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铮,吴昊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093047X
  • 页数:1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有关竞技体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竞技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1

一、原始社会竞技体育的萌芽 1

二、古代竞技体育的初兴 2

三、近代竞技体育的发展 3

四、现代竞技体育的走向 4

第二节 东西方体育思想的交融和发展 5

一、东方竞技体育的取向 5

二、西方竞技体育的取向 6

第三节 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7

一、文艺复兴与近代体育思想的萌芽 7

二、宗教改革与近代体育观的变化 9

三、启蒙运动与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 9

四、德国体操、瑞典体操与英国户外运动 10

第四节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4

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概略 14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酝酿与发展 14

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兴 15

第五节 奥林匹克主义、宗旨、精神和格言 16

一、奥林匹克主义 16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 17

三、奥林匹克精神 17

四、奥林匹克格言 17

第六节 职业竞技体育 18

一、世界职业体育的出现与发展 18

二、中国职业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19

三、竞技体育的职业化 20

第七节 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 22

一、妇女与古代奥运会 22

二、国际女子体育联合会 22

第二章 竞技体育的意义和特点第一节 竞技体育的内涵和外延 24

一、竞技体育在近、现代社会的发展 24

二、发展中的竞技体育 26

三、竞技体育内涵和外延 26

第二节 竞技体育的意义 29

一、体现国家综合实力 29

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9

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9

四、增进友谊,加强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0

五、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30

六、推动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 30

第三节 竞技体育特点 31

一、极强的科技含量和观赏性 31

二、主体比较性 31

三、身体活动性 32

四、规则制约性 33

五、竞争公开、公正性 33

六、社会承认性 34

第三章 国内外竞技体育主要赛事、机构第一节 奥林匹克 35

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35

二、夏季奥运会 37

三、冬季奥运会 37

四、伤残人奥运会 38

第二节 职业竞技体育热点赛事 39

一、世界杯足球赛 39

二、欧洲五大足球联赛 40

三、美国国家篮球联赛 43

四、四大网球公开赛 44

第三节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45

一、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 45

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45

第四节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 47

一、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47

二、中国大学生运动会 47

三、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 49

第四章 竞技体育欣赏 54

第一节 竞技美——体育欣赏的发端 54

一、身体美 55

二、运动美 58

三、人文美 62

第二节 竞技体育欣赏 63

一、竞技体育欣赏的审美观 64

二、竞技体育欣赏的审美修养 65

三、拥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经验 65

四、赛场文明 66

第三节 竞技体育项群欣赏 67

一、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的欣赏与评价 68

二、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的欣赏与评价 71

三、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的欣赏与评价 73

四、技能主导类——准确性项目的欣赏与评价 75

五、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目的欣赏与评价 79

六、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的欣赏与评价 84

七、技能主导类——同场竞技性项目的欣赏与评价 92

八、技能主导类——格斗性项目的欣赏与评价 111

第五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竞技体育第一节 运动训练科学化 122

一、各种训练方法的形成 122

二、运动与恢复理论 123

三、运动训练周期性理论 124

四、现代科技成果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 124

第二节 兴奋剂与反兴奋剂 125

一、兴奋剂的定义 126

二、药物与兴奋剂 127

三、兴奋剂的检测 128

四、我国的反兴奋剂工作 129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竞技体育 131

一、传媒对竞技体育的积极作用 131

二、我国大众传媒与体育 133

三、网络时代的大众传媒 134

第六章 竞技体育的体能训练 135

第一节 速度素质训练 135

一、速度素质及其分类 135

二、影响速度素质训练的因素 137

三、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 139

第二节 力量素质训练 143

一、力量素质及其分类 143

二、影响力量素质训练的因素 145

三、力量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 149

第三节 耐力素质训练 154

一、耐力素质及其分类 154

二、影响耐力素质训练的因素 155

三、耐力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 156

第四节 灵敏素质训练 162

一、灵敏素质及其分类 162

二、影响灵敏素质训练的因素 163

三、灵敏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 164

第五节 柔韧素质训练 164

一、柔韧素质及其分类 164

二、影响柔韧素质训练的因素 165

三、柔韧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 166

第六节 心理素质训练 167

一、心理素质训练的分类 167

二、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168

参考文献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