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1
一、意识形态现论研究的意义 1
二、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研究 3
三、“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15
四、“意识形态”研究的工具和方法 21
五、“意识形态”与社会控制问题 28
六、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 43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 51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新探 65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变革 65
二、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7
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99
四、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矛盾与解析 109
五、现代性问题与当代中国语境 117
第三篇 马克思的异化论、跨越论诸问题研究 131
一、异化理论:嬗变与社会批判意义 131
二、跨越论:对马克思三个文本的再解读 142
三、论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 153
四、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恩格斯与民粹派思想比较研究 162
五、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差异探析 172
六、跨越论中“俄国革命”性质辨正 182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社会时间理论研究 189
一、社会时间理论研究的意义 189
二、社会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93
三、社会时间的一般结构 218
四、社会时间对社会生活的制约作用 238
第五篇 价值伦理:从实践的角度理解 259
一、价值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259
二、价值现象 268
三、物理现象与价值现象 280
四、理性与直觉 290
五、价值本质理论的思想史渊源 302
六、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价值 309
七、道德行为何以可能 316
第六篇 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 327
一、现代性的运作机制:反思性唯我主义 327
二、现代性批判的实践基础——启蒙理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339
三、现代性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理论路径——以韦伯和余英时的经济伦理研究为例 352
四、现代性的出路:走向实践的智慧 365
第七篇 “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阐释理论——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研究 373
一、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的出场路径与基本内容 373
二、“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阐释学 381
三、文化阐释学与社会历史总体性 393
四、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总体性 412
五、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总体性批评 421
六、“重建总体性”的时代意义与理论局限 439
后记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