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 1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及进展 1
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7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种群生态学 15
药用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22
3S技术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 26
基于3S技术的中药道地药材空间分析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 33
两种不同模式中药适宜性区划的比较 39
不同生态环境类型药用植物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 44
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48
第二章 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 54
中药材产地与活性成分含量 54
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62
植物药用成分的环境调控 66
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 72
植物内生菌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 78
我国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及其影响因子 84
影响苍术挥发油组分的气候主导因子及气候适宜性区划 88
丹参的地理变异及其道地性 94
第三章 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 100
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 100
施肥和土壤肥力对药用植物产量品质和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105
植物溶液培养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10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 114
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 120
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光合和蒸腾特性 126
丹参土壤发生学特性 132
丹参的道地性与其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 135
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水提物生物活性研究及化感物质的鉴定 143
不同化学型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提取物生物活性及化感物质的比较 151
土壤中无机元素对茅苍术道地性的影响 156
苍术根际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162
栽培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 166
柴胡生物学性状的种质与土壤效应 169
药剂消毒对西洋参根际微生物及根病的作用 175
钾对番红花球茎膨大的生理生态效应 180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186
第四章 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193
药用植物栽培种植中的土壤环境恶化及防治策略 193
长白山区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模式 198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制 203
不同生境下刺五加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与生长规律 207
粗茎鳞毛蕨种群形态性状及其生态可塑性 213
基于TCMGIS-Ⅰ的道地药材附子产地适宜性分析 218
道地药材茅苍术的资源遥感监测 222
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226
附录 234
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简介 234
本书主要作者简介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