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说新语》语法特点研究——从《史记》和《世说新语》的比较看《世说新语》的若干语法特点 1
1.句子成分的比较 2
1.1 主语的比较 2
1.2 宾语的比较 4
1.3 定语的比较 15
1.4 状语的比较 19
1.5 补语的比较 29
1.6 词头、词尾的比较 32
2.句子的谓语结构的比较 37
2.1 两种词类(或短语)组成的谓语 37
2.2 “是”字句的重大发展 40
2.3 谓语前后修饰语的特点 43
2.4 被动句的比较 56
3.名词作状语的比较 58
3.1 《史记》、《世说新语》[NV]中的名状数量比较 59
3.2 《史记》、《世说新语》[NV]的使用情况比较 60
3.3 《世说新语》表比喻的句式有重要发展 63
3.4 《世说新语》表处所的名状有了重大变化 66
4.复句的比较 73
4.1 复句的变化 73
4.2 复句所含谓语逗(或分布)数量的扩展 75
5.《世说新语》的语段特点 84
5.1 语段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备 84
5.2 《世说新语》的语段分类 88
6.小结 91
二、敦煌变文语法特点研究——从敦煌变文与《世说新语》的比较看敦煌变文的语法特点 94
1.介词阵容及其分布的比较 95
1.1 分布在D前的介词 96
1.2 可分布在D前后的介词 113
1.3 介词概述 131
2.补语的比较 133
2.1 三补语的运用更加普遍 133
2.2 用作补语的词范围进一步扩大,且更加口语化 135
2.3 补语的结构灵活扩展 135
2.4 助词“得”在补语中的运用 137
2.5 动词后的助词“将” 142
3.状语的比较 145
3.1 单音副词中同义词或近义词较多 145
3.2 复音副词大量增加 152
3.3 叠音词作状语 159
3.4 名词短语作状语 161
3.5 动词及其短语作状语 165
4.定语的比较 167
4.1 体词及体词性短语作定语 167
4.2 形容词及其短语作定语 171
4.3 动词及其短语作定语 172
4.4 各类定语的混合使用 174
5.被动句的比较 175
5.1 两书中“被”字句的比较 176
5.2 “被”字句中动词的宾语 179
5.3 “被”字句中的补语 181
5.4 “被”字句中动词后的助词“将” 183
5.5 其他“被”字句及其他被动句 183
6.“是”字句的比较 185
6.1 “是”常常受副词修饰 186
6.2 主语常省略 186
6.3 判断句出现多种变式 186
6.4 判断句的谓语为动词语或形容词语 187
6.5 系词“是”用在句首 189
6.6 变文中系词“是”、代词“是”、副词“是”的区别和联系 189
7.几种复句的标志 190
7.1 假设复句 191
7.2 让步复句 193
7.3 递进复句 194
7.4 并列复句 195
7.5 选择问句 197
7.6 表示转折、因果、条件的复句其形式标志 198
8.主语与句和语段 199
8.1 形容词谓语句 199
8.2 名词谓语句 200
8.3 受事主语句 201
8.4 有施事主语的动词谓语句 202
8.5 被描述对象作主语的描述谓语句 203
9.小结 205
三、元杂剧语法特点研究——从《关汉卿戏曲集》与《敦煌变文集》的比较看元杂剧的若干语法特点 208
1.有明显特色的几类虚词 211
1.1 助词 211
1.2 语气词 242
1.3 介词 250
2.值得特别注意的句子成分——状语 280
2.1 表时间的状语 280
2.2 表状态的状语 284
2.3 表程度的状语 289
2.4 表处所的状语 293
2.5 表范围的状语 293
3.几种有重要变化的句子结构、句式 294
3.1 动补结构 294
3.2 被动句 319
3.3 比较句 328
3.4 “是”字句 337
4.从谓语的角度看句型特色 353
4.1 简单的动词谓语句 354
4.2 连动句 360
4.3 并列的动谓句 363
4.4 兼语句 365
4.5 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 370
4.6 两种特殊的双宾句 374
4.7 主谓谓语句与受事主语句 377
4.8 名词谓语句 379
5.复句与语段 381
6.语言面貌的变化 384
7.概论 388
附:汉语史断代专书研究方法论&程湘清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