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1
1 聚居与社会 1
1.1 自然与区域 1
1.1.1 自然及资源 1
1.1.2 区域及环境 2
1.2 沿革 4
1.2.1 早期 4
1.2.2 中期 5
1.2.3 后期 5
1.2.4 近现代 6
1.3 社会 6
1.3.1 社会组织 6
1.3.2 社会文化 9
1.4 经济 12
1.4.1 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情况 12
1.4.2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 13
附录 15
2 古镇形态 20
2.1 城镇布局 20
2.1.1 山水格局 20
2.1.2 空间形态 22
2.2 城镇肌理 26
2.2.1 街巷 26
2.2.2 开放空间 32
2.2.3 山地簇群 37
2.3 环境景观 39
2.3.1 景观总体格局 39
2.3.2 山景 40
2.3.3 水景 41
2.3.4 城镇景观 42
3 建筑空间 45
3.1 建筑形态 45
3.1.1 组群 45
3.1.2 空间 47
3.1.3 造型 49
3.1.4 构筑 50
3.2 类型研究 52
3.2.1 会馆建筑类型特点 52
3.2.2 庙宇建筑类型特点 55
3.2.3 宗祠建筑类型特点 56
3.2.4 民居建筑类型特点 57
3.3 典型建筑 61
3.3.1 会馆建筑 61
3.3.2 宗教建筑 65
3.3.3 宗祠建筑 72
3.3.4 住宅建筑 74
4 装饰艺术 77
4.1 文化渊源 77
4.1.1 历史影响 77
4.1.2 装饰特色 78
4.2 形式 79
4.2.1 图案 79
4.2.2 雕刻 79
4.2.3 彩画 80
4.3 文化特色 80
4.3.1 色彩 80
4.3.2 寓意 82
5 保护与发展 83
5.1 古镇的保护 83
5.1.1 古镇风貌构成 83
5.1.2 古镇的保护 87
附录 92
5.2 传统街区的整合与更新 93
5.2.1 安居古镇传统街区存在的问题 93
5.2.2 传统街区整合与更新的内容 94
5.2.3 重点街区的整合与更新 95
5.2.4 特色风貌区的整治 99
5.3 古镇旅游发展与建设 100
5.3.1 古镇旅游发展战略 100
5.3.2 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分析 103
5.3.3 旅游发展规划 105
下篇 古镇建筑与装饰艺术研究 110
6 建筑测绘 110
6.1 宫庙 110
6.1.1 下紫云宫 110
6.1.2 城隍庙 115
6.1.3 东岳庙 118
6.1.4 元天宫 121
6.1.5 南华宫 123
6.1.6 万寿宫 125
6.1.7 禹王宫 128
6.1.8 文庙 130
6.1.9 火神庙 132
6.1.10 妈祖庙 134
6.2 民居 136
6.2.1 朱家院子 136
6.2.2 大夫第 139
6.2.3 吴氏宗祠 142
6.2.4 李氏宗祠 144
6.3 街道 146
6.3.1 会龙街 146
6.3.2 西街 148
6.3.3 古街 150
7 装饰艺术测绘 156
7.1 门、窗 156
7.1.1 门 156
7.1.2 窗 164
7.2 撑拱、驼峰、脊饰 174
7.2.1 撑拱 174
7.2.2 驼峰 185
7.2.3 脊饰 192
7.3 檐枋、雀替 194
7.3.1 檐枋 194
7.3.2 雀替 203
7.4 瓦当、滴水 208
7.4.1 瓦当 208
7.4.2 滴水 209
7.5 梁饰、栏板、垂瓜柱 213
7.5.1 梁饰 213
7.5.2 栏板 214
7.5.3 垂瓜柱 215
7.6 家具 216
参考文献 217
后记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