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文化历史的构建及其研究法 2
二、早期人类发展史的全面复原与方法论的改善 4
三、研究方法的继续完善与规范化问题 7
第一章 石器的发现 11
一、石器的埋藏 12
(一)遗址与地点 12
(二)石器的埋藏 14
二、调查与发掘 25
(一)调查 25
(二)发掘 30
三、中国旧石器的发现 41
(一)概述 41
(二)北方地区 42
(三)南方地区 54
第二章 石器的生产 63
一、基本概念与相关问题 64
(一)剥片的原理及特征 64
(二)定位 67
(三)石器技法与技术 67
(四)非人工与人工制品的区别 71
二、石器的生产过程 74
(一)选料与整形 74
(二)剥片 77
(三)修整 96
(四)使用与废弃 103
三、中国旧石器的生产 104
(一)石片石器 105
(二)砾石石器 112
(三)石叶 114
(四)细石器 116
第三章 石器类型学 119
一、石器类型学的发展 119
(一)分类与类型学 119
(二)石器类型学的发展 120
二、中国旧石器类型学的实践 124
(一)初期阶段 124
(二)发展与成熟 127
(三)动态类型学的探索 135
(四)中国旧石器类型学的发展 138
第四章 石器的功能 141
一、实验研究 142
(一)发展历史 142
(二)石器功能的实验鉴定 144
二、微痕分析 148
(一)历史 148
(二)原理 149
(三)方法 150
(四)应用及发展前景 154
第五章 石器原料 157
一、石料的种类 158
(一)岩石分类 158
(二)地球化学方法 160
二、石料的性质 161
三、石料的开发利用 164
(一)产地、距离与运输方式 164
(二)石料的利用与石料经济 167
四、石料与石器工业传统 168
(一)华北旧石器原料的特点 169
(二)石器原料与原始技术 173
(三)石器原料与石器工业面貌 176
(四)小结 179
第六章 石器与史前社会 181
一、石器与遗址类型 182
(一)石器及其加工场地 182
(二)石器与生计活动场所 183
(三)石器与居址 184
二、石器与人类活动 186
(一)石器生产过程与人类行为特点 186
(二)技术差别与工匠能力 188
三、石器拼合与空间分析 190
(一)拼合研究方法与内容 190
(二)拼合研究与空间分析的实践 191
四、石器与史前社会 196
(一)石器与栖居形态 196
(二)石器与史前社会的发展 199
结束语 203
参考文献 207
后记 221
图1-1 周口店第1地点地层剖面 16
图1-2 仙人洞遗址地层剖面 18
图1-3 丁村54:100地点地层剖面 20
图1-4 大岭上地点地层剖面 22
图1-5 陈山遗址地层剖面 23
图2-1 石片的人工特点 65
图2-2 北京人的砸击石片 69
图2-3 硬锤与软锤技术的比较 70
图2-4 许家窑遗址的盘状石核 79
图2-5 勒瓦娄哇石片的生产 81
图2-6 双阳面石片的生产 83
图2-7 丁村双阳面石核与石片 84
图2-8 台面类型的划分 90
图2-9 石片的分类 92
图2-10 残片的分类 92
图3-1 阳原石核与石核预制品 136
图3-2 石制品动态分类系统 137
图4-1 尖状器的用途 146
图4-2 雕刻器的用途 147
图6-1 鸡公山遗址的石圈 185
图6-2 小长梁石器生产操作链 188
图6-3 岑家湾遗址拼合的石制品 192
图6-4 飞梁遗址可拼合石制品的分布 194
图6-5 潘色旺遗址的平面图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