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论 1
1.1 数字通信系统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1
1.2 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发展简史 2
参考文献 3
第2章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础理论 5
2.1 差错控制编码基本概念 5
2.2 差错控制系统 7
2.3 差错控制码的分类 9
2.4 编码信道模型 10
2.5 最大后验概率译码与最大似然译码 13
2.6 汉明距离与距离分布 15
2.7 编码信道容量 17
2.8 信道编码定理 20
参考文献 22
第3章 线性分组码 24
3.1 线性分组码与生成矩阵 24
3.2 线性分组码与校验矩阵 26
3.3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28
3.3.1 伴随式与码的结构 28
3.3.2 不可检错概率与码的重量分布 30
3.3.3 标准阵列与陪集 31
3.4 Hamming码及其变形 34
3.4.1 Hamming码 34
3.4.2 Hamming码的变形 36
3.5 线性分组码的性能限 38
参考文献 41
第4章 线性分组码的软判决译码 43
4.1 软判决译码的基本原理 43
4.1.1 软判决译码的基本概念 43
4.1.2 软判决译码的距离函数 44
4.2 Chase译码算法 47
4.2.1 Chase算法的基本原理 47
4.2.2 3种Chase算法 48
4.3 网格图与线性分组码 50
4.3.1 分组码的网格图表示 51
4.3.2 线性分组码的网格复杂度 53
4.4 Viterbi译码算法 53
4.4.1 Viterbi算法的基本原理 54
4.4.2 软、硬判决的Viterbi译码 55
4.5 MAP类译码算法 58
4.5.1 MAP算法 58
4.5.2 Max-Log-MAP算法 63
4.5.3 Log-MAP算法 64
4.6 纠错编码的性能估计 64
参考文献 67
第5章 Turbo分组码与级联分组码 70
5.1 Turbo分组码的编码 70
5.1.1 标准Turbo分组码 70
5.1.2 交织器 71
5.1.3 不完全乘积码 74
5.1.4 多重Turbo分组码 74
5.1.5 Turbo分组码与系统分组码 76
5.2 Turbo分组码的译码 77
5.2.1 Turbo译码的基本原理 77
5.2.2 MAP类迭代译码算法 81
5.2.3 生成矩阵的划分与迭代译码的性能 86
5.2.4 SOVA迭代译码算法 89
5.3 Turbo分组码的性能分析 92
5.3.1 分组码的重量枚举函数和性能上限 92
5.3.2 Turbo码的重量枚举函数和性能上限 96
5.4 串行级联分组码与乘积码 98
5.4.1 串行级联分组码 98
5.4.2 乘积码 102
5.4.3 重复累加码 105
5.5 多重级联奇偶校验码 106
5.5.1 统一的编码结构 107
5.5.2 迭代译码方法 109
5.5.3 性能仿真结果 111
5.6 Turbo码及其应用综述 113
5.6.1 Turbo码取得成功的原因 113
5.6.2 Turbo编、译码思想的发展 115
5.6.3 Turbo编码与Turbo原理的应用 116
参考文献 117
第6章 LDPC码 121
6.1 LDPC码的概念 121
6.1.1 LDPC码的定义 121
6.1.2 LDPC码的Tanner图表示 122
6.1.3 规则和非规则LDPC码 123
6.2 LDPC码的构造 125
6.2.1 R.G.Gallager的构造方法 125
6.2.2 广义LDPC码的构造方法 126
6.2.3 有限几何的构造方法 127
6.3 LDPC码的编码方法 129
6.3.1 基于下三角矩阵的编码方法 129
6.3.2 基于近似下三角矩阵的编码方法 130
6.4 LDPC码的译码方法 133
6.4.1 消息传递算法概述 133
6.4.2 消息传递译码器的定义 134
6.4.3 不同信道下的消息传递算法 135
6.4.4 基于对数似然比的消息传递算法 137
6.5 二进制删除信道中的LDPC码 141
6.5.1 迭代译码思想 142
6.5.2 译码性能分析 147
参考文献 150
附录 代数基础知识 152
F.1 群 152
F.1.1 基本概念 152
F.1.2 剩余类群 153
F.1.3 子群 153
F.1.4 循环群 153
F.2 环 154
F.2.1 基本概念 154
F.2.2 多项式剩余类环 155
F.2.3 子环与理想 155
F.3 域 156
F.4 线性空间 157
F.4.1 基本定义 157
F.4.2 基底与维数 158
F.5 矩阵 159
参考文献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