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俄共(布)与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 1
第一节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与成长 1
一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俄国的革命运动 1
二 党的二大与党内的分歧 2
三 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成长 4
四 列宁关于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 6
第二节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的政权建设 8
一 二月革命胜利和列宁的《四月提纲》 8
二 布尔什维克党掌握政权和巩固政权 11
第三节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13
一 国内战争与战时共产主义 13
二 俄共(布)十大与苏俄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15
三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16
第四节 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8
一 列宁的若干重要著作 18
二 列宁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贡献 21
三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贡献 32
第五节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40
一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成就 40
二 工农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 42
第二章 联共(布)与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43
第一节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 43
一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及教训 43
二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及经验 50
第二节 苏联建成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61
一 苏共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与1936年宪法 61
二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形成 62
三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特点 68
第三节 民主政治建设与党的建设的教训 72
一 30年代苏联的肃反运动 72
二 30年代苏共组织建设中的问题 76
第四节 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评价 79
一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79
二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弊端 83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初步胜利 87
第一节 党的建立与党领导的革命战争 87
一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87
二 党领导的革命战争 89
三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若干重要著作 93
四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若干重要著作 96
第二节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99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意义 99
二 恢复国民经济 100
三 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102
四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04
五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若干重要著作 105
第三节 民主政治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经验 108
一 民主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 108
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 110
三 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112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 114
一 经济建设方面 114
二 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118
三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119
第四章 越南、朝鲜等国社会主义的初步胜利 123
第一节 越南、朝鲜等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和巩固政权 123
一 越南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并开展抗美救国斗争 123
二 朝鲜劳动党掌握国家政权并为抗美战争胜利而斗争 127
第二节 越南、朝鲜等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31
一 越南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31
二 朝鲜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34
第三节 越南、朝鲜的执政党加强党建的历史经验 136
一 越南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及其历史经验 136
二 朝鲜劳动党加强党的建设及其历史经验 138
第五章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的苏共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 143
第一节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共与社会主义建设 143
一 苏共二十大与反对个人崇拜 143
二 党的领导制度的改革 149
三 党的干部制度的改革 152
四 平反冤假错案与民主制度建设 154
五 垦荒运动与经济体制改革 156
六 对赫鲁晓夫时期改革的评价 165
第二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共与社会主义建设 166
一 党对农业的新认识与农业体制的改革 166
二 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 169
三 经济体制改革 171
四 对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的评价 174
第六章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前进 177
第一节 党的路线偏差与经济建设失误 177
一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制定的前前后后及其偏差 177
二 经济建设的失误 182
第二节 党的路线严重偏差与“文化大革命” 188
一 “文化大革命”理论的错误 188
二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191
三 “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 192
第七章 苏联执政党建设的问题与社会主义挫折 194
第一节 苏共新一届领导人执政与改革仓促启动 194
一 戈尔巴乔夫上台与苏共出师不利的经济改革 194
二 在原有体制框架内对苏共的建设和“改善” 200
第二节 苏共的“革命性变革”与改革走向迷途 202
一 1987年1月中央全会“根本改革”党的传统模式的开始 202
二 “新思维”对苏共理论的系统“修正” 205
第三节 改革重心的重大转移与苏共执政地位的动摇 208
一 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 208
二 苏共作用的不断被削弱与国家形势的混乱 215
三 苏共用多党制取代共产党一党执政体制 216
四 苏共组织的分裂 218
第四节 苏共执政路线的彻底修正与改革进程的失控 219
一 二十八大对苏共传统理论与模式的彻底放弃与苏共的彻底分裂 219
二 经济改革计划的无休止争论和经济的全面恶化 222
第五节 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 225
一 “8·19”事件与苏共垮台 225
二 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与苏联的解体 228
第八章 前进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32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改革事业的发展 232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232
二 党的建设与政治建设 237
三 党的十二大与改革的深入发展 240
四 对外开放的扩大与“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244
五 党的十三大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46
六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48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改革事业的拓展 249
一 沉着应对国际形势与党的执政地位日益巩固 249
二 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其加强党建的思想 253
三 党的十四大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8
四 改革开放再掀高潮 259
五 党的十五大与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262
六 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 263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改革事业的辉煌成就 264
一 新世纪中国改革面临的形势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 264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伟大意义 267
三 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建设的新举措 268
四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271
第九章 越南、朝鲜执政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发展 274
第一节 越南共产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发展 274
一 越南共产党六大与“革新开放”的路线 274
二 革新开放的发展与党的建设 276
三 革新开放的成就 283
第二节 朝鲜劳动党的建设与“朝鲜式社会主义” 286
一 党的领导与“朝鲜式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286
二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政策调整 291
三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与党的建设 295
第十章 东方社会主义展望 301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东方社会主义发展 301
一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与实质 301
二 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 305
第二节 理论创新与东方社会主义发展 308
一 东方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表明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308
二 东方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311
第三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与东方社会主义发展 315
一 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好坏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 315
二 不断加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是未来东方社会主义胜利前进的保证 316
参考文献 324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