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1
第二节 药理学发展简史 1
第三节 神经精神药理学的研究对象 2
第四节 神经精神药理学在神经科学中的作用 3
第五节 学习药理学的基本方法 3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4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 4
一、药物的吸收 4
二、药物的分布 6
三、药物的代谢 7
四、药物的排泄 8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的定量规律 9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15
第一节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5
一、药物作用与基本表现概述 15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5
第二节 药物剂量-效应关系 17
一、量-效关系 17
二、量-效曲线类型 19
第三节 构效关系 19
第四节 药物作用机制 20
第五节 药物与受体 21
一、受体研究的实验、假说与发展 21
二、受体的性质和特性 22
三、受体类型 22
四、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 22
五、受体功能表达 23
六、受体调节 24
第四章 神经精神药理学概论 25
第一节 神经精神药理学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25
一、突触 25
二、神经化学性传递的“三维”特性 25
三、神经递质的多样性 27
四、神经递质受体 29
五、突触可塑性 30
第二节 与精神药物作用有关的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30
一、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30
二、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31
三、多巴胺及其受体 32
四、5-羟色胺及其受体 32
五、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 33
六、谷氨酸及其受体 34
第三节 作用于神经精神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特点 35
第五章 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 36
第一节 苯二氮?类药物 36
一、苯二氮?受体激动药 36
二、苯二氮?受体拮抗剂 42
第二节 巴比妥类 43
第三节 新型抗焦虑药与镇静催眠药 45
第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52
第一节 抗癫痫药 52
一、常用抗癫痫药物 53
二、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 63
第二节 抗惊厥药 63
第七章 抗精神病药 65
第一节 概述 65
第二节 经典抗精神病药 65
一、吩噻嗪类 66
二、硫杂蒽类 71
三、丁酰苯类 72
第三节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73
一、二苯二氮?类 74
二、苯甲酰胺类 75
三、二苯丁基哌啶类 76
四、苯并异?唑衍生物 76
五、其他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77
第八章 抗抑郁症药和抗躁狂症药 79
第一节 抗抑郁症药 79
一、抑郁症发病机制 79
二、抗抑郁药物的主要类别和作用环节 81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90
第九章 中枢兴奋药 93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93
第二节 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 99
第三节 中枢兴奋药的合理应用 103
第十章 阿片类镇痛药及拮抗药 104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104
一、来源及构效关系 104
二、阿片肽及阿片受体 105
第二节 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 109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112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 112
第五节 恶性肿瘤所致疼痛的阶梯治疗 113
第十一章 抗偏头痛药 115
第一节 偏头痛的临床分型与机制 115
一、偏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115
二、偏头痛的发生机制 116
三、偏头痛的治疗 116
第二节 缓解偏头痛发作的治疗药物 116
一、麦角胺类药物 116
二、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 118
三、缓解偏头痛发作的其他治疗药物 122
第三节 预防偏头痛复发的治疗药物 123
一、抗5-羟色胺药物 123
二、钙通道阻滞药 125
三、β受体阻断剂 126
四、抗抑郁药 126
五、抗癫痫药 127
第十二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药物 129
第一节 治疗帕金森病药 129
一、拟多巴胺药 130
二、中枢抗胆碱药 132
三、其他 133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133
一、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134
二、NMDA受体拮抗剂 136
三、毒蕈碱受体激动剂 136
四、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剂 137
五、代谢激活剂 137
第十三章 尼古丁、咖啡因和乙醇依赖的药物治疗 140
第一节 尼古丁依赖的药物治疗 140
一、尼古丁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140
二、尼古丁依赖的治疗药物 141
第二节 乙醇依赖的药物治疗 145
一、乙醇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145
二、乙醇依赖的治疗药物 146
第三节 咖啡因的依赖性及其中枢机制 149
第十四章 药物成瘾及其治疗 152
第一节 概述 152
第二节 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 153
第三节 药物依赖性的精神药理学 154
一、依赖性药物急性效应的分子靶位 154
二、依赖性药物奖赏效应的脑神经环路 154
三、依赖性药物长期使用的细胞适应性变化 155
四、腹侧被盖区——伏隔核通路的结构改变 156
五、药物依赖性的遗传基础 156
第四节 药物依赖或滥用的治疗 157
第十五章 精神药理学实验动物模型简介 167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167
一、中枢神经递质传导失调模型 167
二、心理生理结构模型 168
第二节 抑郁动物模型 169
一、应激模型 169
二、脑损伤模型:大鼠嗅球切除模型 170
三、操作行为模型 170
四、分离模型 170
五、药物相互作用模型 170
第三节 焦虑动物模型 171
一、迷宫提升试验 171
二、足部电击所致僵滞试验 172
三、恐惧诱导性惊愕试验 172
四、空旷场地试验 173
五、社会交往试验 173
六、灯光、黑暗探寻试验 173
七、探头埋藏试验 173
八、冲突实验 174
九、电击所致尖叫试验 174
中英文名词索引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