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解《伤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再良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7091503
  • 页数:5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1.以提纲归类方式整理《伤寒论》全部原文,通过提纲使读者对每篇内容一目了然。2.对原文的展开只设读解栏,文字尽量简约,观点尽量平实,抓住要点,联系实际,必要处作些发挥,发表个人见解。3.每篇设概述与结语,以示病证源流,以清楚《伤寒论》具体内容在历史演变、临证。

伤寒论序 1

伤寒卒病论集 2

原文读解篇 5

绪言 5

一、沿革 5

二、内容 9

(一)六经病证 9

(二)六经辨证 12

(三)治法与方剂 15

(四)伤寒与温病 18

(五)伤寒与杂病 20

三、注释、研究、学习 23

(一)注释 23

(二)研究 26

(三)学习 2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30

一、述要 32

1.提纲 32

2.传经 33

3.辨寒热 35

4.辨温病 36

5.并病 37

6.合病 39

7.治则 40

8.欲愈 42

二、证治 43

(一)正治 43

1.经证 43

(1)中风 43

1)桂枝汤证 43

2)桂枝汤类方证 50

①桂枝加葛根汤证 50

②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51

③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51

④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53

⑤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54

(2)伤寒 55

1)麻黄汤证 55

2)麻黄汤类方证 61

①葛根汤证 61

②葛根加半夏汤证 62

③大青龙汤证 62

④小青龙汤证 64

2.腑证 66

(1)蓄水 66

1)五苓散证 66

2)茯苓甘草汤证 70

(2)蓄血 71

1)桃核承气汤证 71

2)抵当汤证 72

3)抵当丸证 74

(二)救误 75

1.误汗 78

(1)桂枝加附子汤证 79

(2)白虎加人参汤证 80

(3)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80

(4)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83

(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83

(6)桂枝甘草汤证 85

(7)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86

(8)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86

(9)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87

(10)调胃承气汤证 87

(11)真武汤证 88

(12)禹余粮丸证 88

2.误吐 89

3.误下 90

(1)桂枝去芍药汤证 92

(2)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92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93

(4)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93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94

(6)干姜附子汤证 95

(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95

(8)茯苓四逆汤证 96

(9)四逆汤证 96

(10)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97

(11)桂枝人参汤证 98

4.火逆 98

(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01

(2)桂枝加桂汤证 102

(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103

(三)变证 105

1.热入血室 105

2.懊憹 107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107

(2)栀子厚朴汤证、栀子干姜汤证 111

3.结胸 112

(1)大陷胸丸证 114

(2)大陷胸汤证 115

(3)小陷胸汤证 117

(4)白散及文蛤散证 117

4.脏结 119

5.痞证 120

(1)半夏泻心汤证 120

(2)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21

(3)附子泻心汤证 123

(4)生姜泻心汤证 123

(5)甘草泻心汤证 124

(6)旋覆代赭汤证 125

6.类痞 127

(1)十枣汤证 127

(2)五苓散证 128

(3)瓜蒂散证 128

7.腹痛 129

(1)小建中汤证 129

(2)黄连汤证 130

8.风湿 130

(1)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 130

(2)甘草附子汤证 131

(3)炙甘草汤证 132

结语 133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37

一、述要 138

1.提纲 138

2.成因 139

3.外候 141

4.辨寒热虚实 144

5.合病与并病 148

6.治禁 150

7.预后 152

8.欲愈 152

二、证治 153

(一)正治 153

1.经证 153

(1)白虎汤证 153

(2)白虎加人参汤证 155

(3)栀子豉汤证 157

(4)猪苓汤证 158

2.腑证 159

(1)调胃承气汤证 159

(2)小承气汤证 163

(3)大承气汤证 166

(二)变证 174

1.脾约 174

(1)麻子仁丸证 174

(2)蜜煎导证 175

2.表证 176

(1)桂枝汤证 176

(2)麻黄汤证 176

3.蓄血 177

抵当汤证 177

4.发黄 178

(1)茵陈蒿汤证 180

(2)栀子柏皮汤证 181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82

5.呕吐 182

吴茱萸汤证 182

结语 183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86

一、述要 187

1.提纲 187

2.合病 187

3.治禁 188

4.预后 189

5.欲愈 190

二、证治 190

(一)正治 190

小柴胡汤证 190

(二)权变 197

1.柴胡桂枝汤证 197

2.黄芩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198

3.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98

4.大柴胡汤证 199

5.柴胡加芒硝汤证 201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02

结语 203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05

一、述要 206

1.提纲 206

2.鉴别 206

3.治禁 207

4.预后 207

5.欲愈 208

二、证治 208

(一)正治 208

1.四逆辈 208

2.理中丸 209

(二)权变 211

1.桂枝汤证 211

2.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 211

结语 212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14

一、述要 215

1.提纲 215

2.鉴别 215

3.治禁 216

4.预后 218

5.欲愈 220

二、证治 221

(一)正治 221

1.寒化 221

(1)四逆汤证 221

(2)通脉四逆汤证 224

(3)白通汤证 225

(4)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25

(5)真武汤证 226

(6)附子汤证 227

(7)桃花汤证 228

(8)吴茱萸汤证 229

2.热化 230

黄连阿胶汤证 230

(二)权变 232

1.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232

2.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32

3.四逆散证 233

4.猪苓汤证 234

5.大承气汤证 234

(三)类证 235

1.猪肤汤证 235

2.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235

3.苦酒汤证 236

4.半夏散及汤证 236

结语 237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39

一、述要 240

1.提纲 240

2.厥热胜复 240

3.治禁 242

4.预后 243

5.欲愈 244

二、证治 245

(一)正治 245

1.乌梅丸证 245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246

3.麻黄升麻汤证 246

(二)类证辨治 248

1.厥逆 248

(1)灸法 248

(2)白虎汤证 248

(3)当归四逆汤证 248

(4)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248

(5)四逆汤证 249

(6)瓜蒂散证 250

(7)茯苓甘草汤证 251

(8)麻黄升麻汤证 251

2.下利 252

(1)四逆汤证 252

(2)通脉四逆汤 252

(3)白头翁汤证 253

(4)小承气汤证 253

(5)栀子豉汤证 254

(6)预后 254

3.呕吐 256

(1)四逆汤证 257

(2)吴茱萸汤证 257

(3)小柴胡汤证 257

4.哕逆 258

结语 259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262

一、述要 262

1.主症 262

2.鉴别 263

3.善后 264

二、证治 264

1.五苓散证、理中丸证 264

2.四逆汤证 265

3.四逆加人参汤证 266

4.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267

5.桂枝汤证 267

结语 268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270

一、阴阳易 270

烧裈散证 270

二、差后 271

1.小柴胡汤证 271

2.牡蛎泽泻汤证 272

3.理中丸证 272

4.竹叶石膏汤证 273

三、劳复 273

枳实栀子豉汤证 273

结语 274

专题发挥篇 277

历史上的传染病与医学的进步 277

外感热病临床证治的历史进展 289

六经病证中的阶段与层次感 311

六经病证中的寒热与虚实辨 319

六经病证中的治则治法刍议 327

关于合病与并病 336

关于厥阴病的思考 349

承伤寒于前 启温病于后 355

条分缕析辨寒温 361

定六经为百病之总诀 366

经方时方不相悖 375

纠偏补世 还须古法 382

附录 387

经方理论研究的新说——江部洋一郎等《经方医学》的编译 387

一、关于人体的生理病理观 387

二、桂枝汤及其类方 394

三、麻黄汤及其类方 403

四、葛根汤与痉病方 408

五、痹证及其相应处方 416

六、关于小青龙汤证 424

七、柴胡汤及其类方 429

八、栀子豉汤及其类方 437

九、脏结、结胸及其相关处方 442

十、泻心汤及其类方 454

十一、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真武汤等 459

十二、五苓散及其他苓桂剂 464

十三、胸痹、心痛及其相应处方 472

十四、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及其类方 477

十五、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 481

参考文献 488

附记 488

后记 490

《伤寒论》条文索引 492

《伤寒论》方剂索引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