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地理学的再发现 1
关联与因果循环 5
建模技巧: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冰山成本、动态演化及计算机运用 7
两个有用的问题 10
本书的安排 13
第Ⅰ篇 若干知识背景 19
第1章 文献回顾Ⅰ:城市经济学 19
冯·杜能模型 20
对城市的解释:外部经济 23
城市体系 24
多个次中心 27
传统城市经济学的用途与局限 28
第2章 文献回顾Ⅱ:区域科学 30
中心地区理论 31
基础—乘数分析 33
市场潜力分析 39
区域科学的局限性 40
附录:分岔点简介 41
第Ⅱ篇 劳动力流动性与区域发展 53
第3章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及其空间含义 53
消费者行为 54
多个地区与运输成本 58
生产者行为 59
若干标准化 64
价格指数效应与国内市场效应 65
“非黑洞”条件 69
第4章 中心与外围 72
假定 73
瞬时均衡 74
中心—外围模型:说明与数值示例 77
中心—外围模式如何得以维持? 81
对称均衡何以瓦解? 85
启示与结论 89
附录:对称均衡瓦解 90
第5章 多个地区与连续空间 93
三地区情况 94
轨道经济 97
图灵方法 100
波动的增长率 104
确定首选频率:大型经济 107
从局部到整体 110
结论 111
附录:模拟参数 111
第6章 农业运输成本 113
贸易成本:现实情况 114
贸易成本模型 115
中心—外围结构抑或对称均衡? 117
差别化农产品 122
结论 128
附录1:对称均衡瓦解 129
附录2:模拟参数 134
第Ⅲ篇 城市体系 139
第7章 城市体系的空间模型:启发式的介绍 139
区位决策与需求分布 141
城市区位的维持与锁定 142
人口增长与城市形成 147
城市层级 150
港口与运输中心 151
结论 153
第8章 单中心经济体 155
模型 157
冯·杜能经济体 159
市场潜力函数 164
市场潜力函数与城市的稳定性 167
附录1:市场潜力函数的界定 173
附录2:市场潜力函数的极值 175
第9章 新城市的出现 177
动态调整与空间体系的稳定性 178
从一个城市到三个城市 181
新城市终于出现 189
结论 196
附录1:农产品运输成本不为0时的分岔 197
附录2:对附录1的补充计算 201
附录3:一般的三城市体系的动态调整过程 206
第10章 城市层级体系的演化 214
19世纪美国的城市层级体系的形成 215
模型 217
单中心体系 220
形成城市层级体系的自发组织 226
结论 240
附录1:农产品市场的均衡 242
附录2:单中心经济体的均衡条件 244
附录3:从(10.16)式推出(10.17)式 245
第11章 经验研究:城市的规模 254
城市的规模分布 255
城市理论能否预测等级—规模规则? 257
随机增长能否解释等级—规模规则? 259
结论 266
第12章 港口、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 268
单中心经济体 270
交通枢纽对市场潜力函数的影响 273
空间演化的模式 276
结论 278
第Ⅳ篇 国际贸易 283
第13章 国际专业化 283
与中间产品有关的模型 285
均衡结构 290
集聚与国际不平等 298
农业收益递减 302
结论 306
附录1:对称均衡瓦解 307
附录2:模拟参数 308
第14章 经济发展与产业扩散 311
增长与可持续的工资差异 313
多个产业与多个国家 320
结论 328
附录1:多国多产业模型 328
附录2:模拟参数 331
第15章 产业集群 334
产业集群:经验证据 335
产业集群:理论模型 337
集中还是分散? 340
调整与实际收入 344
多种要素:赫克歇尔-俄林世界中的产业集群 347
多种产业与稳定的跨国差异 353
结论 360
附录1:对称均衡瓦解 360
附录2:调整与实际收入 362
附录3:生产可能性边界 363
附录4:多种产业的情况 364
附录5:模拟参数 364
第16章 无缝的世界 366
模型 368
集聚的频率 371
从局部到整体 376
断续均衡 378
多个产业 381
中心与外围 382
结论 384
附录1:对称均衡瓦解 385
附录2:模拟参数 387
第17章 对外贸易与内部地理 389
开放经济中的城市集中 391
贸易自由化效应 393
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 397
产业结构与城市集中 401
结论 404
附录1:对称均衡瓦解 405
附录2:模拟参数 407
第18章 前进的方向 409
理论菜单 410
经验研究 411
量化 412
福利含义 413
我们的立足点 415
参考文献 416
索引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