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拨开历史的迷雾——对东汉光武、明、章时代的反思 1
第二章 《白虎通义》的形成、流传与研究 22
第一节 汉章帝与白虎观会议的召开 22
一、白虎观会议的学术背景 24
二、白虎观会议的政治背景 28
第二节 《白虎通义》的流传与研究 34
一、《白虎通义》的流传 34
二、《白虎通义》的整理和研究 36
三、《白虎通义》的研究现状 51
第三章 《白虎通义》与汉代经学 57
一、《白虎通义》的经学观 57
二、《白虎通义》在内容上的特色 59
三、《白虎通义》在形式上的特色 66
四、《白虎通义》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67
第四章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正名 80
第一节 何谓“正名”? 80
第二节 究天人之际——《白虎通义》中的“天人关系” 87
一、《白虎通义》中的“天” 87
二、《白虎通义》中的“天人关系” 91
第三节 通古今之变——《白虎通义》中的历史哲学 102
一、汉代历史哲学发达之原因 102
二、《白虎通义》历史哲学分析 105
第四节 重道德之义——《白虎通义》中的道德意识 117
一、“名号”的道德意蕴 118
二、“器物”的道德意蕴 123
三、《白虎通义》的解经方法 128
第五章 礼乐制度的重建——制礼作乐 139
第一节 两汉时期的“制礼运动” 139
一、汉儒“制礼”的追求和实践 140
二、汉儒“制礼”的政治文化意蕴 147
第二节 《白虎通义》的礼制内容 151
一、关于“制礼作乐” 152
二、《白虎通义》的礼制内容 155
第三节 《白虎通义》的君臣之礼 171
一、关于“君”礼 171
二、关于“臣”礼 180
三、君臣关系 186
第六章 儒家思想的社会化——礼乐教化 197
第一节 儒家的礼乐教化观 197
一、礼乐教化何以可能 199
二、礼乐教化何以必要 202
三、礼乐教化的目的 205
第二节 《白虎通义》的礼乐教化 207
一、政教合一 209
二、社会教化 218
三、学校教育 223
第三节 东汉末年的“名教”反思 227
一、关于“三纲五常” 228
二、名教之下的东汉社会 230
三、法家视野中的东汉社会 235
四、儒家对名教的反思 239
结语 政治与学术 253
一、政治与学术的冲突与结盟 256
二、政治与学术的渗透与促进 259
三、经学——政治与学术之中介 263
主要参考文献 274
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