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 孔子诗学产生的背景 2
二 孔子与《诗》之关系 16
三 孔子诗学体系多元化特质 27
四 孔子诗学体系的价值与意义 41
五 孔子诗学文献资源及价值 48
六 孔子诗学的研究现状、任务与方式 53
第二章 诗之情 58
一 诗与“乐亡隐情” 59
二 情一分殊与“民性固然” 70
三 “泛爱众”与“情爱” 87
四 情之节制与净化 100
第三章 诗之境 106
一 “游于艺”:诗意生活之境界 107
二 “思无邪”:诗学思想之心境 125
三 “尽美尽善”:诗学理想之境界 137
第四章 诗之言 157
一 雅言 157
二 崇尚“立言” 159
三 “不学诗,无以言” 160
四 “绘事后素” 165
五 “辞达而已矣” 167
第五章 诗之礼 171
一 “克己复礼”与礼乐之制 172
二 “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175
三 “不能诗,于礼缪” 178
四 以礼解《诗》 182
五 “八佾舞于庭” 184
第六章 诗之志 189
一 “诗言志” 189
二 “诗亡隐志” 196
三 “志之所至,诗亦至焉” 201
第七章 诗之用 205
一 “温柔敦厚” 206
二 “达政专对” 212
第八章 诗之乐 225
一 孔子时代和孔子以前的诗乐关系 226
二 正乐——孔子对诗乐的整理 231
三 孔子的诗乐观 237
第九章 诗之兴观群怨 249
一 诗可以兴 252
二 诗可以观 255
三 诗可以群 259
四 诗可以怨 262
第十章 诗审美 267
一 中和之美 268
二 善与美 274
三 人格形态的审美化 279
第十一章 诗教 286
一 孔子诗教之一:“思无邪” 287
二 孔子诗教之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90
三 孔子诗教之三:“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294
四 孔子诗教之四:“以色喻于礼” 296
五 孔子诗教之五:“述而不作” 299
第十二章 孔子诗学对后世之影响 303
一 孔子诗学引领儒家诗学整个谱系 303
二 孔子诗学开启并影响中国整个诗学乃至文论体系 315
三 孔子诗学思想传播至整个世界思想网络 323
主要参考文献 332
后记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