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志亮,李秀丽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10863735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药理学总论,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传输神经系统药理概述,胆碱受体激动药,局部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失常药,解热镇痛炕炎及抗痛风药,抗高血压药,调节血脂药,抗糖尿病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解毒药等。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药理学的性质及任务 1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2

三、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2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3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3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3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 5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8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8

二、药物的吸收 9

三、药物的分布 10

四、药物的生物转化 10

五、药物的排泄 11

六、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参数及概念 12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4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14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 15

三、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16

第二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8

第一节 传出神经的分类与递质 19

一、传出神经的解剖学分类 19

二、传出神经的递质 20

三、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分类 20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与作用 21

一、受体的分型 21

二、受体的分布与效应 21

三、受体激动后的信息传递机制 23

第三节 传出神经递质的体内过程 24

一、乙酰胆碱的体内过程 24

二、去甲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 25

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及分类 26

一、作用机制 26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26

第三章 拟胆碱药及抗胆碱药 28

第一节 拟胆碱药 28

一、胆碱受体激动药 29

二、抗胆碱酯酶药 32

第二节 抗胆碱药 34

一、阿托品类生物碱 34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36

第三节 N受体阻断药 36

第四节 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37

第四章 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42

第一节 拟肾上腺素药 42

一、α、β受体激动药 43

二、α受体激动药 46

三、β受体激动药 48

第二节 抗肾上腺素药 49

一、α受体阻断药 49

二、β受体阻断药 50

第五章 局部麻醉药 53

一、局部麻醉药的作用 53

二、常用局麻药 54

三、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56

第六章 镇静催眠药 58

第一节 苯二氮?类 58

第二节 巴比妥类 60

第三节 其他类 61

第七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63

第一节 抗癫痫药 63

一、常用的抗癫痫药 64

二、抗癫痫药的应用原则 65

第二节 抗惊厥药 66

第八章 抗帕金森病药 68

第一节 中枢拟多巴胺类药 69

一、多巴胺前体药 69

二、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69

三、选择性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70

四、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70

五、多巴胺能神经递质促释药 70

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71

第二节 中枢抗胆碱药 71

第九章 抗精神失常药 73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73

一、吩噻嗪类 74

二、硫杂蒽类 76

三、丁酰苯类 76

四、其他类 76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77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77

一、三环类抗抑郁症药物 77

二、NA摄取抑制药 78

三、5-HT再摄取抑制药 79

四、其他抗抑郁药 79

第十章 镇痛药 81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81

第二节 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 85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 85

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86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87

第四节 阿片受体阻断药 87

第五节 镇痛药的应用原则 88

第十一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89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89

一、概述 89

二、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91

第二节 抗痛风药 95

第十二章 中枢兴奋药 97

一、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97

二、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 98

三、中枢兴奋药的应用原则 99

第十三章 抗高血压药 101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101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02

一、利尿降压药 102

二、钙通道阻滞药 103

三、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103

四、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05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108

一、中枢性降压药 108

二、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108

三、血管扩张药 109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110

第十四章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113

第一节 正性肌力作用药 114

一、强心苷类 114

二、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 118

第二节 减轻心脏负荷药 119

一、利尿药 119

二、血管扩张药 119

第三节 其他药物 120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20

二、β受体阻断药 120

第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 122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学基础 122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与离子转运 122

二、心肌电生理特性 123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异常电生理与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 124

一、冲动起源异常 124

二、冲动传导异常 124

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 125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25

一、钠通道阻滞药 126

二、β受体阻断药 129

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30

四、钙拮抗药 131

第四节 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 131

第十六章 抗心绞痛药 134

第一节 硝酸酯类药 135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136

第三节 钙拮抗药 138

第十七章 调血脂药 141

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42

二、苯氧酸类 143

三、胆汁酸螯合剂树脂类药物 143

四、烟酸 143

五、其他降脂药物 144

第十八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46

第一节 利尿药 146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146

二、常用的利尿药 148

第二节 脱水药 151

第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153

第一节 抗贫血药 153

第二节 升高白细胞药 155

第三节 止血药和抗凝血药 155

一、止血药 156

二、抗凝血药 157

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药 159

第四节 血容量扩充药 160

第五节 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161

一、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161

二、酸碱平衡调节药 162

第二十章 消化系统用药 166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66

一、抗酸药 166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167

三、胃黏膜保护药 168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169

第二节 助消化药 169

第三节 止吐及胃肠动力药 170

第四节 泻药 171

一、容积性泻药 171

二、接触性泻药 171

三、润滑性泻药 172

第五节 止泻药 172

第六节 肝胆疾病用药 173

一、利胆药 173

二、治疗肝昏迷药 173

第二十一章 镇咳、祛痰及平喘药 176

第一节 镇咳药 176

一、中枢性镇咳药 177

二、外周性镇咳药 178

第二节 祛痰药 178

一、恶心性祛痰药 178

二、刺激性祛痰药 178

三、黏痰溶解药 178

第三节 平喘药 179

一、支气管扩张药 179

二、抗炎性平喘药 181

三、抗过敏平喘药 182

第二十二章 组胺和抗组胺药物 184

第一节 组胺 184

第二节 抗组胺药 185

一、H1受体阻断药 185

二、H2受体阻断药 186

第二十三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188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188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191

第二十四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93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193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 198

第三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198

一、促皮质素 198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199

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99

第二十五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201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201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04

一、硫脲类 204

二、碘及碘化物 205

三、放射性碘 205

第二十六章 降血糖药 208

第一节 胰岛素 208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11

一、磺酰脲类 211

二、双胍类 212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212

四、胰岛素增敏剂 213

五、餐时血糖调节剂 213

第二十七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214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及抗雌激素药 214

一、雌激素类药 214

二、抗雌激素药 215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 216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 216

一、雄激素类药 216

二、同化激素类药 217

第四节 避孕药 217

第二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述 221

第一节 常用术语 222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22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22

二、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223

三、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223

四、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223

五、影响细菌叶酸代谢 223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224

一、耐药性 224

二、耐药性产生机制 224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25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25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226

三、肝肾功能损害时抗菌药物的应用 227

第二十九章 抗生素 228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28

一、青霉素类 229

二、头孢菌素类 232

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34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238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38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40

三、其他抗生素 240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 242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42

二、多黏菌素类 244

第四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245

一、四环素类 245

二、氯霉素 247

第三十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249

第一节 喹诺酮类 249

一、概述 249

二、各种常用喹诺酮类药特点 250

第二节 磺胺类药与甲氧苄啶 252

一、磺胺类药 252

二、甲氧苄啶 255

第三节 硝基呋喃类药 255

第三十一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258

第一节 抗真菌药 258

一、抗生素类 258

二、唑类抗真菌药 259

第二节 抗病毒药 260

一、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 260

二、其他抗病毒药 261

第三十二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263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263

一、一线抗结核病药 263

二、二线抗结核病药 266

三、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266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267

一、砜类 267

二、其他药物 267

第三十三章 抗恶性肿瘤药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一、细胞增殖周期及药物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269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270

三、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机制 271

四、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 271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272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272

二、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 273

三、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274

四、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274

五、激素类 275

第三节 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275

第三十四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278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279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280

第三十五章 抗寄生虫病药 283

第一节 抗疟药 283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284

二、主要用于控制疟疾复发与传播的抗疟药 286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286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 287

一、抗阿米巴病药 287

二、抗滴虫病药 289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 289

一、抗血吸虫病药 289

二、抗丝虫病药 290

第四节 抗肠蠕虫病药 290

第三十六章 消毒防腐药 294

一、醇类 294

二、醛类 295

三、酚类 295

四、酸类 296

五、氧化剂 296

六、卤素类 297

七、表面活性剂 298

八、染料 298

九、重金属盐类 298

实验教程 300

第一部分 药物的一般知识 300

一、药品管理 300

二、药物的制剂与剂型 301

三、制剂质量的外观检查 302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303

实验一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03

一、家兔实验法 303

二、小鼠实验法 304

实验二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05

实验三 氯化钡和硫酸钡的毒性比较 306

实验四 药物的协同及对抗作用 307

一、药物的协同作用 307

二、药物的对抗作用 309

实验五 药物对兔瞳孔的作用 309

实验六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310

实验七 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312

一、苯巴比妥钠对抗中枢兴奋药惊厥的作用 312

二、苯巴比妥钠对抗电惊厥的作用 313

实验八 普鲁卡因与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314

实验九 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 315

一、青蛙或蟾蜍法 315

二、家兔法 316

实验十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317

实验十一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318

一、化学刺激法 318

二、温度刺激法 319

实验十二 可待因的镇咳作用 320

实验十三 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 322

实验十四 普萘洛尔对抗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实验 323

实验十五 利尿药和脱水药的利尿作用 324

实验十六 子宫兴奋药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326

实验十七 氢化可的松对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327

实验十八 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用 327

实验十九 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氯化钙的对抗作用 328

一、家兔法 328

二、小鼠法 329

实验二十 青霉素G钠盐与钾盐快速静脉推注的毒性比较 330

中英文药名对照 332

参考文献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