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1章 环境适应性与环境适应性论证 6
1.1 武器装备所遇到的环境及影响情况判断 6
1.1.1 武器装备使用所遇到的环境 6
1.1.2 环境对武器装备的影响情况判断 8
1.2 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的概念 10
1.3 研究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 11
1.3.1 环境适应性要求对武器装备研制有重要影响 11
1.3.2 环境适应性对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发挥有重要影响 12
1.3.3 环境适应性对武器装备的部署、选择有较大影响 12
1.3.4 环境适应性对武器装备储存、维修和管理有重要影响 12
1.4 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差造成的损失示例 13
1.5 环境适应性研究发展概况 15
1.5.1 国外研究发展概况 16
1.5.2 国内研究发展概况 21
1.6 环境工程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22
1.7 环境适应性论证 29
1.7.1 环境适应性论证的意义 29
1.7.2 环境适应性论证的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 30
1.7.3 环境适应性论证的依据 31
1.7.4 环境适应性论证的要求 33
1.8 武器装备发展建设中对环境与环境适应性的定位 35
1.8.1 宏观定位 35
1.8.2 型号论证中的定位 35
第2章 武器装备寿命周期各阶段环境工程工作要点 39
2.1 论证阶段 39
2.1.1 武器装备研制立项综合论证 39
2.1.2 武器装备研制方案论证 40
2.1.3 武器装备研制总要求论证 40
2.2 工程研制阶段 42
2.2.1 环境适应性设计 42
2.2.2 环境适应性试验 42
2.2.3 环境质量控制 43
2.3 定型阶段 44
2.3.1 环境适应性定型鉴定试验 44
2.3.2 环境适应性和环境保障能力评定 44
2.3.3 完成定型工作 45
2.4 生产部署阶段 45
2.5 使用阶段 45
2.5.1 环境保障工作 45
2.5.2 环境基础研究 46
2.5.3 环境工程管理 48
2.6 退役阶段 48
2.6.1 全面总结经验 48
2.6.2 提出已有环境保障设备处理意见 48
2.7 环境工程项目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 48
第3章 环境对武器装备性能、结构的影响分析 50
3.1 自然环境影响分析 50
3.1.1 大气环境 50
3.1.2 生物环境 62
3.1.3 海洋环境 65
3.1.4 空间环境 65
3.2 诱发环境影响分析 70
3.2.1 诱发气候环境 70
3.2.2 机械环境 73
3.2.3 化学环境 77
3.2.4 电磁辐射环境 80
3.3 组合环境影响分析 81
3.3.1 双因素组合 81
3.3.2 多因素组合 83
第4章 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分析 85
4.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85
4.1.1 低气压 85
4.1.2 气压波动 86
4.1.3 氧环境 87
4.1.4 热环境 88
4.2 力学环境影响分析 93
4.2.1 超重 93
4.2.2 失重 94
4.2.3 冲击 95
4.2.4 振动 97
4.3 声环境影响分析 99
4.3.1 噪声 100
4.3.2 次声 101
4.3.3 超声 102
4.4 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102
4.4.1 电离辐射 102
4.4.2 非电离辐射 103
4.5 化学环境影响分析 106
4.5.1 大气化学环境 106
4.5.2 水化学环境 107
4.6 航空环境影响分析 108
4.6.1 高空缺氧 108
4.6.2 其他 108
4.7 空间环境影响分析 108
4.7.1 失重、微重力 109
4.7.2 空间孤独 109
4.7.3 宇宙辐射 110
4.7.4 封闭环境 110
4.8 航海环境影响分析 111
4.8.1 海风 111
4.8.2 波浪 111
4.8.3 噪声 112
4.8.4 舰船振动 113
4.8.5 电磁场与微波 113
4.8.6 封闭环境污染 113
4.8.7 水下环境 114
第5章 环境对作战行动和作战效果的影响分析 116
5.1 舰船 116
5.1.1 海岸地形 116
5.1.2 潮汐 117
5.1.3 海水盐度 117
5.1.4 风 117
5.1.5 海流和潮流 119
5.1.6 波浪 120
5.1.7 海洋锋与中尺度涡 123
5.1.8 能见度 124
5.1.9 海面温度 126
5.1.10 温跃层、密跃层 127
5.1.11 水色和透明度 127
5.1.12 内波 127
5.2 飞机 127
5.2.1 对飞行的影响 127
5.2.2 对航空通信的影响 134
5.2.3 对C3I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135
5.2.4 对空中作战样式选择和作战活动的影响 135
5.2.5 对空中加油的影响 137
5.2.6 对夜间空袭、空战的影响 138
5.2.7 对隐形飞机隐蔽和突防的影响 138
5.2.8 高空大气环境对飞行的影响 140
5.3 地地导弹 141
5.3.1 对推进剂的影响 141
5.3.2 对方位瞄准的影响 142
5.3.3 对发射和飞行安全的影响 143
5.3.4 对飞行和命中精度的影响 145
5.3.5 对再入弹头生存的影响 148
5.3.6 对作战行动和战术运用的影响 148
5.4 装甲车辆 149
5.4.1 对机动性能的影响 149
5.4.2 对作战效能的影响 152
5.4.3 对光学器件的影响 152
5.5 火炮等常规武器 153
5.5.1 对射击的影响 153
5.5.2 对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 157
5.5.3 对榴霰弹(烟幕弹)发射装置的影响 158
5.5.4 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158
5.6 航天器 160
5.6.1 对飞行的影响 160
5.6.2 对表面电位的影响 160
5.6.3 对材料和部件的影响 161
5.6.4 对星地通信的影响 161
第6章 环境适应性需求分析 162
6.1 作战使用对武器装备的环境适应性需求分析 162
6.1.1 作战样式分析 162
6.1.2 作战使用方案分析 169
6.1.3 作战任务剖面 172
6.1.4 拟制环境保障方案 173
6.2 训练对武器装备的环境适应性需求分析 173
6.2.1 训练特点 173
6.2.2 训练任务剖面和主要环境因素 174
6.2.3 训练环境保障工作 175
6.3 储存对武器装备的环境适应性需求分析 175
6.3.1 储存的意义与分类 175
6.3.2 储存环境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176
6.3.3 储存环境控制措施 177
6.3.4 储存的存放要求 179
6.3.5 武器装备储存剖面的确定 181
6.3.6 储存环境因素 182
6.3.7 武器装备储存环境适应性需求 184
6.4 环境适应性需求分析综合 185
6.4.1 武器装备寿命期环境剖面 185
6.4.2 武器装备寿命期各阶段的主要事件与环境 186
6.5 现役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分析 187
6.5.1 使用中的经验教训调研 188
6.5.2 使用中发现的问题 188
6.5.3 达到的环境适应性水平 188
6.5.4 提高环境适应性的目标和措施 188
6.6 提出环境保障模式和环境适应性需求构想 189
6.6.1 环境保障模式 189
6.6.2 环境适应性需求构成构想 190
第7章 环境适应性要求 191
7.1 确定环境适应性要求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91
7.1.1 风险率的确定 191
7.1.2 环境参数阈值的确定 194
7.1.3 工作条件的确定 194
7.1.4 承受条件的确定 195
7.1.5 拟定相对性能统计量 195
7.1.6 环境总体 196
7.1.7 使用区域 196
7.2 自然环境适应性要求 196
7.2.1 大气环境适应性要求 196
7.2.2 空间环境适应性要求 207
7.2.3 海洋水文环境适应性要求 207
7.2.4 地表环境适应性要求 208
7.2.5 地质环境适应性要求 208
7.2.6 生物环境适应性要求 208
7.3 诱发环境适应性要求 209
7.3.1 诱发大气环境适应性要求 209
7.3.2 诱发海洋环境适应性要求 209
7.3.3 诱发机械环境适应性要求 209
7.3.4 诱发化学环境适应性要求 213
7.3.5 诱发电磁辐射环境适应性要求 214
7.4 其他要求 215
7.4.1 环境保障设备要求 215
7.4.2 环境保障资料要求 216
7.4.3 环境适应性试验要求 216
7.4.4 环境适应性评价要求 217
7.4.5 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要求 217
7.5 综合权衡和可行性分析 217
7.5.1 综合权衡 217
7.5.2 可行性分析 220
第8章 环境适应性评价 222
8.1 评价的目的、作用与原则 222
8.1.1 环境适应性评价的目的 222
8.1.2 环境适应性评价的作用 223
8.1.3 环境适应性评价的原则和要求 223
8.2 环境适应性评价的时机 224
8.2.1 论证阶段的环境适应性评价 224
8.2.2 工程研制阶段的环境适应性评价 225
8.2.3 定型阶段的环境适应性评价 225
8.2.4 使用阶段的环境适应性评价 226
8.3 环境适应性评价的基本过程 226
8.3.1 确定评价目标和内容 226
8.3.2 制定环境适应性评价计划 226
8.3.3 选择评价方法 227
8.3.4 收集评价数据 227
8.3.5 分析试验结果,编制环境适应性评价报告 227
8.4 评价方法 228
8.4.1 比较分析评价方法 228
8.4.2 实验室试验评价方法 228
8.4.3 现场试验评价方法 229
8.4.4 仿真试验评价方法 229
8.4.5 部队试验评价方法 229
8.5 评价应用示例 231
8.5.1 环境适应性评定项目 231
8.5.2 自然环境适应性评定 232
8.5.3 诱发环境适应性评定 244
第9章 环境适应性论证基础与环境保障研究 247
9.1 论证基础理论研究 247
9.2 环境基础科学研究 247
9.3 战场环境对武器装备的影响研究 250
9.3.1 战场环境威胁机理 250
9.3.2 战场损伤模式 251
9.4 电磁环境对武器装备的影响研究 252
9.4.1 电磁干扰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252
9.4.2 电子战的发展及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252
9.4.3 电磁环境影响研究的重点 253
9.5 环境保障理论与应用研究 254
9.6 环境保障资源配套建设研究 255
9.6.1 气象观(探)测系统建设 255
9.6.2 气象通信系统建设 257
9.6.3 气象资料加工处理系统建设 257
9.6.4 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建设 258
9.6.5 专用气象保障设备建设 258
9.6.6 保障设备试验与评价研究 259
第10章 环境适应性论证手段建设研究 261
10.1 环境试验设备、设施建设 261
10.1.1 建设重点 261
10.1.2 建设要求 262
10.2 仿真手段建设 263
10.2.1 仿真技术在环境试验中的地位与作用 263
10.2.2 国外发展概况 264
10.2.3 仿真实验室建设方案设想 265
10.2.4 综合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建设方案示例 270
10.3 建立环境适应性论证决策支持系统 275
10.3.1 系统的结构 276
10.3.2 系统的功能 277
10.3.3 系统的基本方案 278
10.3.4 系统应有的基本特征 279
10.3.5 系统的工作流程 279
10.3.6 典型环境适应性论证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方法示例 281
附录A 深化环境适应性研究 307
A.1 问题的提出 307
A.1.1 适应新军事革命发展的需求 307
A.1.2 实现新的作战原则的需求 308
A.1.3 跨越式发展的需求 309
A.1.4 应战性对策的需求 309
A.1.5 信息化战争的需求 310
A.1.6 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作战的需求 310
A.2 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的科学问题 311
A.2.1 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困惑的表现及原因 311
A.2.2 深化对环境适应性概念的理解 312
A.3 环境影响效益函数 314
A.4 环境影响机制分析 315
A.5 环境适应性评估 317
A.5.1 环境适应性评估的步骤 317
A.5.2 评估类型和内容 320
参考文献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