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村调查报告》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友华,杜骏飞等主笔(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32131297
  • 页数:177 页
图书介绍:为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量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对中国部分著名村落发展水平的分析,对名村与非名村的差别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乡村社会内部分层衍变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方法创新,极富学术研究价值。

丛书总序 1

导言 1

第一章 他们的生活 13

一、样本分析与人口学变量 14

二、家庭经济:中国人的计算单位 16

(一)田地占有情况 17

(二)粮食生产与销售 19

(三)家庭收入结构 20

(四)农村家庭固定资产 21

(五)尚未完全开放的农村市场 25

(六)开支情况 26

三、乡村环境:现代化下的隐忧 28

(一)环境卫生 29

(二)环境污染 30

四、农村教育:期待更多的机会 31

五、乡村政治:亟需突围的困局 35

(一)基层选举与政治热情 35

(二)村务与村民评价 38

(三)村干部及其作用 40

六、农村医疗:任重而道远 41

七、乡村法制:无法承受之重 45

八、乡村文化:传统与现代并存 48

九、农村思想建设:应进一步落实措施 52

(一)“30.7%和69.3%” 52

(二)“15个党员,5个答案” 53

十、新农村:农民眼中的理想图景 55

第二章 中国乡村的三个层次 59

一、人口学变量与样本分析 61

(一)性别分布与年龄分布 61

(二)乡村经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对假设1.1的检验 62

二、家庭经济:乡村分化的典型表现 63

(一)田地耕种情况与收入结构:在“农”与“非农”之间 63

(二)固定资产:村庄分化的物质标志 67

(三)经济压力的主观评价 72

(四)科技普及与乡村分化:假设1.2的检验 74

(五)市场开放程度与乡村分化:对假设1.5的检验 75

三、乡村环境: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环境 77

(一)环境卫生 77

(二)环境污染 79

(三)村民的主观态度 80

四、乡村义务教育:普及与差异 81

(一)入学基本状况 82

(二)村民对义务教育的态度 83

五、乡村政治:不同的政治生态 87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村民对乡村政治的关注度呈负相关 87

(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村庄,其村政现状越不成为一个“问题” 90

六、农村医疗:经济的影响 94

(一)医疗水平的差异 95

(二)农村合作医疗的差异 96

七、乡村法制建设与法制文化:大同小异 97

八、文化建设: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101

(一)文化基础设施与娱乐活动:传统与现代 101

(二)信息传播渠道 103

九、思想建设:党建的分化 105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105

(二)乡村经济与党员威信:对假设1.4的检验 106

十、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 108

(一)对新农村政策的认知 108

(二)农民眼中的新农村 110

(三)农民的认同与信心 111

(四)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113

第三章 名村与非名村 114

一、人口学变量与样本分析 116

(一)性别分布 116

(二)年龄分布 117

(三)家庭人口情况 118

(四)受教育程度与名村非名村的关系 119

二、家庭经济:“名”与“非名”的重要分水岭 119

(一)家庭收入:“由名而利”的乡村典型 120

(二)收入结构:徘徊在农与非农之间的中国乡村 121

(三)乡村家庭固定资产:“名”与“非名”的深刻烙印 125

(四)家庭经济压力 130

(五)科技下乡:略显尴尬的口号 132

(六)乡村市场:尚未开放的流通领域 133

三、乡村环境:污水流向非名村? 135

(一)环境卫生:生活污染的处理 135

(二)环境污染的主观评价:潜在的危险 137

(三)村民的主观认同:对假设2.3的检验 138

四、义务教育:“名”与“非名”间的失衡 140

(一)基本入学情况:大同小异 141

(二)对教育的主观评价:“名”与“非名”的另一分化 141

五、乡村政治生态:社会环境的分化 143

(一)政治生态:两类村庄,两种村政 143

(二)民意:不同的村庄,同一种诉求 147

六、乡村医疗:未完成的体制改革 149

七、法制建设:尴尬的武器与乡村分化 152

(一)法律:农民的最后武器 152

(二)法制环境:“名”与“非名”的制度分异 154

八、文化建设:徘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155

(一)文化方面的基础设施:传统与现代的分野 155

(二)文化娱乐活动:低成本的大众娱乐 156

(三)村庙与庙会:非名村的传统沿袭 158

(四)负面文化:非名村的“道德标签”? 159

九、乡村思想建设:“名”与“非名”的政治分化 160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名”与“非名”的政治生活 160

(二)党员威信:作为典型榜样的名村 161

十、新农村: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展望 164

(一)对“新农村”政策的认知:来自非名村的冀望 164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愿景与认同 165

后记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