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宽式国际华语的性质与标准 1
1.1 华语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化进程 2
1.2 英语的经验 12
1.3 华语运用域的层次 19
1.4 “宽式国际华语”的性质与标准 23
1.5 “宽式国际华语”新理念的重要意义 29
第二章 新加坡华语的定位与规范 33
2.1 新加坡华语的定位问题 35
2.2 新加坡华语的规范问题 40
2.3 用“鸟笼政策”处理新加坡华语的“特点” 44
2.4 结论 46
第三章 语言能力的几大模块及其不同的习得与学习方式 48
3.1 语言能力的分解与描述 49
3.2 性质不同的语言能力 50
3.3 不同语言能力的不同“习得—学习方式” 57
3.4 母语的习得跟其他无师自通的生物行为的相似性 61
3.5 语文的教学内容、先后次序和方式方法 63
3.6 能力培养、知识教育和语法学流派 65
第四章 新加坡的语言规划与语言教育 71
4.1 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与语言规划 72
4.2 新加坡语言教育的总体评估 83
4.3 问题及其成因 85
4.4 解决问题的出路 89
第五章 自然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码解读和知识匹配 95
5.1 自然语言的生成机制与理解机制 96
5.2 自然语言交际过程中信息的“损耗”与“重建” 98
5.3 知识匹配及其超前性 104
5.4 超前知识匹配的消极意义与积极意义 109
5.5 结论 114
第六章 汉语“性”缀词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形式 117
6.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8
6.2 形容词+性 123
6.3 名词+性 129
6.4 动词+性 137
6.5 数(量)词+性 142
6.6 “性”缀词和词缀“性”的语法属性 143
6.7 主要结论 151
第七章 语言与语言研究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55
7.1 民族语言的个性与人类语言的共性 156
7.2 语言研究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58
参考文献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