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3
第1章 研究进展 3
1.1 国内外生态评价进展与发展趋势 4
1.1.1 国内外生态评价进展 4
1.1.2 生态评价内容 5
1.1.3 区域生态评价研究方法进展 6
1.1.4 生态评价的发展趋势 8
1.2 研究区研究进展 9
1.2.1 研究概况 9
1.2.2 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 10
第2章 生态概况 14
2.1 区位与交通 14
2.1.1 区位 14
2.1.2 交通网络 14
2.2 自然条件 15
2.2.1 地貌 15
2.2.2 地质 16
2.2.3 气候 18
2.2.4 水资源 21
2.2.5 土壤 23
2.2.6 植被 23
2.3 社会经济 27
2.3.1 自然资源 27
2.3.2 社会经济 28
2.4 主要生态问题 29
2.4.1 水土流失 29
2.4.2 沙质荒漠化 29
2.4.3 土壤次生盐渍化 30
2.4.4 旱涝灾害 30
2.4.5 其他生态问题 31
第二篇 生态遥感技术理论基础 35
第3章 生态因子的选取及分类系统 35
3.1 生态因子选取 35
3.1.1 选取原则 35
3.1.2 选取的生态因子 35
3.2 生态因子分类系统 37
3.2.1 水土流失分类系统 37
3.2.2 沙质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 38
3.2.3 土壤盐渍化分类系统 38
3.2.4 植被覆盖度分类系统 39
3.2.5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39
3.2.6 生态地质背景分类 40
第4章 遥感信息源选取、处理与数字地理底图编制 41
4.1 遥感信息源选取 42
4.1.1 选取原则 42
4.1.2 类型选取 42
4.1.3 时相选择 43
4.1.4 时段确定 43
4.1.5 图像选用 43
4.2 数字地理底图编制 44
4.2.1 技术要求 44
4.2.2 数字化采集 45
4.2.3 地理底图产品 46
4.3 遥感图像处理 46
4.3.1 图像质量 46
4.3.2 图像处理 46
4.3.3 遥感图像产品 52
第5章 生态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 53
5.1 生态信息提取 53
5.1.1 解译标志建立与初步解译 53
5.1.2 野外调查与验证 53
5.1.3 专题图件编制及面积量算 55
5.2 信息综合分析 55
5.2.1 现状分析与成因分析 55
5.2.2 生态因子遥感动态分析 56
5.2.3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58
第三篇 区域生态遥感实践研究 63
第6章 水土流失 63
6.1 水土流失类型与强度判定 63
6.1.1 水土流失类型的确定 63
6.1.2 水土流失强度的判定 63
6.2 水土流失现状 65
6.2.1 水力土壤侵蚀 65
6.2.2 风力土壤侵蚀 69
6.2.3 冻融土壤侵蚀 71
6.3 主要粗泥沙来源区遥感分析 73
6.3.1 岗纳格玛错黄河干流区 73
6.3.2 玛曲黄河干流区 74
6.3.3 共和盆地黄河干流区 74
6.3.4 沙坡头至磴口黄河干流区 74
6.3.5 鄂尔多斯高原周缘覆沙丘陵区 74
6.3.6 鄂尔多斯东北部土石丘陵区 75
6.3.7 黄土高原北部砂黄土区 76
6.4 水土流失治理 76
6.4.1 成效 76
6.4.2 存在问题 77
第7章 沙质荒漠化 78
7.1 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遥感特征 78
7.2 沙质荒漠化现状 79
7.2.1 沙质荒漠化土地分布 79
7.2.2 沙质荒漠化程度 80
7.3 沙质荒漠化分区及特点 80
7.3.1 青藏高原区 81
7.3.2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区 85
7.3.3 鄂尔多斯盆地区 89
第8章 土壤盐渍化 97
8.1 土壤盐渍化类型遥感特征 97
8.2 土壤盐渍化现状 97
8.3 土壤盐渍化发展趋势 98
8.4 盐渍化土壤类型与分布 99
8.5 土壤盐渍化成因及其防治与改良 102
8.5.1 土壤盐渍化的成因 102
8.5.2 土壤盐渍化的防治与改良 104
8.5.3 存在问题与对策 106
第9章 植被覆盖度 107
9.1 植被覆盖度遥感特征 107
9.2 植被覆盖度现状 107
9.2.1 植被覆盖度 107
9.2.2 植被分区 108
第四篇 生态分区、综合评价与治理第10章 生态分区 123
10.1 目标与原则 123
10.1.1 分区目标 124
10.1.2 分区原则 124
10.2 生态分区 126
10.2.1 分区指标 126
10.2.2 分区结果 126
第11章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128
11.1 评价指标选取与标准化 128
11.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128
11.1.2 评价指标的确定 128
11.1.3 评价指标信息的获取 129
11.1.4 评价指标信息的标准化 129
11.2 权重的确定 131
11.2.1 专家知识库判定法 131
11.2.2 层次分析法 131
11.3 评价结果 135
11.4 生态区生态质量评述 135
11.4.1 黄土高原生态区 135
11.4.2 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生态区 145
11.4.3 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区 152
第12章 生态治理对策 157
12.1 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区 157
12.2 黄土高原生态区 158
12.3 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生态区 159
第五篇 重点及典型地区生态特征与动态变化遥感研究第13章 重点地区生态遥感研究 165
13.1 区域概况 165
13.1.1 位置及交通 165
13.1.2 自然地理 165
13.1.3 社会经济 168
13.2 沙质荒漠化成因与动态变化分析 168
13.2.1 成因分析 168
13.2.2 沙质荒漠化现状和危害 178
13.2.3 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变化分析 182
13.3 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分析 190
13.3.1 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条件 190
13.3.2 水土流失类型与强度遥感特征 196
13.3.3 水土流失现状 197
13.3.4 水土流失遥感动态变化分析 199
13.4 植被覆盖度现状与动态变化分析 203
13.4.1 植被覆盖度遥感特征 203
13.4.2 植被覆盖度现状 204
13.4.3 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 207
第14章 典型区主要生态因子研究 210
14.1 1∶5万老高川幅水土流失遥感分析 210
14.1.1 概况 210
14.1.2 水土流失现状遥感分析 210
14.2 1∶5万镇罗堡幅土壤盐渍化遥感分析 213
14.2.1 概况 213
14.2.2 盐渍化土地类型遥感特征 214
14.2.3 土壤盐渍化现状 214
14.2.4 盐渍化土壤类型与分布 216
主要参考文献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