思想的几点检讨 99
第四章 “发明圣制,探讨微言”——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与重构 107
一 学术渊源 108
二 新学要理 117
三 旧学新解 129
四 纳儒入教 139
第五章 “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 153
一 儒学与变法 154
二 儒学与新民 162
三 儒学的普适性 170
第六章 “统新故而视其通”——西学家严复的儒学观 177
一 从儒学视角看严复思想的演进历程 178
二 严复从未对儒学进行过全部肯定或否定 185
三 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的方法多样化 193
第七章 “用国粹激动种姓”——章太炎与儒家思想的近代转换 199
一 儒学与变法、革命 200
二 儒家道德的批判、继承与转化 215
三 驳建立孔教议 225
四 “六经皆史”与学术转型 237
第八章 “古人之思想足资今人学问”——儒学与孙中山的革命学 253
一 从华夏中心主义到文化民族主义 254
二 民本思想与民权主义 262
三 大同理想与民生主义 275
四 知难行易学说 281
五 孙中山与20世纪儒学 288
结语 301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和征引书目 305
附录二 儒学在民国的历史命运 315
后记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