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智能建筑 1
一、智能建筑概念 1
二、智能大厦 2
三、智能小区与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 3
四、家庭智能化的基本概念 4
第二节 智能大厦的功能 6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6
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13
三、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17
四、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PDS) 19
第三节 智能小区系统 21
一、智能小区的基本要求 21
二、智能小区系统的组成结构 26
三、智能小区局域网 37
四、智能卡在小区管理中的应用 43
五、智能小区系统的发展前景 47
第四节 智能家居 47
一、概述 47
二、智能家居的基本要求 51
三、智能家居的基本功能 54
四、智能家居的通信网络 59
第二章 智能网技术 67
第一节 概述 67
一、智能网的定义 67
二、IN的组成 68
三、IN的概念模型 72
第二节 IN的国际标准 74
一、INCS-1标准 74
二、INCS-2标准 75
三、INCS-3标准 76
四、INCS-4研究的内容 77
第三节 IN支持的业务 77
一、业务与业务属性定义 77
二、INCS-1支持的业务 77
三、智能业务的特征属性 79
四、INCS-2的业务 80
第四节 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 81
一、No.7信令系统 82
二、INAP操作的定义方法 84
第五节 IN与移动网的综合 85
一、IN与移动网综合的基本原理 85
二、CAMEL介绍 87
三、CAMEL应用系统介绍 92
四、IN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93
第六节 IN与Internet互联 97
一、IN与Internet互联支持的业务 97
二、PINT系统的互联方案 98
三、ITU-T讨论的互联方案 99
四、Web IN互联方案 101
第七节 宽带智能网 102
一、宽带智能网的主要特点 103
二、宽带IN中研究的主要技术 103
三、VOD业务的实现 103
四、宽带智能网的参考体系结构 105
第三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第一节 概述 108
一、ISDN的基本思想 108
二、BISDN的概念 109
第二节 ATM技术 111
一、ATM产生的背景 111
二、ATM网络功能 113
三、ATM信元传输和格式 115
四、基于ATM的BISDN协议参考模型 118
第三节 ATM交换机 124
一、宽带业务对ATM交换机的要求 124
二、ATM交换机的任务 126
三、ATM交换机模块 127
四、ATM交换机结构 131
第四节 通信网接口 133
一、ATM通信网接口概念 133
二、ATM通信网接口结构 134
三、典型ATM物理层接口介绍 137
第五节 ATM通信网信令 139
一、ATM信令基本概念 139
二、ATM的信令信息格式 142
第六节 宽带接入网技术 143
一、接入网(AN)概念 143
二、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144
三、宽带接入网的设计 146
四、宽带接入网的物理传输媒质 151
第七节 ATM现状及技术展望 152
一、ATM面临的若干问题 152
二、ATM网与千兆以太网技术比较 154
三、ATM与Internet融合 155
四、宽带通信网展望 156
第四章 电磁兼容 163
第一节 智能建筑的电磁环境概述 163
第二节 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 163
一、电磁干扰信号产生的原因以及传输方式 164
二、传导干扰源及其性质 166
三、辐射干扰源及其性质 167
四、电磁脉冲(EMP) 171
第三节 屏蔽技术 172
一、实体屏蔽 172
二、非密封式屏蔽 173
三、电缆屏蔽 174
第四节 滤波器设计技术 174
一、滤波器特性 175
二、滤波器设计 177
三、瞬态脉冲抑制 181
四、电源滤波器 183
第五节 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兼容设计 184
一、无线通信的频率配置 184
二、频道间隔 185
三、频道的分组方式 187
第六节 计算机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189
一、计算机中电磁兼容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89
二、计算机的抗干扰措施 191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 196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及分类 196
一、从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 196
二、按数据交换的基本方式分类 197
三、按介质分类 197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98
一、星型拓扑结构 198
二、总线拓扑结构 200
三、环型拓扑 201
四、树型拓扑 201
第三节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202
第四节 网络互连设备 206
一、集线器 206
二、路由器 207
三、网桥 210
四、中继器 211
五、网关 212
第五节 IEEE802局域网标准系列 214
一、IEEE802标准模型 214
二、局域网络与OSI模型 216
第六节 以太网系列 217
一、以太网概述 217
二、10Mbit/s以太网 219
三、快速以太网 220
四、千兆以太网 221
五、全双工以太网 222
第七节 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 223
一、RS-232 224
二、RS-449 226
三、20mA电流环路串行接口 228
四、串行通信接口选择的原则 228
第八节 TCP/IP协议 229
一、应用层 229
二、传输层 230
三、网际层 231
四、网络接口层 231
第九节 智能建筑中的信息网络 232
一、计算机网络与智能建筑各子系统的关系 232
二、智能建筑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 233
三、有线电视网 236
第六章 建筑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节 移动通信 240
一、概述 240
二、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247
三、无线接入信道与电波传播 248
第二节 电波传输特性 250
一、概述 250
二、固定无线电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251
第三节 大型建筑中的移动通信系统 269
一、概述 269
二、移动通信系统设计 272
三、设计方程 276
参考文献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