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文化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敏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5954830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汉语修辞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专著。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汉语和汉文化的解说 1

一、对汉语的界定 1

二、对汉文化的界定 2

三、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关系 3

第二节 汉语修辞文化的研究 6

一、汉语修辞文化研究的意义 6

二、汉语与汉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 7

三、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 8

四、汉语修辞文化研究的基本原则 10

五、汉语修辞文化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关系 10

(一)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的关系 10

(二)修辞文化与汉语语言内部的关系 12

第三节 汉语修辞文化概说 20

一、汉语修辞的涵义 20

二、汉语修辞文化的特性 22

三、修辞的潜性与显性原则 26

(一)修辞的潜性原则——诚信 26

(二)修辞的显性原则——得体 28

(三)修辞的潜性原则和显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32

四、得体性的环境要求 36

(一)言语环境的得体性 36

(二)言语对象的得体性 38

第二章 汉语修辞的基本方法——斟词酌句 41

第一节 韵律协调的音乐之美 41

一、汉语音节的基本特点 41

二、汉语韵律的文化特性 43

(一)声韵和谐悦耳 43

(二)平仄抑扬跌宕 48

(三)音节错综匀称 50

三、韵律专题研究——汉语成语中的平仄之美 52

第二节 词语恰切的意蕴之美 56

一、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 56

二、汉语词语锤炼的技巧 60

(一)同义词的推敲与选择 62

(二)反义词的对举与搭配 65

(三)词类间的活用与转移 66

(四)特殊词语的特殊功效 69

三、词汇专题研究——俗语文化 82

(一)从汉语俗语看汉民族的本土文化特征 82

(二)从汉语俗语看汉民族的义利取向 90

(三)从汉语俗语看汉民族的家族观 98

第三节 句式适宜的起伏之美 111

一、汉语句子的基本特点 111

二、汉语句式使用的选择性 112

(一)长句和短句体现的思维特色 113

(二)整句和散句体现的审美情趣 116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体现的表达需求 118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体现的情感差异 120

(五)常式句和变式句体现的灵活通融 121

三、句式专题研究——短句在现代话剧中的作用 125

第三章 汉语修辞的高级方法——修辞格的使用 128

第一节 辞格的定义和基础 128

一、修辞格的定义 128

二、修辞格的基础 129

第二节 修辞格(一) 131

一、比喻——妙趣横生 131

(一)比喻辞格概念的解说 132

(二)喻体选择的联想特色 132

(三)喻体的民族色彩 134

(四)喻体的地域特征 136

(五)喻体的时代特征 138

(六)比喻辞格的基本类型 139

(七)比喻手法的运用 142

二、回环——回肠荡气 145

(一)回环辞格概念的解说 146

(二)回环体现了汉语重语序的语法特征 147

(三)回环体现了汉语无词形变化和词性兼类的语法特征 148

(四)回环渗透了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149

(五)回环辞格的基本类型 150

(六)回环手法的运用 154

三、对偶——相得益彰 157

(一)对偶辞格概念的解说 158

(二)对偶反映出汉民族朴素的对立统一的哲学观 159

(三)对偶反映出汉民族纯真的对称均衡的审美观 160

(四)对偶反映出汉语的本体特征 161

(五)对偶辞格的基本类型 163

(六)对偶手法的运用 165

四、互文——浑然一体 169

(一)互文辞格概念的解说 170

(二)互文辞格的结构特征和表意特点 171

(三)互文辞格的基本类型 173

(四)互文手法的运用 176

五、析字——离合成趣 177

(一)析字辞格概念的解说 177

(二)析字辞格产生的基础 178

(三)析字手法的特殊功能 180

(四)析字辞格的基本类型 181

(五)析字手法的运用 183

六、飞白——存真添趣 185

(一)飞白辞格概念的解说 185

(二)飞白辞格产生的基础和特征 186

(三)飞白辞格的基本类型 188

(四)飞白手法的运用 191

七、比拟——物我相容 193

(一)比拟辞格概念的解说 193

(二)比拟辞格的主要特征 194

(三)比拟辞格的基本类型 195

(四)比拟手法的运用 198

八、借代——巧妙含蓄 200

(一)借代辞格概念的解说 200

(二)借代辞格的主要特征 201

(三)借代辞格的基本类型 202

(四)借代手法的运用 205

九、夸张——真假有信 207

(一)夸张辞格概念的解说 207

(二)夸张辞格的主要特征 207

(三)夸张辞格的基本类型 208

(四)夸张手法的运用 210

十、双关——表里兼得 212

(一)双关辞格概念的解说 212

(二)双关辞格的主要特征 213

(三)双关辞格的基本类型 214

(四)双关手法的运用 216

第三节 修辞格(二) 217

十一、反语——俏皮辛辣 217

(一)反语辞格概念的解说 217

(二)反语辞格的主要特征 218

(三)反语辞格的基本类型 220

(四)反语手法的运用 221

十二、对比——黑白分明 222

(一)对比辞格概念的解说 222

(二)对比辞格的主要特征 222

(三)对比辞格的基本类型 223

(四)对比手法的运用 227

十三、排比——一气呵成 228

(一)排比辞格概念的解说 228

(二)排比辞格的主要特征 228

(三)排比辞格的基本类型 229

(四)排比手法的运用 231

十四、反复——一唱三叹 233

(一)反复辞格概念的解说 233

(二)反复辞格的主要特征 233

(三)反复辞格的基本类型 235

(四)反复手法的运用 238

十五、顶真——蝉联首尾 239

(一)顶真辞格概念的解说 239

(二)顶真辞格的主要特征 240

(三)顶真辞格的基本类型 241

(四)顶真手法的运用 245

十六、拈连——巧夺天工 245

(一)拈连辞格概念的解说 245

(二)拈连辞格的主要特征 246

(三)拈连辞格的基本类型 247

(四)拈连手法的运用 248

十七、仿拟——以假乱真 249

(一)仿拟辞格概念的解说 249

(二)仿拟辞格的主要特征 250

(三)仿拟辞格的基本类型 250

(四)仿拟手法的运用 253

十八、婉曲——迂回曲折 254

(一)婉曲辞格概念的解说 254

(二)婉曲辞格的主要特征 255

(三)婉曲辞格的基本类型 257

(四)婉曲手法的运用 259

十九、衬托——绿叶衬花 260

(一)衬托辞格概念的解说 260

(二)衬托辞格的主要特征 261

(三)衬托辞格的基本类型 262

(四)衬托手法的运用 263

二十、通感——交通无界 263

(一)通感辞格概念的解说 263

(二)通感辞格的主要特征 264

(三)通感辞格的基本类型 265

(四)通感手法的运用 266

二十一、列锦——意趣盎然 267

(一)列锦辞格概念的解说 267

(二)列锦辞格的主要特征 268

(三)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 269

(四)列锦手法的运用 270

二十二、起兴——诗味浓郁 271

(一)起兴辞格概念的解说 271

(二)起兴辞格的主要特征 271

(三)起兴辞格的基本类型 272

(四)起兴手法的运用 274

第四节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与常见问题分析 278

一、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278

二、修辞中常见问题分析 281

(一)韵律搭配不协调 282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283

(三)句子表达不流畅 284

(四)辞格运用不恰当 285

第四章 语体篇章的修辞 290

第一节 常用语体简介 290

一、语体概念的解说 290

二、语体的基本类型 291

(一)公文语体——庄重平实 291

(二)政论语体——合情合理 292

(三)文艺语体——生动绚丽 294

(四)科技语体——严密科学 296

第二节 语体专题研究——戏剧语言的艺术 298

一、戏剧语言的概述 298

二、戏剧语言的特点 301

三、戏剧语言的运用 313

第五章 汉语修辞学史简介 322

第一节 汉语修辞学史的分期 322

一、汉语古代修辞学时期 322

二、汉语现代修辞学时期 322

第二节 汉语修辞学史各阶段概况 323

一、汉语古代修辞学时期 323

(一)汉语古代修辞学的萌芽期 323

(二)汉语古代修辞学的成长期 325

(三)汉语古代修辞学的初步建立期 325

(四)汉语古代修辞学的发展期 327

(五)汉语古代修辞学的成熟期 327

(六)汉语古代修辞学的纷争期 328

(七)汉语古代修辞学的丰收期 329

二、汉语现代修辞学时期 331

(一)汉语现代修辞学的萌芽期 331

(二)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期 332

(三)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期 334

(四)白话修辞学的创立和发展期 335

(五)“沉寂”期的修辞学与港台修辞学的发展 337

(六)汉语修辞学开始走向繁荣时期 338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341

后记 344