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洪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030195357
  • 页数:1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脏象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机能。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学习和研究其他各门课程奠定基础。特点十注重三基,吸取新的研究成果,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医名词术语国际化,现代化,附有习题,便于复习。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2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4

一、整体观念 4

二、辨证论治 6

第三节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6

一、《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7

二、《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7

第2章 阴阳五行 8

第一节 阴阳学说 8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8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9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1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与归类 12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3

第3章 藏象 17

第一节 概述 17

一、藏象和藏象学说的概念 17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17

三、脏腑的分类和依据 18

四、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19

第二节 五脏 19

一、心 19

附:心包络 22

二、肺 22

三、脾 24

四、肝 26

五、肾 29

附:命门 33

第三节 六腑 33

一、胆 34

二、胃 34

三、小肠 35

四、大肠 35

五、膀胱 36

六、三焦 36

第四节 奇恒之腑 37

一、脑 37

二、髓 37

三、女子胞 38

附:精室 38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38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38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41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43

第4章 精气血津液 44

第一节 精 44

一、精的概念 44

二、精的生成 44

三、精的功能 45

第二节 气 45

一、气的概念 45

二、气的生成 46

三、气的功能 46

四、气的运动 47

五、气的分类 48

第三节 血 50

一、血的概念 50

二、血的生成 50

三、血的运行 50

四、血的功能 51

第四节 津液 51

一、津液的概念 51

二、津液的代谢 51

三、津液的功能 52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52

一、气与血的关系 52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53

三、气与精的关系 53

四、血与津液的关系 54

五、血与精的关系 54

第5章 经络 55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55

一、经络的概念 55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55

第二节 十二经脉 56

一、命名原则 56

二、走向、交接、分布规律 57

三、表里关系和流注次序 58

四、循行部位 59

第三节 奇经八脉 63

一、分布规律 63

二、生理功能 63

三、循行部位 64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67

一、十二经别 67

二、十五别络 68

三、十二经筋 68

四、十二皮部 68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68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69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70

第6章 体质 72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72

一、体质的概念 72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73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73

一、先天因素 73

二、后天因素 74

三、其他因素 75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75

一、体质阴阳分类及其特征 76

二、古今体质类型研究 76

第7章 病因 78

第一节 外感病因 78

一、六淫 78

二、疠气 83

第二节 内伤病因 83

一、七情内伤 84

二、饮食失宜 86

三、劳逸过度 87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88

一、痰饮 88

二、瘀血 89

三、结石 91

第四节 其他病因 92

一、毒邪 92

二、外伤 94

三、寄生虫 95

四、药邪 96

五、先天因素 96

第8章 发病 98

第一节 发病原理 98

一、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98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99

三、影响发病的环境因素 100

第二节 发病类型 101

第9章 诊法 104

第一节 望诊 104

一、望神 104

二、望色 105

三、望形态 106

四、望头项五官 106

五、望舌 108

六、望皮肤 112

第二节 闻诊 112

一、听声音 112

二、嗅病气 114

第三节 问诊 115

一、问诊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115

二、询问一般情况、主诉、病史 115

三、询问现在症状 116

第四节 切诊 122

一、脉诊 122

附:二十八种脉分类比较表 125

二、按诊 126

第10章 病机与辨证 128

第一节 八纲的病机与辨证 128

一、表里的病机与辨证 128

二、寒热的病机与辨证 129

三、虚实的病机与辨证 129

四、阴阳辨证总纲 130

五、八纲病机与辨证的复杂变化 131

第二节 阴阳失调的病机与辨证 133

一、阴阳偏盛 133

二、阴阳偏衰 134

三、阴阳互损 134

四、阴阳亡失 135

第三节 气血津液失常的病机与辨证 135

一、气病的病机与辨证 135

二、血病的病机与辨证 137

三、津液失常病机与辨证 139

四、气血津液关系失常的病机与辨证 141

第四节 脏腑病的病机与辨证 143

一、五脏病的病机与辨证 143

二、六腑病的病机与辨证 154

三、脏腑兼证的病机与辨证 158

第五节 外感病病机与辨证 161

一、六经病机与辨证 161

二、卫气营血病机与辨证 163

三、三焦病机与辨证 165

第11章 养生防治康复 167

第一节 养生 167

一、养生的重要意义 167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168

第二节 预防 169

一、未病先防 169

二、既病防变 170

第三节 治则 171

一、扶正祛邪 171

二、标本缓急 172

三、调整阴阳 173

四、正治反治 174

五、调理脏腑 175

六、调理精气血津液 176

七、三因制宜 177

第四节 康复 178

一、康复的基本原则 178

二、康复的主要方法 178

主要参考书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