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7
1.4 研究边界的界定 16
2 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22
2.1 协同学基本理论 22
2.2 共生理论 26
2.3 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理论 29
2.4 可持续发展自生能力理论 32
3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特殊性分析 40
3.1 各子系统的特殊性 41
3.2 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的特殊性 47
3.3 经济生态社会各子系统的耦合性 49
4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机理解释体系 52
4.1 系统协同发展的基本范畴 52
4.2 协同发展的目标及内容 56
4.3 协同发展的形态 63
4.4 协同发展逻辑——协同运行机制 65
4.5 协同发展效应 67
5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形态及趋向 69
5.1 划分协同发展形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69
5.2 系统协同发展的基本形态 71
5.3 系统协同发展的判别 78
5.4 系统协同发展的趋向 79
6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运行机制 83
6.1 构建协同运行机制的理论依据 83
6.2 系统协同运行机制体系 84
6.3 运行机制系统的整体协同 100
7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向高效协同发展的推进 104
7.1 推进系统实现高效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 104
7.2 构建生态循环型产业体系 106
7.3 进行森林资源储备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121
8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中社会资本的重构 131
8.1 社会资本的内涵及作用 131
8.2 重构国有林区社会管理制度 134
8.3 重构国有林区社会文化 142
8.4 重构国有林区社会组织 149
9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效应评价 155
9.1 吉林省国有林区基本概况 155
9.2 建立协同发展效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57
9.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测算 158
9.4 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效应的评价及分析 174
参考文献 176
后记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