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个不同地区的枇杷周年管理工作历 1
一、枇杷周年管理工作历Ⅰ:南亚热带地区 1
二、枇杷周年管理工作历Ⅱ:内陆川渝地区 6
三、枇杷周年管理工作历Ⅲ:苏杭地区 10
第二章 枇杷的生长发育和品种特性 13
一、生物学特性 13
(一)形态解剖学特征 13
(二)生长发育特性 13
二、生态特性 21
(一)园地条件 21
(二)温度 21
(三)水分 21
(四)光照 22
(五)风 22
三、主要种类和品种特性 22
(一)主要种类 22
(二)品种分类和主要品种特性 24
第三章 建园 32
一、枇杷园地的选择 32
(一)地区、地形和地貌 32
(二)土壤类型、结构及其酸碱度 35
二、枇杷园的规划和开垦 35
(一)山地建园 35
(二)平地建园 39
三、定植 40
(一)定植前的准备 40
(二)定植方法 41
(三)定植后的管理 43
第四章 育苗 44
一、苗圃地的选择、规划和利用 44
(一)苗圃地选择 44
(二)苗圃规划 45
(三)苗圃利用 46
二、实生苗的培育 46
(一)实生苗的特点和利用 46
(二)种子的采集 47
(三)种子的处理 47
(四)播种 48
(五)播后管理 49
三、压条繁殖 50
(一)压条季节及材料选择 50
(二)环状剥皮 50
(三)包扎生根基质 50
(四)高压苗下树及培育 51
四、嫁接苗培育 52
(一)砧木品种的选择 52
(二)嫁接前的准备 52
(三)接穗的采集与处理 53
(四)嫁接方法 53
(五)嫁接苗的管理 54
五、容器育苗 55
(一)营养土的配制 55
(二)育苗容器 56
(三)育苗场地 56
(四)播种和幼苗管理 56
(五)嫁接及管理 57
六、苗木出圃 57
(一)优质壮苗的标准 57
(二)起苗及包装 58
第五章 土肥水管理 59
一、土壤管理 59
(一)土壤管理制度 59
(二)土壤改良技术 60
二、营养管理 62
(一)施肥技术 62
(二)施肥方法 64
三、水分管理 64
(一)灌水 65
(二)排水 67
第六章 整形与修剪 69
一、幼树整形 69
(一)双层或三层杯状形 69
(二)自然杯状形 70
(三)拟三挺身开心形 71
二、结果树的修剪 72
(一)修剪时期 72
(二)修剪技术 72
三、不同品种的修剪 76
四、高接与靠接 77
(一)高接换种 77
(二)靠接 79
第七章 花果管理 80
一、促进花芽分化 80
(一)花芽分化的条件 80
(二)枇杷结果母枝的形成途径 81
(三)促进花芽分化的方法 83
二、特殊生态区域枇杷花期调控综合措施 86
(一)金沙江干热河谷和云南高原河谷地区 86
(二)川西高原岷江流域干暖河谷地区(干暖、多日照) 90
三、提高枇杷坐果率的技术 91
(一)落花落果的原因 91
(二)提高坐果率的技术措施 92
四、枇杷花果负载量调控技术 93
(一)疏穗 93
(二)疏蕾 95
(三)疏果 96
五、果实套袋 97
(一)套袋的作用 97
(二)套袋的时间和方法 97
六、增大果实的综合技术措施 102
七、枇杷防寒技术 102
(一)预防早花 103
(二)灌溉防干冻 103
(三)地膜覆盖 104
(四)根外追肥 104
(五)培土 104
(六)树干涂白 104
(七)靠枝束叶 104
(八)套袋 104
(九)熏烟 105
(十)摇雪 105
(十一)塑料大棚、温室等设施栽培防寒 105
(十二)受冻后的管理 106
八、控制果实各种生理障碍产生的技术途径 106
(一)果实日灼 106
(二)缩果 107
(三)裂果 107
(四)果面紫斑 108
(五)果锈 108
(六)果实栓皮病 108
第八章 枇杷病虫害综合防治 110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10
(一)叶斑病 110
(二)炭疽病 111
(三)污叶病 112
(四)胡麻色斑病 112
(五)枝干腐烂病 113
(六)灰霉病 114
(七)赤锈病 114
(八)疫病 115
二、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15
(一)枇杷瘤蛾 115
(二)蓑蛾类 116
(三)刺蛾类 117
(四)舟蛾 117
(五)木虱 118
(六)枇杷若甲螨 118
(七)桃蛀螟 119
(六)梨小食心虫 120
(九)天牛类 121
(十)蚜虫 121
(十一)介壳虫类 122
三、枇杷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原则 122
(一)农业防治 122
(二)物理防治 123
(三)生物防治 123
(四)化学防治 123
第九章 采收与包装 124
一、采收 124
(一)采收时期 124
(二)采收方法 126
二、包装 127
(一)枇杷果分级 127
(二)包装 127
三、贮存 128
四、运输 130
附录 131
参考文献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