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6
附于书前的几点说明 8
1章日本陶艺的文化特征 12
一节 日本陶艺历史发展脉络 12
二节 日本陶艺的艺术风格 14
一 温情雅致的东方特色 14
二 顺应材质的自然情趣 15
三 注重实用的审美观念 15
四 朴素无华的平民意识 15
五 一丝不苟的工艺精神 16
三节 日本陶瓷文化的形成因素 16
一 岛国的根基意识 16
二 自然环境的依托 16
三 中国文化的影响 17
四 传统美学观念的延伸 18
五 民族心理因素的表露 19
六 独特文化形式的展现 20
2章早期的土器和陶器 28
一节 早期的土器 28
一 绳纹土器 28
二 弥生土器 35
三 土师器 38
四 埴轮 39
二节 早期的陶器 40
一 须惠器 40
二 奈良三彩 46
三 平安绿釉 52
3章 镰仓、室町时代的六大古窑一节 濑户 57
二节 常滑 65
三节 信乐 67
四节 越前 73
五节 丹波 77
六节 备前 80
七节 镰仓时代其他窑场 87
一 中津川 87
二 志户吕 87
4章 桃山时代的茶陶 90
一节 桃山时代的茶道 90
一 桃山茶道的历史背景 90
二 茶道思想对陶瓷的影响 91
二节 桃山时代的茶陶 93
一 美浓 93
二 濑户 105
三 伊贺 106
四 信乐 108
五 丹波 108
六 备前 108
七 乐烧 114
八 桃山时代的其他各窑 118
5章 17世纪九州诸窑的兴起一节 唐津烧 124
一 内唐津 126
二 外唐津 129
二节 高取烧 132
一 古高取时代 132
二 远州高取时代 133
三 小石原高取时代 134
四 福冈皿山时代 134
三节 上野烧 135
四节 八代烧 135
五节 萨摩烧 137
六节 节萩烧 141
6章 日本瓷器的起源和发展一节 李参平和瓷器的创始 146
二节 肥前瓷器的兴盛 146
三节 柿右卫门 147
四节 古伊万里 151
五节 锅岛烧 153
六节 古九谷 158
七节 姬谷烧 162
7章江户时代的陶瓷 172
一节 京烧 172
一 仁清 172
二 乾山 174
二节 东日本各窑 179
三节 西日本各窑 181
四节 幕府末年诸窑 184
8章 明治时代的陶瓷 188
一节 近代陶艺的起点 188
二节 产业陶瓷的序幕 189
三节 维也纳万国博览会的影响 191
四节 新技术引进和各地窑业的发展 194
五节 旭烧和瓦格纳 198
9章 20世纪前半叶的陶瓷一节 通向现代陶艺的桥梁 202
二节 20世纪初杰出的陶艺家 204
一 板谷波山 204
二 北大路鲁山人 209
三 富本宪吉 215
四 河合卯之助 217
三节 农商务省工艺展 220
四节 民艺运动 222
一 民艺思想 222
二 民艺派陶艺家 223
五节 参加帝展的运动 234
六节 古典复兴活动 238
七节 “艺术特殊工艺技术”的指定 240
10章前卫陶艺 244
一节 早期前卫运动 244
一 赤土社 244
二 20世纪20-30年代陶艺发展状况 244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陶艺状况 247
二节 走泥社 249
11章20世纪后半叶的陶瓷一节 新的造型理念——富本宪吉和加守田章二 264
二节 20世纪60—70年代的陶艺 270
三节 20世纪80—90年代的陶艺 273
四节 日本现代陶瓷设计 303
12章人间国宝 316
一节 重要无形文化财 316
一 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指定标准 316
二 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和保持团体的认定基准 317
二节 人间国宝及保持团体 317
一 色绘瓷器 318
二 铁釉陶器 329
三 志野·濑户黑 335
四 民艺陶器 338
五 备前烧 340
六 萩烧 349
七 唐津烧 353
八 染付(青花) 357
九 白瓷·青白瓷 361
十 铁绘 367
十一 琉球陶器 370
十二 练上手 372
十三 三彩 375
十四 青瓷 377
十五 彩釉瓷器 381
十六 常滑烧 383
十七 釉里金彩 387
十八 保持团体 387
附于书后的一篇札记 394
后记 398
中日文汉字名词对照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