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文放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34381967
  • 页数:2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理论基础定位于顺应时代的发展、面向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之上,既反映新的理论成果,又展现文学创作新的发展动态。本教材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以及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阐释学、接受美学等方法,对许多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全面和充分的分析和阐释。全书分为绪论、文学本质论、文学特征论、文学功能论、文学发展论、文学创作论、文学风格论、文学作品论、文学语言论、文学鉴赏论和文学批评论,共10章,计35万字。全书思路清晰,论证严密,举例生动,语言精练。已被教育部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绪论 1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3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 5

第四节 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 7

第五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11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 17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17

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17

二、文学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 18

三、文学的相对独立性 20

四、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 25

第二节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27

一、人类对于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 27

二、文学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30

三、文学的反映对象以人为中心 32

四、文学的反映建基于价值联系 34

第三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 35

一、文学以语言为艺术媒介 35

二、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比较 36

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40

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性 40

一、什么是文学的形象性 40

二、托物言事的蕴涵性 41

三、因小见大的概括性 43

四、以情动人的感染性 46

第二节 文学的典型性 49

一、什么是文学的典型性 49

二、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 50

三、典型化及其原则和途径 51

四、典型与意境 59

第三节 文学的真实性 62

一、真实性与假定性 62

二、真实性与逼真性 65

三、艺术真实的内在构成 67

第四节 文学的倾向性 71

一、文学倾向性的丰富内涵 71

二、文学倾向性的存在方式 71

三、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 74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 77

第一节 文学功能的分类 77

一、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77

二、文学的几种主要功能 78

第二节 文学的诸种功能的辩证关系 85

一、融理于诗 85

二、寓教于乐 86

三、“为艺术而艺术”辨 88

第三节 与文学功能相关的几个问题 89

一、文学的多元取向和综合效应 89

二、文学的功能范围和功能限度 90

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 92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92

一、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 92

二、文学艺术的起源是多元与一元的统一 98

第二节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 100

一、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基础 100

二、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04

第三节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互动 106

一、艺术生产及其内在构成 106

二、艺术消费与物质消费的界说 108

三、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辩证关系 109

第四节 文学的纵向流变 112

一、对于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 112

二、对于文学传统的革新 114

三、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16

第五节 文学的横向交流 119

一、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促进文学的发展 119

二、批判吸收,洋为中用 120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 123

第一节 作家的整体素质 123

一、作家的生活经验 123

二、作家的思想水平 124

三、作家的艺术修养 126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128

一、准备阶段 128

二、构思阶段 130

三、启发阶段 133

四、传达阶段 136

第三节 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138

一、“形象思维”概念的由来 139

二、形象思维的审美心理机制 140

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146

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 149

第一节 文学风格 149

一、文学风格的涵义 149

二、文学风格的成因 153

三、文学风格的演变 156

四、文学风格的艺术辩证法 158

第二节 文学流派 161

一、文学流派的涵义 161

二、文学流派的成因 163

三、文学流派的意义 167

第三节 文学思潮 170

一、文学思潮的涵义、成因和意义 170

二、文学思潮的几种主要类型 172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 182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182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 182

二、文学作品的内容 188

三、文学作品的形式 190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194

一、文学体裁的分类 194

二、文学体裁的基本类别 196

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 205

第一节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 205

一、文学语言来源于日常语言 205

二、文学语言对于日常语言加工提炼 207

第二节 文学语言与艺术符号 208

一、信号与符号 208

二、符号与语言 210

三、语言与言语 211

四、文学语言符号的构成 212

第三节 文学语言中的“言”“意”关系 215

一、“言”与“意” 215

二、“意义”与“涵义” 218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223

一、文学语言的一个悖论 223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形式 224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 227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性质和作用 227

一、文学鉴赏的性质 227

二、文学鉴赏的作用 230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条件和过程 234

一、文学鉴赏的条件 234

二、文学鉴赏的过程 237

第三节 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 239

一、文学鉴赏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239

二、文学鉴赏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240

三、文学鉴赏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41

第四节 共鸣、曲解和成见 242

一、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243

二、文学鉴赏中的曲解 244

三、文学鉴赏中的成见 245

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 246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246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246

二、文学批评的作用 247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250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发展 250

二、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的有机统一 252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类型、模式和批评文体 254

一、文学批评的类型 254

二、文学批评的模式 256

三、批评文体 260

第四节 批评主体 262

一、批评主体的态度 262

二、批评主体的素质 264

新版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