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辉煌的余光下 3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3
李赋宁:说不尽的英语 7
冯友兰:两束雄文,一抹背影 10
赵元任:多“好玩儿”的语言 14
梅汝璈:孤寂大法官 17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21
叶企孙:大师的大师 24
吴大猷:孔子式的物理学家 27
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 30
何廉:经济学一叶 33
谭其骧:绕不过的“悠悠长水” 36
陶孟和:把“社会”变成“学” 39
蒋廷黻:蒋廷黻的那股“劲儿” 42
卢作孚:一个传奇大亨 45
2 守护气节的身影 51
邓广铭:逝去的学风 51
雷海宗:历史的碎片 54
潘光旦:教育的忏悔 57
吴组缃:尊重自己的尺度 60
徐中舒:从不说假话 63
傅鹰:被毛泽东“钦点”的教授 66
容庚:宁跳珠江,不批孔子 69
蒋天枢:师道的重量 72
杨廷宝:建筑为了什么 75
赵紫宸:工楷写耶稣 79
蔡公时:民国第一位抗日烈士 82
蒋百里:亦武亦儒真豪杰 85
3 一校之长,今安在 91
周诒春:被遗忘的清华老校长 91
梅贻琦:中西合璧真君子 94
蒋南翔:两种传统之间 97
蒋梦麟:北大“功狗” 100
马寅初:硬朗的“兄弟我” 103
傅斯年:刚正不阿真书生 106
张伯苓:巍巍乎南开大校长 109
陈垣:保住民族的文化 112
唐文治:如何“读经” 115
陈序经:能请来大师的校长 119
许崇清:独立之思想 122
马相伯:一老南天身是史 125
李登辉:被遗忘的复旦校长 128
陈望道:不止译宣言 131
4 前辈已逝,不可追 137
王芸生:彻头彻尾的新闻人 137
张季鸾:“民国故报人” 141
胡政之:报人逝,报纸亡矣 144
邵飘萍:昔日《京报》的“铁肩辣手” 147
林白水:嫉恶如仇,以身殉报 150
黄远生:从末代进士到开山记者 153
孙伏园:他走了,副刊死了 156
方大曾:传奇消失在1937 159
王小亭:“缺一半”的抗战影像 163
张元济:不可再现的高度 167
王云五:谴责与推崇之间 171
伍联德:留下一片旧时风月 174
徐伯昕:生活书店掌舵人 177
5 真名士自风流 183
王瑶:魏晋风度 183
金岳霖:断裂的逻辑 186
叶公超:还是文人最自由 190
陈贻焮:教授的性情 193
曾昭抡:不修边幅的名教授 196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199
黄侃:“斯文”的传说与真实 202
蒙文通:儒者豪迈 205
缪钺:清淡文人 208
何鲁:真名士自风流 211
罗念生:我不要那个,那个是虚的 214
周太玄:科学家的人文情怀 217
袁翰青:化学家的别样气质 220
丁西林:奇妙的混合体 223
施蛰存:逝去的风度 226
6 背影渐远,犹低徊 231
司徒雷登:别了?司徒雷登 231
杨晦:沉默的五四英雄 234
张申府(上):记忆的证明 237
张申府(下):真相的颜色 240
曹聚仁: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243
吕彦直:中山陵的记忆 246
吴兴华:天才的悲剧 250
马约翰:体育亦有名家 253
曹靖华:苏联文学和那个年代 256
杨荫榆:找不到真实面貌 259
陈西滢:傲慢与偏见 262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张伟)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