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 科学社会学:方法与理论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尚智丛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40230673
  • 页数:2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材。本书系统介绍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情况与主要理论,并在兼顾其他有关科学社会运行的代表性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科学社会学主流学派——默顿学派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讲解默顿学派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并全面介绍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教材。而国内已出版的同类教材只是从广义上讨论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没有具体介绍已成熟的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本书是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技传播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系统学习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必备教科书,同时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研究生,(尤其是社会学专业和理工类专业研究生)了解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参考读物。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性质 1

一、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2

三、科学社会学的学科属性与特性 3

第二节 科学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4

一、关于科学研究的各学科 5

二、科学社会学的早期思想来源 7

三、知识社会学的贡献 8

第三节 科学社会学的发展 10

一、历史概况 11

二、科学社会学的学术传统 13

三、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主题 16

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 科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 21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 21

一、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 21

二、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23

三、普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 24

第二节 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 28

一、统计调查 28

二、实地研究 29

三、资料收集 30

第三节 问卷法与访问法 31

一、问卷法 31

二、访问法 35

参考文献 38

第三章 科学社会学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 39

第一节 引文分析 39

一、引文索引的概念 39

二、引文索引检索 40

三、引文分析的运用 44

第二节 内容分析 50

一、内容分析的概念 51

二、内容分析的程序 52

三、内容分析的类型 53

第三节 传记—群体研究 57

一、传记—群体研究的概念 57

二、传记—群体研究的方法 57

三、传记—群体研究的运用 58

参考文献 60

第四章 科学社会学研究框架 62

第一节 索罗金的科学社会学规划 62

一、三种文化的划分 62

二、文化决定论与子系统的相对自治 64

三、经验研究:科学社会学的定量指标 65

四、相对主义、科学真理标准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66

第二节 科学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67

一、关于科学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研究的几个问题 68

二、关于17世纪英格兰科学兴趣兴起的研究 69

三、关于科学兴趣在各学科之间转移的研究 71

第三节 研究案例:明末清初(1582—1687)的科学发展 75

一、“格物穷理之学”学术活动分期 75

二、各时期学术群体及其建树 77

三、格物穷理之学的学术地位 80

参考文献 81

第五章 科学与经济、军事的相互作用 82

第一节 经济对科学的影响 82

一、17世纪英格兰采矿业与科学的发展 82

二、17世纪英格兰航海运输业与科学的发展 84

三、经济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方式 86

第二节 作为知识财产的科学 88

一、科学知识的资本化历程 88

二、促使科学成为商品的因素 90

三、大学的科技企业行为 91

第三节 科学与军事的相互作用 93

一、17世纪英格兰的军事与科学的关系 93

二、20世纪大学与军事的关系 95

三、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 97

参考文献 98

第六章 科学的规范结构 99

第一节 清教伦理对科学兴起的促进作用 99

一、清教对科学的激励 99

二、激励科学兴起的清教伦理观念 103

三、科学的世俗化过程 106

第二节 科学的社会规范 107

一、科学的社会规范概述 107

二、科学规范的功能 110

三、后学院科学与科学规范 111

第三节 科学共同体及其历史演变 113

一、科学共同体及其具体形式 114

二、科学家的职业分化与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115

三、科学共同体组织形式的发展 119

参考文献 121

第七章 科学的奖励系统 123

第一节 科学发现的优先权 123

一、科学发现优先权的本质与起因 123

二、科学发现优先权竞争的作用 124

三、20世纪科学发现优先权竞争形式的变化 125

第二节 科学奖励制度 127

一、科学奖励制度的本质与功能 127

二、科学奖励中的优势积累规律——马太效应 129

第三节 主要国家的科学奖励制度简介 130

一、美、日、德等国分散多元的科学奖励制度 131

二、苏联的集权式科学奖励制度 132

三、我国的科学奖励制度 133

参考文献 140

第八章 科学的评价系统 141

第一节 科学评价及其基本模式 141

一、科学评价的本质、功能和原则 141

二、科学评价的基本模式、类型和程序 142

三、科学评价的发展概况 145

第二节 科学评价的建制化模式 148

一、科学论文评审的建制化过程 149

二、科学论文评审遵循普遍主义规范的情况 150

三、论文评审制度的功能 156

第三节 引文分析与科学评价 157

一、引文分析用于科学评价的机制 157

二、采用引文分析的科学评价项目 159

三、关于我国科学论文的产出能力和影响力的定量评价 165

参考文献 165

第九章 科学共同体的分层结构 167

第一节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机制与权威结构 167

一、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机制 167

二、科学共同体的权威结构 168

三、科学权威的本质与作用 172

第二节 科学共同体的年龄结构 176

一、年龄结构与科学知识的体系化 176

二、年龄分层与科学角色 179

三、年龄分层与老人统治及研究合作等问题 182

第三节 科学家的成长规律 185

一、科学精英的成长规律 185

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成长规律 188

三、当代中国青壮年科学家的成长规律 189

参考文献 195

第十章 科学知识社会学 197

第一节 概论 197

一、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逻辑起点与思想来源 197

二、建构主义的类型 199

三、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反响 200

第二节 冲突理论、强纲领与利益分析 201

一、冲突理论 201

二、强纲领 202

三、利益分析 204

第三节 巴斯学派、实验室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理论 208

一、巴斯学派、复制及争论 208

二、实验室研究及其他微观社会学面向 212

三、行动者网络理论 216

参考文献 220

中外人名对照表 222

图1.1 齐曼的科学社会学划分 3

图2.1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方法的关系 30

图3.1 1958—1967年间遗传学主要进展编年图 44

图3.2 同引阈值为3时的文献簇网状图 48

图3.3 1945—1953年的噬菌体研究网络 59

图3.4 噬菌体学科论文新作者的累加情况与不变式理论论文的累加情况 60

图4.1 西学主要领域著作量 76

图4.2 著作量比较 80

图8.1 根据作者地位对单一作者论文进行评审的过程 154

图8.2 Hendrickson WA的所有学科成果排名表 160

图8.3 Hendrickson WA在BIOLOGY & BIOCHEMISTRY领域内的科学家排名表 161

图8.4 经济管理学学科机构排名表 161

图9.1 按声誉形成的科学共同体权威结构 171

图9.2 科学人员与全部雇员的年龄结构比较(美国1968年) 177

图9.3 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 190

图9.4 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龄分布 191

图9.5 国内外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年龄分布 191

图9.6 首次发表索引论文的年龄分布 193

图9.7 首次获得资助并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年龄分布 193

图9.8 各年龄段论文总数与人均论文数 194

表2.1 各区人口分布 26

表2.2 样本容量的确定 27

表2.3 统计调查的资料格式 28

表3.1 默顿文献被引频次统计 50

表3.2 新闻杂志对20世纪60年代各类问题的报道和盖洛普调查关于各类问题重要性的排序对照表 51

表3.3 中、美、日及世界主要纳米科学技术关键词频次比较(1989—1996) 54

表3.4 样本的权重分数 56

表4.1 1601—1700年英格兰重要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数量 70

表4.2 1601—1700年间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智力兴趣的英格兰人的数量 70

表4.3 1665—1702年《汇刊》文章分类 72

表4.4 1665—1702年间《汇刊》反映的各领域的科学兴趣指数 73

表4.5 两大类别科学兴趣的转移(1665—1702) 74

表4.6 英国1665—1702年间学者对不同科学领域的相对兴趣 75

表5.1 英格兰发明专利(1561—1688) 83

表5.2 社会经济需求对皇家学会会员选择研究问题的大致影响程度 87

表5.3 17世纪后期4年中军事相关研究占皇家学会全部研究项目的比例 94

表6.1 因学生的宗教信仰而造成的中学入学差别(按百分比计算)普鲁士,1875—1876 103

表6.2 因学生的宗教信仰而造成的中学入学差别(按百分比计算)巴登州,1885—1895 103

表6.3 部分大学付工资的教席数目(按领域,1400—1700) 117

表6.4 精英人物初始兴趣的变化(%) 118

表7.1 德国各类机构颁发的科学奖项 132

表7.2 德国科学奖项的奖金数量 132

表8.1 分配给不同等级投稿人的评审人等级 153

表8.2 稿件采用率(按作者年龄和地位等级分组) 155

表8.3 评审人对用稿的决定(按投稿人和评审人地位等级分组) 155

表8.4 评审人与投稿人相对地位与论文采用率的关系 156

表8.5 空间科学领域排行在前5名的国家 162

表8.6 空间科学领域排行在前5名的期刊 162

表8.7 空间科学的研究前沿论文 163

表8.8 中国在22个学科分类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60个机构中的排名情况 164

表8.9 中国在22个学科分类中的论文被引用最多的60个机构中的排名情况 165

表9.1 具有不同生产率(一生发表论文数)的作者人数与论文数量一览表 169

表9.2 美国部分科学家同期群在各种科学角色上的时间分配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