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诞生 1
远古时代的“电影”想象 3
语言和语言官能症 5
《假面》:她为何沉默不语 7
《爱德华大夫》与视觉无意识 9
1895年:眼睛的盛宴 12
伟大的默片时代 16
格里菲斯:用闪电书写历史 24
爱森斯坦:电影的蒙太奇剪接 26
影像语言与小说语言的区别与互渗 28
《黑暗中的舞者》:影像是现代病的慰疗者 35
我们只动了巨人的小手指 42
第2讲 身体 45
身体:人类精神史上的盲点 47
“日常身体”与“表演身体”的间离 52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日常身体和表演身体 58
构建表演身体的仪式化过程 63
“表演身体”的衍生性 70
身体表意系统的多重建构 78
服饰和道具是身体的形容词 81
《生活秀》:两支烟之间的战争 82
场面调度:身体权力的分配 90
过度诠释:意向与身体的游离 94
反仪式化和贾樟柯 95
《发条橙》:看身体可以疗救精神吗? 96
“身体电影”和“大脑电影” 99
《德拉姆》:一部“大脑电影” 100
《断背山》:保卫身体的感受力 107
第3讲 运动 109
“感知—动作”与“动作—动作” 111
“对手戏”:运动的内驱力及其释放 118
片头:非自然断裂的引爆力 125
《情书》:运动的戏剧化模式 127
“追赶(杀)”是电影手段的最高表现 134
《广岛之恋》:感知与动作的双轨运作 136
《毕业生》:外在动作与心灵动作的结合 141
动作的机械化、卡通化、脱轨和毁灭 143
第4讲 时间 147
“运动无力”导致时间的凸现 149
柏格森时间与电影 154
《野草莓》:时间的三个箭头与两个畛域 156
《去年在马里安巴》:回忆时间中的“尖点”分立 161
塔可夫斯基:回忆与梦幻的置换 167
王家卫:时间链条上的脱落 173
小津安二郎:“运动稀少”的时间 176
《罗拉快跑》:游戏时间 180
时间的感伤性质 184
第5讲 空间 187
电影比小说更重视空间 189
物性空间·心灵空间·超人(神性)空间 190
《放大》:物性空间的迷离性 193
相互烛照的复式空间 196
《青红》:隐性的空间构图 200
城市电影:肖申克空间与“敞视控制” 207
《小武》:情感消亡的空间表述 211
电影空间与赛博空间 212
第6讲 声音 215
声音是一个新的影像维度 217
《冰山上的来客》:声音对画面的指示性 224
《公民凯恩》:流言是电影的宠物 228
《小城之春》:对话与影像的交互作用 232
《荆轲刺秦王》:三人对谈的多棱镜结构 237
音响效果的对位处理 240
音乐与画面之间的间离效果 242
《海上钢琴师》:电影声谱是环形的 245
第7讲 色彩 249
色彩与人的心灵感应 251
《红色沙漠》:精神分裂者的色彩世界 254
《英雄》:黑色的必要性 257
《蓝色》:水晶灯与泳池的变奏 261
《孔雀》:主色调标识历史 267
《2046》:末日的暗红色 272
第8讲 文化 273
“原父”:自远古沉积下来的文化无意识 275
中国:以生父为中心的精神王国 278
寻父·审父·弑父与重塑父亲的两难 280
从《早春二月》到《小武》:没有“精神领导者”的一群 289
“原父”怎样护佑了冯小刚 292
父亲角色的转换与暧昧 295
“找寻”:一个常见的电影叙事框架 302
第9讲 政治 305
电影是一种温柔的政治暴力 307
政治电影的“杂耍因素” 309
《007系列》:新帝国的战略隐喻 314
《鬼子来了》:“挂甲”的讽喻性寓言 316
《华氏911》:欧洲人对“新帝国”的反抗 322
《横空出世》:反抗“帝国”的艰辛与幸福 323
调性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329
后记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