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上篇 25
第一章 赵树理小说的叙述体式 25
一 叙述格局:隐含书场 25
(一)赵树理小说的隐含书场格局 25
(二)赵树理小说的叙述者是中国传统小说和“五四”小说叙述者的杂糅 36
(三)赵树理小说隐含书场格局的终极成因 41
二 叙述时间:连贯叙述 44
(一)以故事时间为主导 46
(二)用缩写代替省略 52
三 叙述视角:“带路人”视角 58
四 叙述方式:讲故事 67
(一)对通俗故事的自觉追求 67
(二)故事化叙事 75
第二章 赵树理小说的叙述话语 90
一 可“说”性的农民语言 91
(一)赵树理小说叙述话语的口语化特征 91
(二)赵树理小说叙述话语的形成 95
(三)赵树理小说可“说”性农民语言的成因 113
二 诉诸听觉的转述语:直接引语 118
第三章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叙述语法 124
一 以权力力量形象为核心的符号矩阵模式 125
二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叙述语法对文本叙事的规范性 142
(一)人物塑造上集体意象和个体群像的统一 142
(二)情节安排上的不对称布局 149
(三)故事结构的大团圆结局 154
三 《邪不压正》的叙事分析 159
(一)以讲说为方式 159
(二)以忠告为目的 165
中篇 181
第四章 赵树理小说隐含作者的三维立场 181
一 隐含作者的三维立场 181
(一)民间立场 182
(二)政治立场 192
(三)知识分子立场 196
(四)三维立场在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构成法则 206
二 隐含作者的思想立场与时代政治的关系决定了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沉浮 211
(一)前期:赵树理小说隐合作者的思想立场与时代政治的完美契合 212
(二)中期:时代政治对赵树理小说隐含作者思想立场的强制性规范 217
(三)后期:隐含作者的民间立场在时代政治高压下的隐性表达 227
三 《“锻炼锻炼”》的显隐叙事结构 239
(一)文本中显意与隐意的碰撞与冲突 240
(二)隐含作者的民间立场对政治立场的超越 246
第五章 隐含读者对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制约机制 252
一 “隐含读者”对赵树理艺术观的影响 252
(一)从“艺术至上论”到“文摊文学家” 253
(二)对“文摊”文学的坚守 257
(三)“民间文学正统论” 264
二 “隐含读者”对赵树理小说创作活动的影响 269
(一)“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的亲和关系 269
(二)“隐含读者”对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影响 277
下篇 288
第六章 赵树理小说读者的历时性接受 288
一 读者的历时性接受 288
(一)狂欢期 289
(二)批判期 295
(三)沉寂期 305
二 赵树理小说自身无法克服的创作缺陷 309
(一)深层理性内涵的缺失 310
(二)现代艺术技法的缺失 320
第七章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价值 333
一 赵树理文学时代 334
(一)赵树理小说具有“方向性”意义的叙事模式 337
(二)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对解放区文学的影响 340
(三)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对十七年文学的影响 345
二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揭示了小说的本质特征——通俗 348
(一)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本质特征——通俗 349
(二)“五四”小说对通俗的背离和赵树理小说对通俗的回归 352
(三)小说必须走通俗之路 356
三 赵树理小说叙事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360
(一)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赵树理 360
(二)赵树理的小说叙事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64
结语 368
参考文献 372
后记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